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近郊的急報送到鷹嘴崖時,兵工廠的工匠們正給第十五輛重坦裝“農田防滑鏈”——周鐵柱用廢鋼筋彎成鏈環,纏在履帶外側,能防重坦陷進北平近郊的玉米地。遞報的是北平近郊的農婦王大娘,衣襟裡藏著塊染血的玉米餅,手裡的草紙地圖用玉米杆纖維做的,輕便耐折)上,用炭筆標著六個黑圈:“李團長!鬼子在盧溝橋旁修了六座‘子母堡’,大堡套小堡,用交通壕連起來,還抓了兩百多老鄉修堡!現在正是秋收,鬼子斷了糧道,老鄉們的玉米全被搶了,再搶不到糧,冬天就得餓死!”
草紙地圖上,六座子母堡沿糧道呈“品”字分布,中心的“母堡”最堅固——as厚三尺,裝著兩門九二式步兵炮,能覆蓋周圍三裡地;子堡藏在玉米地裡,每個子堡都有射擊孔對準糧道,鬼子的巡邏隊每天清晨沿糧道巡查,還在玉米地裡埋了“踏雷”,老鄉們一靠近就炸。徐昊指著地圖上的“玉米地窪”:“北平近郊多農田,重坦能借玉米地偽裝,咱們分兩路:一路給重坦蓋玉米杆偽裝網,從糧道正麵攻子堡,吸引火力;另一路跟著王大娘,挖坑道通母堡底部,用子母彈炸堡,救老鄉、搶回玉米!”
周鐵柱推著輪椅過來,左腿的木假肢在鋼筋堆上磕出“篤篤”聲,他手裡拿著根鐵管從鬼子廢棄水管拆的):“俺們做鐵管土迫擊炮!鐵管截成三尺長,填黑火藥和碎鐵片,能打三百米,專轟子堡的射擊孔;再做坑道子母彈——大炸藥包裹小炸藥,大的炸母堡地基,小的炸交通壕,一炸能清一片!”這主意是他聽陳大爺說的——老礦工挖煤時常用“分層爆破”,現在改成坑道炸堡,正好適配子母堡的立體結構。
李雲龍把馬刀往腰裡一插,旱煙袋在鋼筋鏈上磕掉火星:“就這麼乾!徐昊,你帶一個步兵連、王大娘,挖坑道炸母堡、救老鄉;俺帶兩輛重坦、騎兵連,攻子堡、護糧道;趙剛,你帶著民夫隊,用獨輪車馱玉米餅和草藥,秋收忙,老鄉們得先吃上飯!”
北平近郊的老農周大爺帶著五個後生趕來,每人手裡都拿著把鐵鍬,周大爺的鐵鍬木柄纏著布條,是他種了一輩子地的家當:“玉米地窪的土軟,挖坑道快,俺們知道母堡的方向,能少繞彎路;子堡的踏雷多在玉米壟旁,俺們用玉米杆做‘探雷杆’,一探一個準!”後生們還扛著捆玉米杆,“這杆能編偽裝網,蓋在重坦上,鬼子從遠處看就是堆玉米杆!”
李嬸帶著婦女會的人,連夜趕製了“農田戰包”——每個包裡有兩斤玉米餅剛烙的,揣在懷裡能保溫)、一袋井水用葫蘆裝的,防汙染)、一副麻布手套防鐵鍬磨手),還有用玉米葉編的草帽,“秋天太陽毒,草帽能遮陽,還能當偽裝!”她還給王大娘縫了件新的粗布褂子:“妹子,你這褂子被血浸了,換上新的,挖坑道也乾淨點!”
狗蛋和小石頭也吵著要去農田,兩人背著小布包,裡麵裝著土迫擊炮的引信——是周鐵柱教他們做的“麻繩引信”,浸過桐油,燒得慢,能留足撤退時間。“俺們能幫著編偽裝網!還能給坑道遞鐵鍬!”狗蛋攥著父親的撬棍,棍柄上裹了層麻布,卻依舊攥得緊緊的;小石頭則揣著個小銅鈴,“要是遇到踏雷,俺就搖鈴報信!”
天剛蒙蒙亮,兩隊就分頭行動。李雲龍帶著重坦往玉米地窪趕,重坦的履帶纏上了防滑鏈,車身蓋著玉米杆偽裝網,遠遠看去像兩堆枯黃的玉米杆堆。劉根柱坐在第一輛重坦的駕駛艙裡,時不時撥開偽裝網看路:“周大爺這偽裝網真管用!剛才過了鬼子的巡邏隊,他們愣是沒發現;防滑鏈也穩,玉米地裡沒打滑!”副駕駛的小李則手裡拿著周大爺畫的“子堡圖”,每到一個玉米壟就提醒:“前麵是‘東子堡’,周圍有踏雷,得讓後生們先探雷!”
