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絲戲劇性的張力,將北平城那暗流湧動的時刻緩緩道來:
“建文帝的密旨和齊泰等人的計劃,通過渠道下達給了北平布政使張昺和都指揮使謝貴。然而,這個看似周密的計劃,卻出了一個致命的紕漏——為了確保行動順利,他們需要調動北平都指揮使司的兵馬,而這就繞不開一個人:都指揮僉事,張信。”
“這張信,早年曾是燕王朱棣的舊部,跟著燕王在塞外打過仗,對朱棣的為人和能力深為敬佩。突然接到這樣一個要他去抓自己老上司的命令,張信內心陷入了巨大的掙紮和恐懼。”
天幕上仿佛出現了張信在家中坐立不安、唉聲歎氣的畫麵。
“是忠於朝廷,執行命令?還是念及舊情,通風報信?張信猶豫不決,最終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母親。張母聽後大驚失色,對兒子說:‘不可!燕王待你不薄,你怎能去做這等事?年前我過生日,燕王妃還親自來祝壽呢!這是多大的麵子,尋常人家尚知報恩,何況君臣舊誼?’”
“母親的這番話,堅定了張信的決心。他最終選擇了冒險,偷偷前往燕王府,將朝廷的密令和行動計劃,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仍在‘裝瘋’的朱棣。他勸朱棣早做打算,是趕緊逃跑,還是……早做決斷暗示自焚以避免受辱)。”
“然而,得知消息的朱棣,並沒有立刻表現出任何異常。”朱及第的語速放緩,營造出暴風雨前的寧靜。
“日子一天天過去,北平城風平浪靜,燕王府更是如同往常一樣,甚至顯得比平時更‘順從’。到了張昺、謝貴約定動手的那一天,他們帶著兵馬來到燕王府外,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就在這時,燕王府長史葛誠——這個已經向朝廷告發了燕王裝瘋,但表麵上仍然深受朱棣信任的“叛徒”——快步跑了出來。他一臉‘忠憤’,對著張昺、謝貴大聲稟報,說奉燕王妃和世子之命,已將府內‘圖謀不軌、蠱惑王爺’的十幾名主要屬官全部擒拿捆綁,就等朝廷欽差入府查驗收押!”
“說著,他還真就讓王府護衛押出來十幾個被捆得結結實實、罵不絕口的軍官文吏。”
“這一幕,讓原本還心存疑慮的張昺和謝貴,頓時大大鬆了一口氣。連燕王妃和世子都‘大義滅親’了,看來燕王是真的毫無防備!就連原本知情的張信,看到這一幕都有些懵了,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錯了,燕王真的已經認命了?”
“於是,張昺、謝貴徹底放下戒心,隻帶了十幾名親信護衛,就自信滿滿地邁步走進了燕王府那洞開的大門。按照他們的計劃,先進去‘控製’住燕王及其家眷,‘保護’起來,然後以摔杯為號,讓埋伏在府外的幾百名精銳士兵衝進來,迅速解除王府八百護衛的武裝,大事便可定矣!”
天幕下的眾人聽得屏息凝神,都能想象出那兩名官員誌得意滿踏入龍潭虎穴的樣子。
朱及第還補充了一個細節:“其實,張昺和謝貴此時最擔心的,反而不是燕王反抗,而是怕自己手下那些粗魯的兵丁衝進來後,控製不住局麵,萬一傷及甚至誤殺了燕王、王妃、世子、兩位郡王以及那幾位郡主,那他們的罪過可就大了,沒法向皇上交代。所以行動前,他們是下了死命令的:嚴禁傷害燕王家眷!”
天幕下的奉天殿前,一片寂靜。
所有人都知道,張昺、謝貴這一進去,恐怕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結局幾乎注定。
但是,知道結局是一回事,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這個過程又是另一回事。
朱元璋捋著胡須,眼神銳利,雖然麵上不顯,但微微前傾的身體暴露了他內心的關注。他知道老四絕不會坐以待斃,這平靜的王府絕對是布滿了刀斧手的陷阱。但他還是想聽聽,老四到底是怎麼操作的。
馬皇後的手下意識地握緊了,臉上寫滿了擔憂。畢竟裡麵是她的兒子、兒媳和一群孫兒孫女。
徐達更是緊張得手心冒汗,那可是他的女兒和外孫們啊!
太子朱標心情複雜,既為弟弟的處境感到緊張,又對兒子允炆這番優柔寡斷的操作感到無力。
就連一向看熱鬨不嫌事大的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此刻也收起了戲謔的表情,凝神細聽。他們嘴上不說,心裡卻不得不承認,老四這家夥,臨大事是真能沉得住氣!
