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講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背景畫麵浮現出一個宦官形象的人物剪影。
“隨著張太皇太後的離世和胡皇後的神秘死亡,”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種揭示關鍵轉折點的意味,“大明正統朝堂上,一個此前隱藏在宮牆陰影下的角色,開始迅速走向權力舞台的中央,他就是司禮監太監——王振。”
“王振此人的發跡,頗具傳奇色彩。”朱及第介紹道,“他並非自幼淨身入宮,而是原本是一名儒士,甚至擔任過地方教育官員學官)。後因犯罪或求富貴等原因自行淨身,進入宮廷。因為他有文化底子,很快被派去侍奉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朱祁鎮,擔任東宮局郎。”
“正是這段陪伴成長的經曆,成為了王振最大的政治資本。”朱及第點出了關鍵,“年幼的朱祁鎮在深宮之中,缺乏玩伴和真正親近的長輩,博學多識、又善於逢迎的王振,自然成為了小皇帝最信任、最依賴的‘先生’和夥伴。這種基於童年情感建立的信任,往往比任何政治聯盟都更加牢固。”
朱元璋聽到這裡,臉色已經陰沉如水,他從牙縫裡擠出一句:“閹宦之禍,始於親近!標兒,你都聽見了?日後東宮侍從,尤其是內官,必要嚴加篩選,絕不可令其與儲君過於狎昵!”太子朱標連忙躬身稱是。
李善長撚著胡須,沉吟道:“陛下,此獠竟由儒士自宮進身,心術已然不正。其以文墨侍奉幼主,恰投其所好,可謂處心積慮。後世之失,在於未能防微杜漸啊。”
“王振也確實有些能力,”朱及第並未完全否定他,“他利用自己的文化優勢,幫助小皇帝處理文書,講解經史,甚至在張太皇太後和‘三楊’主政初期,還能表現出一定的謹慎和輔佐之意,一度博得了‘廉明’的評價。這使得他能夠在複雜的宮廷環境中穩步上升,最終掌握了司禮監這個內廷最關鍵的要職,獲得了至關重要的‘批紅’權。”
“然而,致命的轉變發生在正統七年之後。”朱及第的語氣變得凝重,“張太皇太後這座最大的‘刹車片’失效了。而與此同時,內閣的頂梁柱‘三楊’也因年邁相繼去世或退出權力中心楊士奇正統九年卒,楊榮正統五年卒,楊溥雖活到正統十一年但年老力衰)。新晉的內閣成員,無論是資曆、威望還是能力,都遠不及他們的前輩。”
朱及第展現出一幅權力對比失衡的示意圖:“一邊是羽翼日漸豐滿、深得皇帝絕對信任、掌握批紅權的內廷大璫王振;另一邊則是威望不足、難以有效製約君權的文官內閣。此消彼長之下,明朝的政治天平開始劇烈地向內廷傾斜。王振逐漸獨攬大權,排斥異己,甚至公然羞辱朝臣,不少官員見風使舵,投靠其門下,形成‘閹黨’雛形。朝政決策,很大程度上開始取決於王振的意誌。”
“完了!”馮勝猛地一拍大腿,對身邊的徐達低聲道,“魏國公,你瞧見了沒?主少國疑,老成凋零,內侍專權!那張太後和‘三楊’便是那鼎足,足折則鼎傾啊!”
徐達麵色凝重地點點頭,目光銳利:“關鍵是軍權!但不知這王振,是否也將手伸向了五軍都督府和京營?”他最關心的,始終是軍隊的掌控權是否旁落。
朱元璋則冷哼一聲,對李善長道:“善長,你聽聽!咱早就說過,製度再好,也抵不過人心鬼蜮!內閣、司禮監互相製約?哼,一旦皇帝信重一邊,另一邊就是虛設!歸根結底,還是皇帝自己昏聵!”
“而就在帝國中樞權力結構出現嚴重問題的同時,”朱及第將視角轉向更廣闊的背景,“內外的危機也在不斷累積。北方,瓦剌部在也先的領導下迅速崛起,統一蒙古諸部,對明朝邊境構成了自永樂朝以來最嚴重的威脅。內部,由於土地兼並、賦役不均等積弊,加上地方官吏貪腐,各地民變起義此起彼伏。”
天幕上出現了明軍調動頻繁的示意圖。“為了鎮壓這些起義,明朝的國防主力——京營精銳和各地衛所軍被不斷調往各處平亂,這不僅消耗了國力,也極大地分散和削弱了北方的防禦力量。雖然‘仁宣之治’積累的財富和表麵繁榮還在支撐著帝國的體麵,但底層已是危機四伏,帝國這艘大船,正駛向一片未知的暴風海域。”
朱及第接著引入了一個更具象的問題,來揭示軍備廢弛的根源:“而要理解為何看似強大的明軍後來會表現不堪,就不得不提大明皇家奇案大明戰神第二季的第三彈:屢屢被燒的證據。”
“這裡說的,主要是各地衛所的軍屯、糧餉賬簿。”朱及第放大了幾個具體案例:
“比如,正統八年,禦史奉命巡查大同軍屯,人還沒到大同,衛所的檔案庫就‘意外’失火,所有田畝、糧餉記錄化為灰燼。”
“再比如,正統十年,兵部派人核查南京某衛的軍械庫存,核查前夜,存放軍械冊簿的屋子同樣‘蹊蹺’起火,賬目一燒了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有更離譜的,正統年間,福建沿海備倭衛所,連續三次麵臨上級巡查,三次都發生了檔案庫失火事件,堪稱‘逢查必火’。”
朱及第諷刺地總結道:“這些‘巧合’到極點的火災,背後隱藏的是衛所軍官侵占屯田、克扣軍餉、倒賣軍械的驚人黑幕。一把火,燒掉的是貪腐的證據,也燒掉了軍隊的戰鬥力根基。當士兵們田產被奪、糧餉不足、裝備破爛時,你還能指望他們為誰賣命?這種係統性的腐敗,在王振專權、監察體係失效的情況下,愈發猖獗,為即將到來的驚天大敗,埋下了最直接的伏筆。”
“砰!”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一拳砸在禦案上,須發皆張,“蛀蟲!都是一群蛀蟲!竟敢如此糟蹋咱的基業!克扣軍餉,侵占屯田,這與直接資敵何異?!該殺!統統該殺!”他的怒吼聲響徹奉天殿,群臣噤若寒蟬。
徐達和馮勝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比的憤怒和痛心。徐達沉聲道:“陛下息怒!然由此觀之,後世軍備廢弛,絕非一日之寒。將不恤兵,官貪吏猾,縱有百萬大軍,亦如沙聚之塔,一觸即潰啊!”他作為軍中統帥,深知將士離心離德的可怕後果。
李善長則從文官角度思考,奏道:“陛下,此弊之根,在於監察失位,法紀鬆弛。若禦史巡查有力,司法嚴明,焉能容此‘逢查必火’之荒唐劇一再上演?後世之敗,非獨敗於軍事,更敗於吏治!”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