徐昊帶著步兵連,跟著王大娘往母堡方向挖坑道。坑道入口藏在玉米地的地窖裡,地窖是老鄉們存玉米用的,掀開石板就能下去,裡麵黑漆漆的,隻能靠馬燈照明。王大娘走在前麵,手裡的探雷杆時不時戳戳地麵:“前麵五米就是母堡的地基,俺們往斜著挖,彆挖偏了!”老農們用鐵鍬挖得飛快,土塊用筐往外傳,狗蛋和小石頭也跟著遞筐,小石頭的新布鞋沾了不少泥土,卻跑得比誰都快。
晌午時分,李雲龍的隊伍到了“東子堡”旁。子堡藏在玉米地裡,射擊孔對著糧道,鬼子的機槍手正趴在裡麵,盯著外麵的動靜。“打土迫擊炮!轟射擊孔!”李雲龍大喊著,戰士小張扛著鐵管迫擊炮,點燃引信,“轟隆”一聲,炮彈帶著玉米葉飛向子堡,射擊孔瞬間被炸開,裡麵的鬼子慘叫著滾了出來。
可重坦剛往前開了十米,突然“咕咚”一聲陷進了玉米地的軟土——秋收後的土地被雨水泡軟,重坦的右履帶陷進半米深,怎麼動都爬不上來。“不好!陷軟土了!”劉根柱急得額頭冒汗,手裡的操作杆掰得“哢哢”響,發動機嘶吼著,履帶卻隻在原地打轉,玉米杆被碾得“咯吱”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子堡裡剩下的鬼子見狀,立刻往重坦扔手榴彈,“轟隆”一聲,手榴彈落在偽裝網上,炸得玉米杆亂飛,重坦的觀察鏡被碎片劃了道痕。周鐵柱推著輪椅,冒著冷槍衝過去,左腿的木假肢在軟土裡陷得發疼,他指著旁邊的玉米杆:“用玉米杆填坑!把玉米杆捆成捆,塞進履帶下,能把重坦抬起來!”戰士們和後生們立刻抱來玉米杆,狗蛋和小石頭也跑過來幫忙,兩人抱著玉米杆往坑裡塞,玉米杆填得夠多了,劉根柱踩下油門,履帶“咯吱”轉動起來,重坦終於爬出軟土,繼續往前衝。
而坑道裡的挖掘也到了關鍵——徐昊帶著戰士們,終於挖到了母堡的地基下,周鐵柱教他們把子母彈埋在地基縫隙裡,大炸藥包對著地基,小炸藥包對著交通壕。“快!拉引信!老鄉們在母堡裡快斷糧了!”徐昊掏出火柴,點燃引信,“滋滋”的火星在坑道裡格外刺眼,所有人都趕緊往地窖口撤。
沒等鬼子反應過來,“轟隆”一聲巨響,母堡的地基被炸開個大洞,整座堡晃了晃,頂部的磚石往下掉,交通壕裡的小炸藥包也跟著炸,鬼子的慘叫聲此起彼伏。“衝!救老鄉!”徐昊大喊著,戰士們從地窖裡衝出來,往母堡裡跑,裡麵的老鄉們正蜷縮在角落,有的老人已經快站不起來,看到八路軍進來,都激動得哭了。
王大娘扶著一個拄拐杖的老鄉,往糧道方向走:“快跟俺們走!民夫隊在外麵送玉米餅,再晚就涼了!”狗蛋和小石頭則給老鄉們遞玉米餅,小石頭的玉米餅還熱乎著,老鄉們咬了一口,眼淚都流了下來——他們已經三天沒正經吃飯了。
戰鬥進行到傍晚,六座子母堡全被炸毀,糧道被重新打通,兩百多老鄉全被救了回來,搶回的玉米堆成了小山,足夠北平近郊的老鄉們過冬。周大爺看著滿地的玉米,激動得用鐵鍬敲了敲地麵:“俺們的玉米保住了!再也不用怕鬼子搶糧了!”王大娘則摸著重坦的偽裝網,眼裡滿是欣慰:“這鐵疙瘩真厲害,藏在玉米地裡,鬼子都找不到!”
周鐵柱推著輪椅,檢查著重坦的防滑鏈:“這防滑鏈還能用,下次再改進下,加層橡膠墊,防軟土卡鏈;土迫擊炮也得加個準星,用鐵皮彎的就行,打得更準!”老銅匠則在給重坦的觀察鏡換玻璃,用細布擦鏡片:“觀察鏡劃了道痕,得換塊新的,下次打堡看得更清!”
狗蛋和小石頭坐在玉米堆旁,手裡拿著塊玉米餅,小石頭把餅遞給狗蛋:“狗蛋哥,這餅真甜,周大爺說,明年咱們還能種更多玉米,再也不怕鬼子搶了!”狗蛋點點頭,把餅收進布包,之前在玉米地裡弄臟的撬棍,現在還扛在肩上,棍柄上沾著的泥土,像給撬棍添了層新裝飾。
李嬸帶著婦女會的人,給大家送來了熱玉米粥和鹹菜。她給受傷的戰士包紮傷口,用草帽幫老鄉們擋住夕陽:“辛苦你們了,喝碗熱粥,吃點鹹菜,暖暖身子!”她還給周大爺遞了袋新的玉米種:“大叔,這是俺們根據地留的良種,明年種上,收成準好!”
