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胡皇後之死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0章 胡皇後之死(1 / 1)

天幕上,朱及第切換了畫麵,展現出一幅看似穩固的權力結構圖。

“隨著明宣宗朱瞻基這位深受父祖兩代精心培養的皇帝英年早逝,”朱及第語氣平穩地敘述道,“年僅八歲的朱祁鎮成為了大明開國以來第一位幼年登基的皇帝。不過,至少在正統初年,一切看起來都還在正軌上,甚至可以說,留下了一套堪稱‘完美’的輔政班子。”

他指著結構圖解釋道:“在後宮,有明仁宗的皇後、朱祁鎮的曾祖母——張太皇太後坐鎮。這位老太太可不簡單,她曆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威望極高,在大明曆史上與太祖的馬皇後、成祖的徐皇後並稱為‘三大賢後’,有她看著,後宮亂不了。”

“在朝廷上,由明成祖朱棣開創的內閣製度此時已經非常成熟,尤其是以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楊’為首的內閣大臣,個個都是經曆了靖難之役、永樂北征、仁宣之治的老臣,經驗豐富,德高望重,足以處理日常政務。”

“同時,作為對內閣權力的製約,內宮司禮監太監擁有‘批紅’權代表皇帝對奏章進行最終批示),可以有效防止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而在軍隊中,”朱及第最後點出關鍵一環,“則由英國公、成國公等勳貴世家執掌著京營兵權,確保武力掌握在忠誠可靠的開國功臣後代手中。”

天幕下的奉天殿,朱元璋凝神聽著這套權力架構的描述,手指下意識地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擊。平心而論,就連他這個開國皇帝,也不得不承認,這套由後宮太後)、內廷司禮監)、文官內閣)、勳貴武將)共同輔佐幼主的安排,在理論上幾乎做到了互相製衡、麵麵俱到,短時間內確實很難設計出更穩妥的方案了。

“老四這小子,搞出的這個‘內閣’配上太監批紅,倒是有點意思……”朱元璋心中暗忖,對這套製度的設計精妙之處有所認可。

然而,一種天生的政治直覺,讓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套完美拚圖下的致命弱點。他的眉頭漸漸皺起,低聲對身旁的朱標和李善長道:“這班子……看著是穩妥,可你們發現沒有?張太後年事已高,‘三楊’亦是垂垂老矣,張輔、朱能這些勳貴,年紀怕也不小了吧?”

朱標和李善長聞言,略一思索,臉色也微微一變。確實,這套核心班底,幾乎都是由老人組成!

朱元璋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聲音帶著一絲冷峻:“這就像個大鼎,眼下看著穩當。可一旦……隻要有一兩根‘足’先折了,比如張太後薨逝,或者‘三楊’中去了一兩位,這鼎立時便會傾斜!若等到小皇帝長大、甚至還未親政之前,這些老臣陸續凋零,而新的權力核心未能穩固接替,那麼……”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這套製度的穩定,極度依賴於幾位核心元老的壽命和健康。一旦時間推移,老人離去,權力真空出現,幼主又缺乏足夠威望,平衡被打破幾乎是必然的。潛在的危機,讓朱元璋感到一絲不安。

仿佛是為了印證朱元璋關於權力結構脆弱性的隱憂,天幕上朱及第的話鋒陡然一轉,將聚光燈投向了看似平靜的後宮深處,拋出了另一個令人心悸的懸案:

“然而,就在這套由元老重臣支撐、看似平穩的朝局表象之下,紫禁城的紅牆之內,卻很快再起波瀾,這便是——大明皇家奇案大明戰神第二季第二彈:胡皇後死亡之謎!”

