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那仿佛永不枯竭的白銀洪流,成為了大明皇家銀行最堅實的後盾。洶湧的擠兌風暴,在近乎無限的兌付能力麵前,如同撞上礁石的浪花,徒勞地粉碎了自身的氣勢。
朱高熾與王卓敏銳地捕捉到了戰場主動權逆轉的信號,果斷下令:解除金銀官方固定比價,開啟浮動兌換!
這道命令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釋放出的並非災厄,而是對貪婪者致命的詛咒。被嚴重扭曲、低估至冰點的黃金價格,如同被壓抑千年的火山,在自由市場的第一縷陽光下驟然爆發!報複性的飆升開始了!
金陵、蘇杭、乃至整個江南的金銀市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癲狂。昨日還被視為“燙手山芋”、急於脫手的黃金,一夜之間身價倍增。比價從令人絕望的12開始,如同脫韁野馬般瘋狂上竄:14!這是曾經金銀的官方兌換比例,但僅僅是開始!16!18!僅僅數日,便悍然衝破了110的大關!市場上充斥著黃金短缺的恐慌傳言,“奇貨可居”的心理迅速蔓延。
那些深宅大院中,前些日子還在瘋狂拋售黃金、指揮車隊運送白銀去擠兌銀行的江南士紳和地方豪強們,此刻臉色煞白如紙,冷汗浸透了華貴的綢衫。
“不可能!怎麼會漲得這麼快?!”密室內,茶杯被狠狠摔碎在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聲音顫抖,“快!快去買銀!把所有能調動的錢都換成銀子!把銀價給我重新頂上去,壓住金價!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絕望催生了更加瘋狂的賭性。
他們不再滿足於僅存的庫銀,不惜抵押田產、商鋪,甚至向地下錢莊借下足以讓家族幾代翻不了身的高利貸,孤注一擲地將海量資金再次砸向白銀市場,妄圖複製擠兌時的“盛況”,用白銀的泛濫重新將黃金踩在腳下。
然而,這一次,他們麵對的不再是預設的底線,而是朱高熾與王卓冰冷的微笑,以及大明皇家銀行那深不見底的銀庫大門。麵對對手傾儘家財發起的最後衝鋒,銀行的回應簡潔而致命:加大白銀投放力度!
市場上充裕的白銀供應,如同連綿不絕的潮水,迅速淹沒了這些豪強們砸下的巨額資金,銀價非但未能如願上漲,反而在充裕供應下略顯鬆動。與此同時,錦衣衛化身的各色“商人”,在王卓精準的情報指引下,正以極高的效率,冷靜地吸納著市場上每一塊因恐慌而被囤積起來的、或是被對手抵押出來換取白銀的黃金。金銀比價的剪刀差,在對手的助推和官方的操控下,被無情地越拉越大!
112!115!118!仿佛沒有儘頭!
最終,當那令人靈魂顫栗的120的比價如同恥辱柱般釘在各大錢莊的行情板上時,無數參與狙擊的勢力徹底崩潰了。精心算計的圍獵,最終成了埋葬自己的墳場。
數百年簪纓世族、煊赫一時的豪商巨賈,如同被抽空了骨髓般轟然倒塌。庫房裡堆積如山的白銀,在金價狂飆的映襯下,價值縮水得如同廢鐵。
而他們為了最後一搏抵押出去的祖產、借下的閻王債,則成了勒在脖頸上、足以令家族萬劫不複的絞索。傾家蕩產,已不足以形容其慘烈。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那些在擠兌初期袖手旁觀、甚至幸災樂禍的部分宗室勳貴,在後半場看著金價飆升,竟也按捺不住貪婪之心,以為有利可圖,或是受到某些“內幕消息”的蠱惑,紛紛拿出私藏的小部分黃金,甚至冒險借貸參與其中,試圖從這場“盛宴”中分得一杯殘羹。結果,無一例外地成為了這場風暴中新的祭品。毀滅不分敵友,隻吞噬貪婪和愚昧。
東宮的門檻,幾乎被絕望的哭泣聲踏破。往日雍容華貴的宗室女眷、勳貴夫人,此刻釵環散亂,形容憔悴,跪伏在太子妃徐氏麵前,涕淚橫流。
“娘娘!救救我們吧!家裡的銀子……銀子它不值錢了啊!”
“太子妃開恩!求皇孫殿下高抬貴手!那都是家裡人在戰場上搏命攢下的血本啊!”
“我們糊塗,不該聽信讒言……求殿下看在骨肉情分上,給條活路吧!”
