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畫麵給到了被大順軍團團圍困的北京紫禁城。曾經象征天下權力中心的宮闕,此刻被絕望和死寂籠罩。崇禎皇帝獨自一人,站在空曠的宮殿中,聽著城外隱約傳來的喊殺聲,身影顯得無比孤獨。
“老鐵們,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大軍對北京內城發起了總攻。”朱及第的聲音低沉而緩慢,仿佛不忍驚擾這曆史性的一刻,“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北京城防瞬間瓦解。大順軍的洪流,湧入了這座延續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國都。”
畫麵中,紫禁城內一片混亂,宮女太監四散奔逃,唯有崇禎,如同雕塑般,承受著這最後的時刻。
“崇禎皇帝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朱及第描述著那悲壯而慘烈的夜晚,“他首先做的,是命令周皇後自儘。隨後,他又持劍砍向了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手臂被斬斷,昭仁公主被殺死。他悲聲高呼:‘汝何為生我家!’”
這骨肉相殘的慘劇,讓天幕下一片寂靜。
“他這麼做,是出於帝王的剛烈,不願自己的妻女遭受亂軍侮辱;也是出於極致的絕望,不願她們活在亡國的屈辱中。”朱及第分析道,“隨後,他敲響了召集百官上朝的景陽鐘。但這一次,鐘聲在空曠的宮殿回蕩,再無一人前來。”
“網友【銀河係漫遊】:這一刻,他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網友【一顆土豆】:雖然他一直沒乾好,但最後這波操作,確實剛烈,沒慫。”
“網友【午後小憩】:可悲可歎,他或許不是個合格的皇帝,但至少試圖承擔了皇帝最後的責任。”
在嘗試突圍失敗後,崇禎皇帝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了皇宮後麵的煤山今景山)。
“崇禎皇帝最終選擇在煤山山腰的一棵老槐樹下,自縊殉國。”天幕上出現了那棵著名槐樹的影像,“他在自己的藍色袍服上寫下了遺詔。其中提到:‘朕涼德藐躬,上乾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網友【清風明月】:‘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不管是不是真心,能寫下這句,就算他還有一絲仁念吧。”
“網友【熬夜冠軍】:死到臨頭還把鍋甩給大臣,但也確實,這爛攤子不是他一個人能扛起的。”
奉天殿前,洪武君臣們默默地看著這一切。憤怒、鄙夷、惋惜、同情……種種情緒交織。
馬皇後早已淚流滿麵,她用衣袖擦拭著眼角,哽咽道:“重八,這孩子……這孩子也是可憐。他儘力了,隻是……隻是這擔子太重,他扛不動啊……”作為母親,她更能感受到崇禎臨死前那份眾叛親離、家國俱碎的絕望。
太子朱標亦是麵露悲戚,歎息道:“父皇,平心而論,崇禎……後世這位皇帝,雖能力有所不逮,舉措多失當,但觀其一生,勤政節儉,末路又能以身殉社稷,保全君王氣節。他……沒有投降,沒有逃跑,沒有給我們朱家丟人。”
就連一向對崇禎多有批評的朱棣,此刻也神色複雜,緩緩開口道:“他確實非守成之明君,剛愎急躁,疑忌寡恩,終至眾叛親離。但……最後這一步,他走得像個漢子。君王死社稷,他做到了。比那宋徽、欽二帝,強出何止百倍。”
朱元璋久久凝視著天幕中那懸於樹下的身影,臉上的肌肉微微抽動。他想起自己對這個後世子孫的無數次斥罵,罵他蠢,罵他無能。但此刻,那些罵聲都堵在了喉嚨裡。
最終,他長長地、長長地歎了口氣,那歎息中充滿了無儘的疲憊和一種難以言說的釋然。
“罷了……罷了……”朱元璋的聲音沙啞而低沉,“這小子……能力是差了點,運氣是背了點,把這大好江山給咱弄丟了……這是不肖,是大罪!”