整個奉天殿的勳貴文武,情感的天平在此刻幾乎完全傾斜向了燕王朱棣。
為什麼?
因為朱允炆在洪武十一年,還是個不到兩歲的奶娃娃,跟眾人毫無感情可言。而燕王朱棣,是大家看著長大的皇子,是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嫡子,是魏國公徐達的女婿,是常年混跡軍旅、很多將領的老部下或熟人!這種情感上的親近和認同,是天然存在的。
更何況,朱棣此刻表現出的隱忍、果決和身處絕境的不屈,更符合這些沙場老將對一個英雄人物的期待。
他們現在無比迫切地想知道,朱棣究竟要如何用這區區八百護衛,先在這龍潭虎穴般的王府裡吃掉進來的官員和伏兵,然後如何控製北平九門,最後……又是如何敢以北平一城之地,去對抗整個朝廷的百萬大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簡直是一場無法想象的、瘋狂而刺激的豪賭!
圖已窮,匕將現。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天幕上的敘述驚心動魄,而天幕之下,奉天殿前的漢白玉廣場上,年僅十九歲的燕王朱棣,身披親王常服,身姿挺拔地站在玉階上。他聽著天幕上講述著未來那個“自己”如何一步步被逼入絕境,如何冒險一搏,手心早已沁出冰冷的汗水,緊緊攥在袖中,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他知道未來勝利的是自己。天幕早已揭示了結局——他將是永樂大帝。
但知道結果,並不意味著親耳聽聞這個過程時就能心安理得。恰恰相反,這種“劇透”反而加劇了那種懸而未決的緊張感。就像明明知道主角最後會贏,但看到他被反派逼到懸崖邊時,依然會屏住呼吸。
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萬劫不複。燕王妃的演技能否騙過張昺、謝貴?府內的伏兵是否準備妥當?僅僅八百護衛能否及時控製整個北平的局麵?……無數個問題在他腦海中盤旋。
他仿佛被分成了兩半,一半是洪武十一年的年輕藩王,帶著對未來的茫然和一絲被父皇猜忌的恐懼;另一半則像是被強行灌入了未來記憶的旁觀者,為那個身處建文元年的“自己”捏著一把汗。
這種奇異的割裂感,讓他心跳加速,血液奔流,既有一種參與曆史的興奮,更有一種走在刀尖上的戰栗。他下意識地挺直了脊背,眼神銳利地盯著的天幕,仿佛這樣就能給未來的自己傳遞去一絲力量。
而在偏殿之中,氣氛同樣凝重。
燕王妃徐妙雲,此刻正端坐在秦王妃王氏和下首的晉王繼妃謝氏之下。她姿容端莊,麵色平靜,保持著親王正妃應有的儀態,絲毫看不出內心的波瀾。但隻有她自己知道,寬大袖袍下,那雙交疊放在膝上的手,指甲已經深深掐入了掌心。
天幕上傳來的每一個字,都像鼓點一樣敲在她的心上。
“自焚”……聽到這兩個字,她的心臟猛地一縮,仿佛看到衝天火光吞噬她兒女的場景,一股寒意瞬間竄遍全身。
“被捆的屬官”……她知道,那其中必然有真正忠於王爺的壯士,此刻的屈辱是為了大計,這份隱忍和犧牲,讓她鼻尖發酸。
“張昺、謝貴進府”……來了!終於來了!儘管早知道這是計劃的一部分,但當這一刻在天幕上被宣之於口時,她還是感到一陣窒息般的緊張。王府內,有她裝瘋的丈夫,有她年幼的兒女,有她所有的家人!刀劍無眼,萬一……
她甚至能清晰地想象出未來那一刻王府內的畫麵:丈夫或許正藏於屏風之後,手握利刃,眼神冰冷;伏兵們屏息凝神,等待著號令;而她自己,恐怕正強作鎮定地扮演著“順從”的角色,迎接那兩個索命的“欽差”……
她知道贏了,但過程的凶險絲毫未減。這份“先知”,並沒有帶來從容,反而讓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未來那一刻的千鈞一發和步步驚心。
她微微垂下眼瞼,掩飾住眸中閃過的擔憂、決絕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厲色。為了丈夫,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未來的那個她,必須足夠堅強,足夠冷靜。
秦王妃和晉王繼妃偶爾投來意味不明的目光,或同情,或探究,或一絲隱秘的幸災樂禍,徐妙雲都坦然受之,仿佛聽的隻是與己無關的故事。
唯有那微微顫抖的指尖,泄露了她作為妻子和母親,那顆為遙遠未來的家人而緊緊揪起的心。
已知結局,卻仍為過程而驚心動魄。這便是洪武十一年的燕王夫婦,作為未來戲劇的“先知”參與者,最為獨特的煎熬與期待。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