哭聲淒切,哀告聲聲。徐氏端坐於上,看著這些或熟悉或疏遠的麵孔,心中亦是百味雜陳。她深知,這不僅僅是財富的損失,更是政治聯盟的崩塌與人心向背的殘酷演示。
朱高熾與王卓站在屏風之後,冷眼旁觀著這場悲喜劇。金融之劍,鋒芒已顯,目的已達——新幣的權威在滔天巨浪中巍然屹立,主要的反對勢力已被連根拔起的財富根基徹底瓦解。此刻,需要的不是趕儘殺絕,而是收刀入鞘,展現勝利者的從容與統治階層的“仁慈”。
“是時候了。”朱高熾聲音平靜,眼神卻銳利如刀,“金融肅清,隻為國之新途。逼反整個統治集團,非我所願。”
王卓微微頷首:“恩威並施,方為長治久安。市場需要穩定人心,帝國需要凝聚共識。”
二人心意相通,大明皇家銀行隨即出手乾預。銀行以略低於市場峰值但遠高於起點的比價115左右)掛牌收購黃金,同時宣布一係列穩固市場的舉措:包括增加白銀兌換渠道,嚴懲哄抬物價、擾亂市場者,並對部分損失慘重但未直接參與惡意狙擊的宗室酌情發放象征性的“撫慰借貸”需抵押產業,實質是變相控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係列組合拳打出,驚濤駭浪的市場終於漸漸歸於相對的平靜。然而,經此一役,整個大明上層對於“金融”二字,已刻骨銘心地生出了敬畏與恐懼。
當最終的賬目呈報至謹身殿朱元璋的禦案前時,那份由朱高熾親筆謄寫、蓋著皇家銀行鮮紅大印的奏報,其上的數字讓這位一生征伐的開國皇帝都感到了瞬間的眩暈:
“扣除所有借貸成本、運營損耗及東大分潤,此役,大明淨得黃金……一千零三十七噸!”
一千零三十七噸!
朱元璋枯瘦的手指撫過那串冰冷而龐大的數字,動作緩慢而沉重。他的眼前仿佛閃過那些血腥的戰場:鄱陽湖大戰擊潰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繳獲金銀裝滿百艘大船;攻破元大都,搬空元朝皇室百年積累……曆曆在目的輝煌戰果,其總和折算成黃金,恐怕也遠不及眼前這個數字!戎馬倥傯幾十年,刀頭舔血,屍山血海裡拚殺出來的財富,竟不如自家孫子在案牘之間、信箋往來中,一個月不到“談”出來的多!
一股難以言喻的荒謬感和對未知力量的深深忌憚湧上心頭。他緩緩抬起渾濁卻依舊銳利的眼眸,看向侍立一旁、同樣被這數字震撼得有些失神的朱棣,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複雜情緒,似歎似笑,又似無奈:
“老四啊……你這兒子……”朱元璋用力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仿佛想揉碎那超越他認知的震撼,“……這賺錢的手段,咱是真他娘的看不明白了!這……這比咱們提著刀子去搶,還快!還狠!還多啊!”
金融戰場硝煙散儘,政治棋局終局將至。這場席卷朝野、重塑財富格局的貨幣戰爭,其根本目的,從來就不止於銀錢本身!它是一場為新政築基、為未來鋪路的鬥爭,更是一場決勝未來的國本之爭!
翌日,奉天殿大朝。百官肅立,氣氛莊重凝滯。經曆了一場金融風暴的洗禮,所有人的心頭都沉甸甸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彙聚向禦階之上那身著明黃龍袍的身影。
朱元璋緩緩起身,蒼老卻依舊蘊含著無上權威的聲音響徹大殿,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在眾人心上:
“太子長子朱高熾,聰慧仁孝,器宇恢弘。自總覽大明皇家銀行以來,運籌帷幄,安定社稷,尤以革新幣製、廓清奸頑、奠定國朝金融之基,功勳卓著,天下鹹服!今仰承天意,俯順輿情,特頒詔於四海:冊立皇孫朱高熾為皇太孫!昭告天地宗廟社稷,以固國本,以安萬民!欽此!”
“皇太孫”!
這三個字,重逾泰山!這不僅僅是一個名號的確認,它是朱元璋以無上皇權,對朱棣一係繼承序列的最終、最權威的蓋棺定論!它以煌煌詔書的形式,向整個大明天下宣告:未來的帝國舵手,隻能是朱高熾!朱棣父子所代表的革新力量,其法統地位堅如磐石,無可撼動!
這道詔書,如同九天驚雷,徹底擊碎了那些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僥幸存活、心中尚存一絲不甘與幻想的勢力最後殘存的希望。無論是財力上被打斷了脊梁骨的江南殘餘,還是在金融投機中損失慘重、懊悔不迭的宗室勳貴,此刻都明白了:大勢已去!任何試圖挑戰朱棣地位的行為,都將瞬間被這煌煌大勢碾為齏粉!
朱高熾身著特製的皇太孫冕服,在百官山呼海嘯般的“恭賀皇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聲中,沉穩地邁步上前,向禦座上的祖父行大禮謝恩。他的目光平靜而深邃,越過叩拜的人群,仿佛看到了金陵城外東大營地裡正在孕育的鋼鐵骨架,聽到了即將響徹神州的機器轟鳴。
這場驚心動魄的貨幣戰爭,贏得的不僅僅是堆積如山的黃金,更是一個時代開啟的權力鑰匙。大明這艘巨艦,在經曆了這場用金錢與謀略書寫的史詩級風暴洗禮後,已經校準了航向。未來的舵手,就此確立。工業化的巨輪,即將碾碎舊時代的桎梏,駛向那不可預知卻又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汪洋。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