他話鋒一轉,語氣中帶上了一絲幾乎難以察覺的,近乎肯定的意味:“但是……他最後,沒跪著死,是站著死的。沒求饒,沒投降,沒丟咱老朱家最後的臉皮……這,也算……唉,勉強對得起他身上流的血吧。”
夜空下,無人再說話。一種悲涼而肅穆的氣氛彌漫開來。他們見證了一個王朝的終結,也見證了一位能力不足卻性格剛烈的末代君王,如何用生命為自己的統治畫上了句號。大明王朝的最後一頁,浸透了悲劇的色彩,卻也保留了一絲不屈的尊嚴。
天幕中,崇禎皇帝自縊煤山的悲壯景象,以及網友們對明朝滅亡、製度崩潰的尖銳剖析,如同沉重的巨石,投入了洪武十一年江南地區文人雅集、書齋畫舫的平靜水麵,激起了層層難以平息的漣漪。
那些原本對天幕近來屢屢批評江南士風、指摘文人空談誤國而心懷不服,甚至暗中譏諷“天幕懂什麼治國”的士子們,此刻大多陷入了沉默和一種更深的不安之中。
“宋亡於蒙元,士人地位一落千丈;如今大明又亡於流寇、建奴,這……”一位身著儒衫的老者在家中書房長籲短歎,臉上再無平日的從容,“事不過三啊!若新朝又如蒙元般,視我輩如敝履,甚至更為酷烈,孔孟之道,斯文一脈,豈不真要斷絕於我等之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種“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的恐懼感,在文人圈子裡悄然蔓延。他們仿佛看到,自己以及所代表的儒家士大夫階層,正被曆史的洪流推向一個無比黯淡的未來。而更讓他們感到心驚的是,天幕的揭示似乎暗示,造成這一切的,恰恰是他們自身——是黨爭內耗,是空談誤國,是兼並土地,是麵對危局時的束手無策與自私自利。
與文人階層純粹的憂懼不同,那些掌握著大量田畝、控製著地方經濟的豪強鄉紳們,心態則更為複雜和功利。
他們同樣看到了王朝覆滅的悲劇,但比起文化的存續,他們更關心自身的利益能否在新朝得以保全,甚至……擴大。
密室之中,幾位身著綢緞的鄉紳低聲交談。
“洪武爺這十一年來,清丈田畝,打擊豪右,法令森嚴,我等日子是越發難過了。”一人抱怨道,眼神中透著對當下政策的不滿。
“是啊,比起前元……”另一人壓低了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向往,“那時指元朝)朝廷多依靠我等治理地方,稅賦也多由我等包攬,何等自在逍遙!”
他們精明地計算著:“這大清,聽聞亦是關外胡虜所建。胡人入主中原,人生地不熟,想要坐穩江山,必然更要倚仗我們這些熟悉地方情勢、掌握錢糧的士紳。”
“不錯!他們需要我們來收稅,來安撫地方。隻要肯合作,這江南的天下,還不是由我們說了算?說不定,這‘包稅’之製,又能重現!”有人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在他們看來,明朝尤其是朱元璋時期)的統治過於嚴密和強勢,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而一個像元朝那樣,需要與他們“共治天下”的異族政權,或許才是更“理想”的選擇。至於華夷之辨、忠君愛國,在巨大的現實利益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奉天殿前,朱元璋的臉色剛剛從對崇禎殉國的複雜情緒中平複些許,天幕中雖未明言,但他似乎能透過那光影,感受到江南之地此刻正在湧動的那些“小心思”。
他太了解那些人了!元末亂世,他親眼見過那些地方豪強是如何首鼠兩端,如何在各方勢力間投機鑽營的!
“哼!”朱元璋發出一聲冰冷的冷哼,打破了殿內的沉寂,“咱看這天幕,不僅是在給咱講後世之事,也是在給咱照妖鏡!照一照眼下這大明,藏著多少心思各異的魑魅魍魎!”
他的目光銳利如刀,掃向南方,仿佛能穿透宮殿,直抵江南:“有些人,怕是已經開始懷念起前元時的‘好日子’了!覺得咱老朱管得太嚴,斷了他們巧取豪奪、作威作福的路子!甚至巴不得來個新主子,好讓他們繼續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
馬皇後聞言,麵露憂色:“重八,江南乃財賦重地,還需謹慎安撫……”
“安撫?”朱元璋猛地打斷,眼中寒光閃爍,“對這等心懷異誌、隻算私利之徒,唯有雷霆手段!他們敢盼著胡虜來‘共治’,咱就讓他們知道,這大明,是誰家天下!咱能把這天下從蒙元手裡奪回來,就能把它守得鐵桶一般!容不得這些蛀蟲蠢蠢欲動!”
一股凜冽的殺意,自朱元璋身上彌漫開來。他意識到,天幕揭示的不僅是未來的危機,更是當下潛藏的巨大隱患。整頓江南,清理那些至今仍與朝廷離心離德的勢力,必須更快、更狠!
夜空下,天幕依舊高懸。它映照出過往的興亡,也攪動了當下的時局。洪武十一年的江南,在看似平靜的表麵下,一場因天幕而激化的、更為深刻尖銳的矛盾,正在悄然醞釀。而端坐於南京皇宮的洪武大帝,已然磨亮了他的刀鋒。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