就在這時,徐昊的係統麵板突然彈出提示:
【檢測到北平近郊破子母堡+護糧救民雙勝利擊毀6座子母堡、清除30處踏雷、解救220名老鄉、奪回80噸玉米)+土法農田戰術驗證鐵管土迫擊炮、玉米杆偽裝網、坑道子母彈),解鎖“農田裝甲協同戰術手冊”“北平近郊秋收保障體係方案”】
【解鎖內容:1.農田戰術三法玉米杆偽裝護重坦+土迫擊炮襲擾+坑道子母彈破堡);2.秋收保障方案糧道巡邏隊+玉米種跨區調撥+老鄉互助收割,確保糧食安全);3.重坦農田適配優化防滑鏈加橡膠墊+車身輕量化,適應軟土作戰)】
【任務進度:重坦旅農田作戰能力成型,華北抗日根據地“總反攻物資儲備”體係完善,可啟動“華北抗日根據地聯合總反攻計劃”,下一步支援保定外圍戰略要地】
徐昊把係統提示讀給大家聽,李雲龍跳上一堆玉米袋,馬刀指向保定方向,聲音在北平近郊的玉米地裡格外響亮:“兄弟們!老鄉們!子母堡破了,糧食保住了,咱們就去保定!把鬼子的外圍要地全端了,讓華北的老鄉們,年年都能收好糧,安穩過日子!”
戰士們和老鄉們都跟著歡呼起來,聲音震得玉米葉簌簌落下。北平近郊的老鄉們給支援隊伍送來了新磨的玉米麵、曬乾的玉米須能入藥),還有自己編的草帽,“你們幫俺們破了子母堡,救了老鄉,還保住了玉米,這是俺們的一點心意,彆嫌棄!”周大爺還把自己的鐵鍬送給了周鐵柱:“同誌,這鐵鍬陪了俺三十年,能挖地還能挖坑道,你們帶著,去保定用得上!”
第二天一早,支援隊伍準備返程。周大爺帶著北平近郊的老鄉們,在糧道旁送行,有的幫著搬重坦零件,有的給戰士們塞玉米麵,有的拉著戰士的手,舍不得他們走。王大娘還把剛烙的玉米餅送給了李嬸:“妹子,這餅給你,以後給孩子們嘗嘗,俺們的玉米,香著呢!”李嬸接過玉米餅,眼裡滿是感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返程的路上,重坦的防滑鏈已經加了橡膠墊,車身的玉米杆偽裝網被收起來,放在馬車上,行駛在農田的土路上,比來時更穩。劉根柱坐在重坦的駕駛艙裡,手裡拿著周大爺送的鐵鍬,時不時伸出窗外鏟掉履帶下的泥土:“這鐵鍬真管用,以後陷軟土再也不怕了!”徐昊則拿著北平近郊的地圖,在上麵標注著子母堡位置、糧道路線,“下次再來,就能更順利地幫老鄉們護秋收了!”
夕陽下,支援隊伍回到了鷹嘴崖根據地。兵工廠的院壩裡,第十五輛重坦的農田改造已經完成,正停在陽光下;趙剛帶著根據地的老鄉們,在村口等著,手裡拿著新做的草帽和麻布手套;王鐵匠和周鐵柱已經在車間裡準備給重坦的防滑鏈加橡膠墊,第十六輛重坦的履帶,很快就能用上更耐用的農田適配裝備。
所有人都知道,北平近郊破子母堡的勝利,隻是華北聯合總反攻的新開始。隻要軍民同心,隻要重坦旅越來越強,隻要這份農田禦敵、護糧保民的信念在,就沒有打不贏的封鎖戰,沒有守不住的家園。那兩輛從北平回來的重坦,車身雖然沾了不少玉米葉和泥土,卻像是鍍上了一層新的光芒——那是農田攻堅勝利的光芒,是北平近郊共濟的情誼,是抗戰必勝的希望。
夜幕降臨,兵工廠的燈火亮得比往常更久,李雲龍和趙剛、徐昊坐在指揮部裡,看著保定外圍的地圖,準備製定下一次的戰略要地清剿計劃;周鐵柱還在調試土迫擊炮的準星,老銅匠在旁邊幫忙改進;狗蛋和小石頭則在給重坦的履帶清理泥土,他們的臉上滿是驕傲——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重坦,這些土製農田武器,這些軍民同心的努力,終將把鬼子徹底趕出中國,迎來真正的和平。
喜歡穿越亮劍:重裝獨立團橫掃日寇請大家收藏:()穿越亮劍:重裝獨立團橫掃日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