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前的空氣凝固如鐵,對靖難之役深層原因的剖析,讓每一位在場者都脊背發涼。這天幕揭開的不僅是未來的奇聞軼事,更是直指當下權力核心的颶風,攪動著洪武朝堂最敏感的神經。
光華流轉間,主播朱及第再度現身,麵色是前所未有的鄭重。“老鐵們,關於南北與文武之爭的討論引發了極大關注。我們繼續深挖這個話題,看看網友們如何抽絲剝繭,分析皇太孫朱允炆身後所代表的力量及其根源。”
他操作著無形界麵,點開一條長評:“來看這位id‘史海鉤沉’的網友深度分析:「斷言朱允炆是南方文臣集團全力推舉並寄予厚望的代表,絕非空穴來風。這一切的關鍵轉折點,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盛年薨逝之後。」”
“「當時,”朱及第的聲音平穩卻帶著穿透力,每一個字都砸在洪武朝臣的心上,“太祖皇帝陛下痛失愛子兼國之儲君,於悲痛之餘,必須迅速穩定國本,在眾多皇孫中抉擇繼承人。最終擇定朱允炆,其身邊迅速彙聚並積極運作的文臣力量,尤其是南方士人集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中,」”朱及第稍作停頓,仿佛要強調這個名字,“「時任翰林學士、被天下士林尊為‘一代儒宗’的劉三吾,其態度尤為關鍵,甚至可謂一錘定音。他多次極力向太祖皇帝進言,引經據典,強調‘立嫡立長’之萬古禮法雖朱允炆並非皇孫中最年長者,但其在朱標嫡係諸子中序齒居長,加之其母呂氏在太子妃常氏早逝後被扶正,其嫡孫身份更為凸顯),並不斷推崇皇孫‘性至孝、聰慧好學、仁厚有德’,堪承大統。劉三吾身負天下文望,其態度影響巨大,絕非尋常臣子可比。與他持相似意見並共同造勢的,還有多位同樣出身南方的朝中重臣、清流領袖。」”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正站在文官隊列中的劉三吾本人,如遭雷擊,渾身猛地一顫,血色瞬間從臉上褪去,變得慘白如紙。他感到無數道目光,驚疑、審視、忌憚、冰冷……尤其是龍椅之上那道仿佛能洞穿一切的銳利視線,如同實質般壓在他的身上,讓他幾乎喘不過氣,隻想立刻消失在原地。
朱及第似乎全然不覺自己已在洪武朝堂引爆了一顆驚雷,繼續平靜地念著網友的補充分析。
“「對於這種力量格局的形成,網友‘洪武製度史’補充了一個關鍵案例:「這種傾向並非一蹴而就。就在洪武朝晚年,確切地說是在洪武三十年,曾爆發震驚天下的‘南北榜案’亦稱‘春夏榜案’)。因該科科舉會試錄取的五十二名進士無一北人,全為南籍,引發北方士子強烈不滿與太祖陛下震怒,認定主考官徇私舞弊。劉三吾作為主考之一,因此事受嚴懲,南方文官集團勢力一度受到沉重打擊和壓製。」”天幕上甚至配合地浮現出虛擬的案卷圖影,增加其真實性。
“「然而,」”朱及第話鋒陡然一轉,語氣變得意味深長,“「皇太孫朱允炆的被確立,以及他自幼接受的教育熏陶、所處的宮廷環境,使得他與劉三吾等南方大儒理念相合,關係日益密切。網友們推測,正是這種背景,讓暫時受挫的南方士人集團看到了重新主導朝綱的巨大希望。而後續的曆史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根據後世史料記載,」”他繼續道,每一個字都像重錘敲在北方官員和勳貴的心上,“「朱允炆登基之後,之前因南北榜案等事受挫的南方文臣勢力迅速回歸中樞,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用,其權勢遠超洪武後期。其核心謀士圈層,如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無一不是籍貫南方的士人領袖。其在科舉取士、朝廷政策上,也明顯呈現出不同於洪武朝竭力平衡南北的、更傾向於南方利益與理念的態勢。更引人矚目的是,方孝孺甚至曾提出恢複某種形式的舉薦製度,並一度將自己的同學、門生數百人舉薦至朝廷任官,此舉無疑讓在洪武朝後期已深感被壓製和邊緣化的北方勢力,以及與北方邊防關聯深厚的勳貴武臣集團,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和不信任感。」”
朱及第麵對天幕,做出了總結,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洞悉曆史的冷靜,甚至是一絲殘酷:
“因此,在這些網友看來,靖難之役的深層根源,早在朱允炆被選定為皇太孫繼承人之時就已悄然埋下。它絕不僅僅是皇族內部叔侄間的權力爭鬥,更是洪武朝中後期以來不斷累積、激化的南北地域矛盾、文官集團內部不同地域派係勢力消長、以及文武集團利益衝突,在特定曆史契機下的一次總爆發。”
“朱允炆被視為南方文臣集團利益和理念的代表,他的上台,對於北方勢力以及與北方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軍功勳貴集團而言,意味著自身利益的巨大潛在威脅,甚至可能是政治上的徹底邊緣化。這種深刻的信任裂痕和普遍彌漫的不安全感,使得李景隆在戰場上的‘消極’表現、乃至北方許多勢力對燕王軍事行動的默許、觀望甚至暗中支持,都成了這種宏大時代背景與利益結構下的某種‘必然’結果。”
“當然啦,”朱及第照例用他標誌性的免責聲明收尾,“這仍是一家之言,並非定論。但確實為我們理解那段波譎雲詭的曆史,提供了一個關乎地域經濟利益、集團政治博弈的深刻視角,遠非簡單的忠奸善惡可以概括。”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卻依舊死寂無聲,落針可聞。劉三吾已是汗透重衣,身體微不可察地顫抖,死死低著頭,不敢與任何人對視。龍椅之上,朱元璋的手指在扶手上越扣越緊,指節發白。他那深邃的目光如鷹隼般,緩緩掃過癱軟如泥的劉三吾,掃過那些麵色凝重、眼神複雜的北方籍官員,又掃過神情各異、或沉思或憤懣的淮西勳貴們。
他的心中,波瀾萬丈,先前許多模糊的感知此刻變得清晰無比。這天幕所言,是真是假尚需辨析,但它無疑揭開了一個他或許有所察覺卻未曾深思的可怕真相:那場將大明撕裂的靖難烽火,水實在太深了,其下的暗流洶湧,根本就不是老四一個人野心勃勃的事兒,而是他親手打下這座江山的基石之下,早已悄然裂開的巨大鴻溝……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