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時空,某間掛著“特彆項目協調辦公室”銘牌的會議室內,王卓正與有關部門負責人譚明相對而坐進行“友好協商”。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但對話的氣氛卻遠不如茶香這般溫和。
“譚局,這事關大明北疆的長治久安。”王卓雙手按在桌麵上,語氣誠懇卻堅定,“我們需要東大每年劃出一定額度的牛羊肉、羊毛和皮革製品進口配額。這不僅能幫助草原牧民改善生計,更是穩定邊疆的重要舉措。”
譚明推了推眼鏡,苦笑著搖頭:“王卓啊,不是我不幫你。現在國際貿易形勢你也清楚,貿易戰打的如火如荼,大規模放開農產品進口,而且還是免稅,這太敏感了。再說了,這麼大宗的免關稅進口,會對國內畜牧業造成衝擊。”
他翻開桌上的文件夾,繼續說道:“而且說實話,這個額度對明朝來說不算什麼。明朝通過礦產和油氣資源出口,已經足夠支撐你們的工業化進程了,何必非要盯著農產品貿易這一塊?”
王卓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回應,他不慌不忙地打開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調出一組數據:“譚局,您看,明朝草原出產的牛羊肉是完全天然的有機食品,沒有任何化肥、農藥殘留,更不存在工業汙染。這在東大市場上屬於高端稀缺資源。”
他滑動屏幕,展示市場調研報告:“現在東大高端餐飲市場對有機牛羊肉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長。如果我們能建立穩定的供應渠道,這不僅是幫大明穩定邊疆,也是在幫東大豐富高端食材市場,是雙贏。”
譚明仔細翻閱著報告,眉頭微皺:“話是這麼說,但政策風險還是太大......”
“每年100億的進口額度,”王卓直接拋出準備好的方案,“我們可以保證品質,建立可追溯的質量監管體係。而且這些收入將專項用於草原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保護、牧民培訓和基礎設施建設,這都離不開現代時空的幫助,這些錢最終也還是會流通回來。”
譚明沉吟良久,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100億...這個數字確實不小。不過如果真能像你說的,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管體係,建設草原生態文明,或許可以爭取一下。但是...”
“100億...”譚明重複著這個數字,忽然話鋒一轉,“不過王卓,你這光想著往這邊賣東西的習慣可得改改了。隨著戎洲礦產開采量越來越大,今年的貿易逆差已經創下新高,這個數字我都不敢往上彙報。你說說,是不是也該考慮多采購些東大的商品和服務了?”
王卓聞言,立即換上誠懇的表情:“這個您放心,我這次來除了談農產品的事,還準備聘請一批鐵路工程師去明朝。延安到南京的鐵路馬上就要動工了,前期的鋼軌、機車和關鍵零部件都需要從東大采購。”
他打開另一份文件推過去:“這是初步的采購清單,包括五萬噸鋼軌、二十台內燃機車,還有配套的信號設備、工程建設機械等。後續隨著鐵路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采購量還會繼續增加。”
譚明接過清單,仔細審閱著,臉上終於露出滿意的神色:“這才像話。不過我要提醒你,這麼大的工程項目,質量控製必須嚴格。東大可以派出工程師團隊進行技術指導,但施工質量必須達標。”
“這個自然,”王卓連連點頭,“我們會嚴格按照東大的技術標準施工。另外,還希望能引進鐵路運營管理方麵的人才,幫助建立完善的運營體係。您也知道,修鐵路容易,運營管理才是難點。”
譚明忽然想起什麼,調侃道:“說起來,你們明朝現在修鐵路,要不要先找個風水先生看看線路啊?”
王卓也笑了:“這個您放心,我們已經做通了工作。現在明朝上下對鐵路建設十分支持,專門下旨要求各地官員積極配合。不過說實話,確實有些地方官員偷偷請了風水先生,我們都得派人去做思想工作。”
兩人相視而笑,會議室裡的氣氛終於輕鬆下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終於達成共識。譚明答應儘力爭取100億的農產品進口額度,而王卓則承諾加大從東大的采購力度,並在三年內逐步平衡貿易逆差。
帶著談判成果,王卓立即開始組織工程團隊。他在東大各大設計院和工程公司之間奔波,最終組建了一支由五十名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團隊。與此同時,采購的物資也開始在指定倉庫集結。
回到明朝時空,應天府郊外的專用倉庫裡已經堆滿了各種物資。鋼軌、工程機械、測量儀器等分門彆類地擺放整齊。王卓安排一半的工程師在此駐紮,負責南段鐵路的規劃設計工作。
“這些圖紙都要仔細研究,”王卓對工程團隊的負責人李工囑咐道,“明朝的地形和現代有些差異,特彆是沿線的一些河流、山脈,需要實地勘察後對設計進行微調。”
李工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他推了推眼鏡說:“王卓同誌放心,我們已經研究了沿線地形資料。不過有些地段確實需要實地考察,特彆是長江沿岸的地質條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安排好南段的工作後,王卓立即乘坐直升飛機趕往延安。飛機掠過正在興建的工業區,可以看到煉油廠的儲油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新建的化工廠已經初具規模。
此時的延安已經大變樣。油田的鑽探設備日夜不停地運轉,新建的煉油廠冒出縷縷白煙,工地上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在王卓指定的地點,一個臨時物資中轉站已經建設完畢。
這個中轉站設在延安城外的山穀中,四周有軍隊把守。按照計劃,來自現代的物資將在這裡完成接收和分發。王卓特意選擇在夜間進行物資轉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當地民眾的影響。
“工程機械今晚就能到位,”王卓對等候在此的地方官員說,“明天一早,工程師團隊就會開始北段鐵路的勘探設計工作。”
當地官員看著陸續運抵的工程設備,既驚訝又興奮:“侯爺,這些鐵家夥...真的能在我們這黃土高原上修鐵路?”
“放心,”王卓自信地拍拍對方的肩膀,“有了這些設備,彆說是黃土高原,就是崇山峻嶺也不在話下。”
按照與朱元璋的約定,南北兩段鐵路將同時開工。南段由應天出發向北修建,北段從延安開始向南推進。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將首次用鋼鐵的軌道把大明的中樞與邊疆連接在一起。
站在延安的黃土高坡上,王卓望著遠處正在搭建的臨時工棚,心中湧起一股豪情。這條鐵路不僅將改變大明的交通格局,更將加速這個古老帝國的現代化進程。
而在應天,朱元璋站在巨大的地圖前,手指沿著規劃的鐵路線緩緩移動,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這位開國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條鋼鐵動脈將給他的帝國帶來怎樣的變革。工部尚書侍立在一旁,詳細彙報著工程準備情況。
“陛下,沿線州縣都已經接到詔令,要求全力配合鐵路建設。”工部尚書恭敬地說,“隻是...有些地方的鄉紳對鐵路經過他們的田地頗有微詞。”
朱元璋冷哼一聲:“告訴他們,這是國策!誰敢阻撓,按抗旨論處!”
此時的朱元璋,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指揮千軍萬馬的時代。隻不過這一次,他要指揮的是一支建設大軍,要征服的不是敵人,而是這片廣袤的土地。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