遠處蔣瓛在軍官指導下偶爾觸碰金屬裝備發出的輕微聲響。
譚局長突然問道:“你知道你這項穿越能力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嗎?”
不等王卓回答,譚局長繼續緩緩說道:“王卓同誌,你所擁有的穿越能力,其最大的戰略意義,絕非簡單的物資交換或改變一段曆史。”譚局長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往大了說,這是兩個時空的中華文明,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第一次擁有了真正意義上‘互為戰略備份’、共擔風險、共享機遇的史詩級可能性!”
“戰略備份……”王卓喃喃自語。
“沒錯。”譚局長肯定道,“我們這個時空的中國,已然崛起,但發展之路並非坦途。我們麵臨著複雜的國際地緣博弈、某些領域的關鍵技術封鎖、以及龐大的資源需求壓力——每年超過12億噸的煤炭油氣、14億噸的礦砂進口,像是一根敏感的神經,牽動著國家的經濟安全。”
“而大明,”他話鋒一轉,指向窗外,仿佛目光能穿透時空,“那片土地上,有著近乎原始的、未受工業破壞的生態環境,蘊藏著令人垂涎的豐富礦產和自然資源,更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和亟待開發的廣袤市場。它缺的,是打開寶藏的鑰匙——知識、技術和社會組織形態的升級。”
“你的出現,就是這把鑰匙,更是連接兩大時空的超級橋梁。”譚局長的語氣帶著一種曆史參與者的激動,“這不僅意味著我們可以輸送知識和技術,幫助大明跳過數百年的彎路,極大改善民生,實現國強民富。”
“這其中,還蘊含著一個極其現實的共贏點。”他點出了更實際的考量,“我們正處於產業升級轉型的深水區,在鋼鐵、建材、基礎化工等部分傳統領域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而一個大明規模的、即將開啟爆炸式工業化進程的龐大經濟體,其對基礎建設材料、初級工業母機、交通基礎設施的渴求,將是天文數字般的‘超級市場’!這能極為有效地幫助我們消化過剩產能,優化國內產業結構,盤活巨額存量資產,甚至創造出一條依托時空貿易的全新經濟增長曲線。”
“但更重要的是反哺!”譚局長的聲音斬釘截鐵,“一個在我們支持下,初步實現工業化、並建立起一定遠洋能力的大明,將不再是單向的接收者,而可以成為我們最穩固、最可靠的戰略資源後方和拓展前沿!”
他再次強調了那組沉重的數字,然後目光投向更深遠的地方:“尤其重要的是,在當前大明所處的曆史節點,大航海時代才剛剛拉開序幕,全球絕大部分地區對於一個有組織的、擁有超前技術和信息支持的文明來說,幾乎是不設防的‘無主之地’!”
“想想看,”譚局長的語氣充滿了曆史的誘惑力,“那蘊藏著優質鐵礦、煤炭資源堪比整個歐洲的澳大利亞大陸;那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足以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西伯利亞秋明地區;還有東南亞的橡膠、非洲的稀有金屬……在這些地方尚未被西方殖民者徹底瓜分之前,對於一個獲得了我們‘攻略’和支持的大明而言,它們不再是遙遠的地圖符號,而是可以切實納入華夏文明影響範圍、進行係統性開發的‘戰略資源區’和‘天然延伸領土’!”
“這意味著,”譚局長的結論沉重而充滿希望,“我們雙方正在共同麵對的,是一場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跨越時空的‘機遇’!我們是在共同開拓一份能讓兩個時空的華夏子孫都長久受益的、前所未有的曆史紅利!這不僅僅是幫助曆史,更是共同塑造未來,是為我華夏文明在新時空維度上安裝上一對堅實的‘翅膀’!”
王卓徹底明白了。他感覺一股熱血湧上心頭,又感到肩頭沉甸甸的如山壓力。他的穿越,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個體奇遇或王朝興替,它上升到了文明延續、資源重構、全球布局的戰略高度。他成了連接兩個時空、撬動曆史走向的那個最關鍵支點。
倉庫內一時陷入了沉默,隻有譚局長的話語如同重錘,敲碎了王卓之前那些局限於個人或單一時代的狹隘視角,將一個更加恢弘、更加深遠的圖景在他麵前緩緩展開。
譚局長沒有催促,隻是平靜地看著他,給予他消化的時間。片刻後,王卓才緩緩抬起頭,眼神中的震撼逐漸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明和沉重所取代。他深吸一口氣,苦笑道:“譚局長,您這一席話,真是……真是讓我無地自容。我之前想的,實在是太簡單、太局限了。”
“這不怪你,”譚局長表示理解,“任何人突然獲得這種能力,首先考慮的都會是自身或眼前。但現在,我們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
“譚局長,我徹底明白了!”王卓的聲音雖然不高,卻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和信念,“我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了。我會竭儘全力,儘快讓朱元璋認識到這份機遇的宏大,推動大明在基礎工業、遠洋探索和資源開發上邁出第一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我們相信你。”譚局長欣慰地點頭,“一步一步來,穩紮穩打。你帶回去的‘見麵禮’就是最好的開端。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你的後盾和智囊,我們將為你提供一切必要的技術支持、情報分析和戰略規劃。”
王卓重重地點頭。他意識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時空穿梭者,而是肩負著兩個時空華夏共同體未來命運的先行使者。道路艱險,但目標崇高,前景更是廣闊得超乎想象。
譚局長看著王卓眼中燃起的鬥誌,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做出了更具體的安排:“為了確保下一步行動的順利,未來幾天,我們會進行充分的準備。”
他首先指向遠處正在熟悉裝備的蔣瓛:“將瓛需要留在這裡,係統性地學習這些武器裝備的基本操作、維護保養以及戰術效能評估。我們需要他不僅能自己使用,更要能清晰準確闡述其威力和價值,這是說服那位皇帝的關鍵一環。”
接著,他轉向王卓,語氣鄭重:“而你,王卓同誌,你返回明朝後,麵臨的將不僅僅是技術推廣,更是複雜的政治格局和人心博弈。因此,我們為你安排了特彆的‘培訓’。”
“我們請來了幾位頂尖的明史專家和戰略分析專家,”譚局長解釋道,“他們將對你進行集中、高強度的輔導。內容不僅包括洪武年間的詳細曆史脈絡、朝廷權力結構、重要人物關係圖譜,還會深入分析朱元璋的性格特點、執政風格、核心訴求以及可能存在的猜疑與弱點。此外,還會涵蓋明初的社會經濟狀況、軍隊部署、邊疆形勢,乃至潛在的危機和矛盾點。”
他看著王卓,目光中充滿期待:“目的是讓你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理解你將要麵對的人和事,從而能夠更從容、更精準地應對,避免因不了解曆史細節和文化背景而觸犯禁忌或錯失良機。知識,有時候比武器更重要。”
王卓聞言,心中頓時一凜,隨即湧起一股暖流和踏實感。國家考慮的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周到。這不僅是在提供硬件支持,更是在為他裝備最關鍵的“軟件”——對時代的認知和洞察力。
“非常感謝!這太重要了!”王卓由衷地說道,“我確實需要惡補這些知識,否則在陛下和那些朝臣麵前,就像瞎子摸象。”
“嗯,”譚局長頷首,“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幾天,你就安心在這裡接受培訓,蔣指揮使學習武器裝備,你學習曆史與策略。等你們準備充分,再攜帶物資返回大明不遲。”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