朱及第放低了聲音,營造出講述秘辛的氛圍:“這位可憐的胡皇後,當年因‘無子’這項在古代宮廷中堪稱致命的短板,被明宣宗朱瞻基廢黜。然而,因為她本人品行端良,並無過錯,加之最大的靠山——張太皇太後對她極為憐惜和庇護,所以她雖然失去了皇後名分,卻依然居住在宮中,生活待遇甚至在某些方麵仍優於新立的孫皇後。可以說,隻要德高望重的張太皇太後在世一天,胡皇後就能在暴風眼中獲得一天的安寧。”

“但是!”朱及第的語氣驟然變得沉重,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曆史的轉折點再次無情地降臨——隨著正統七年,曆經六朝、如同定海神針般的張太皇太後薨逝,這座最大的保護傘崩塌了。失去了唯一也是最後依靠的胡皇後,就在太皇太後去世後不久約正統八年),也隨之突然去世。正史對此的記載極其簡略模糊,僅僅用了‘薨’一個字輕輕帶過。正是這種語焉不詳,給後世留下了無窮無儘的猜測和爭論空間。”

天幕上瞬間彈幕激增,各種觀點激烈碰撞:

id【曆史心理學愛好者】:“從現代心理角度看,這完全可能。從雲端跌落,雖衣食無憂,但名分儘失,常年幽居深宮,眼睜睜看著取代自己的孫氏母子享受尊榮,這種精神壓抑和內心苦楚非同一般。最大靠山張太皇太後的離世,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鬱鬱而終是最符合邏輯的解釋。”

id【奧卡姆剃刀】:“讚同。在沒有確鑿反證的情況下,應該采納最簡單的解釋。宮廷記錄未載異常,大概率就是自然死亡,源於長期的精神抑鬱和最終的絕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id【深宮暗影分析員】:“細思極恐!張太皇太後這顆大樹一倒,孫太後和逐漸長大的明英宗,還有什麼理由留著胡氏這個‘前朝’標誌?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孫太後地位正統性的一個潛在挑戰和活生生的提醒!為了永絕後患,秘密‘被病逝’是宮廷鬥爭中標準操作。”

id【權力清除論者】:“動機太明顯了!除掉無依無靠的胡氏,可以徹底鞏固孫太後英宗皇帝這一係的絕對權威,掃清一切可能被舊勢力利用的隱患。這符合權力鬥爭的冷酷邏輯。”

id【胡氏後人自稱)】:“怒!我查遍正史,胡皇後記載都是‘賢而無辜’,‘靜居彆宮’,怎麼到了一些野史和電視劇裡,就變成了陰險妒婦、甚至勾結漢王的罪人了?這是赤裸裸的汙名化!”

id【拒絕魔改曆史】:“最煩那些宮鬥劇了!為了突出主角孫皇後的‘善良’或‘不得已’,就把胡皇後往死裡黑!她明明是政治犧牲品,是那個時代女性悲劇的縮影,憑什麼還要被後人編排?”

看著激烈爭論的彈幕,朱及第適時地插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好了好了,大家爭論得很激烈啊。作為主播,我個人傾向於認為,胡皇後的死,即使不是直接被害,也絕對與張太皇太後去世後她所處的險惡環境密切相關。”

他頓了頓,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說道:

“大家想想,一個失去名分、幽居深宮多年的女性,唯一的庇護傘突然沒了。她需要麵對的是已經成為太後、並且有皇帝兒子撐腰的昔日情敵孫皇後)。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感,足以摧垮一個人的求生意誌。所謂‘憂死’因憂慮恐懼而死),在古代醫學條件下,與被害的界限本身就很模糊。”

“至於後世電視劇的醜化,”朱及第聳了聳肩,露出無奈的表情,“這確實很不應該。胡皇後是宮廷鬥爭的受害者,她的悲劇值得同情,而不是被當成襯托主角的反派工具人來肆意扭曲。我們需要的是基於史實的理解和悲憫,而不是為了戲劇衝突而進行的二次傷害。”

看著這些爭論,朱元璋的眉頭鎖得更緊了。後宮不寧,亦是亂國之源。胡皇後之死,無論真相如何,都透露出張太皇太後這座“泰山”崩塌後,後宮權力格局的重新洗牌可能伴隨著血腥與黑暗。這讓他對那位年幼登基的曾孫朱祁鎮未來的統治環境,更加擔憂了。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前夫青梅一家親?重生改嫁他急了 種菜被笑?我六歲成萬元戶首富 夠擰巴 隱形富豪愛上在戀綜做飯的我 孟醫生的學霸小青梅又雙叒懷孕了 渣男滅我全家,重生後我嘎了他 錦繡囚籠:民國千金的倫理迷局 我們那代人 顧先生,請牽好我的手 快穿:任務中,請勿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