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身影顯得格外沉重,背景是蜿蜒的北疆長城與江南水鄉交織的畫麵,最終定格在一座孤寂的墳墓。
“老鐵們,我們見證了戚繼光如何以義烏礦工為基石,鍛造出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在東南沿海書寫了赫赫戰功。然而,在大明這艘巨輪上,真正的風暴往往並非來自外部的驚濤駭浪,而是內部的朽爛與傾軋。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代名將的淒涼晚景,和一支無敵雄師如何沒有倒在禦敵的沙場,而是覆滅於自己人的陰謀之下。”
“東南倭患在戚家軍的鐵拳下基本平息,戚繼光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朝廷的認可。”朱及第敘述道,“隆慶年間,他被調往北方,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官至左都督,加封少保,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巔峰。他將南方抗倭的經驗帶到北疆,整頓邊軍,修繕長城,創建車營,改進火器,使得薊門防線固若金湯,在任期間,‘薊門晏然’,蒙古諸部不敢輕易犯邊。”
“然而,位極人臣也意味著他更深地卷入了政治漩渦。”朱及第話鋒一轉,“他與當時的內閣首輔張居正關係密切,得到了張居正的大力支持,這才得以在北邊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但這層關係,也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在文官集團看來,一個與權傾朝野的首輔過往甚密、且手握重兵的武將,是極其危險的。”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朱及第的語氣變得低沉,“明神宗朱翊鈞對張居正的不滿與忌憚瞬間爆發,一場針對張居正的清算風暴迅速席卷朝堂。作為張居正改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受益者,戚繼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牽連。”
“牆倒眾人推。之前忌憚戚繼光戰功和能力的文官們,此刻紛紛跳出來,上疏彈劾。”天幕上列出幾條主要的罪狀:
“黨附張居正,結交閹宦”與張居正結黨,還巴結太監)。
“在薊鎮揮霍無度,虛報兵額”。
“在南方時,其部下竟敢斬殺張居正政敵之子”此事存疑,但被大肆渲染)。
“這些罪名,有些是捕風捉影,有些是誇大其詞,但在政治清算的狂熱下,無人關心真相。”朱及第歎息道,“萬曆十一年,戚繼光被調離經營了十六年的薊鎮。次年,給事中張鼎思彈劾其‘在閩浙戰功赫赫,然在北方無功’,戚繼光被罷官免職。萬曆十三年,他再次遭到彈劾,最終被徹底革職,削去所有官爵。”
“曾經威震東南、拱衛北疆的一代名將,就這樣黯然離開了政治舞台。”朱及第的聲音帶著無儘的惋惜,“罷官回鄉後,戚繼光晚景極其淒涼。他家徒四壁,貧病交加,甚至無錢請醫買藥。萬曆十五年臘月,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戚繼光在山東蓬萊老家溘然長逝,享年六十歲。史載‘野無成史,家無餘財,惟集書數千卷而已’。”
“更令人心寒的是,”朱及第補充道,“他去世後,朝廷反應冷淡,幾乎無人問津。一位為國家立下不世之功的將領,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扼腕。”
“而戚繼光一手打造的英雄部隊——戚家軍此時多為北方募兵,但仍沿用其精神和戰法),其結局同樣悲慘。”朱及第的語氣變得悲憤,“萬曆二十三年,在戚繼光去世八年後,一場針對這支強軍的陰謀在薊鎮上演。”
“當時,部分南兵原戚家軍骨乾)因長期被拖欠軍餉,在薊州石門寨發生嘩變,但很快被平息。這本是一次可以妥善處理的軍紀事件,然而,一直視戚家軍為眼中釘的朝廷官員和北地軍閥,卻將其視為鏟除這支‘異己’力量的絕佳機會。”
“他們汙蔑南兵‘謀逆’,誇大其詞,並設下圈套。”朱及第沉痛地說,“時任薊州兵備副使的王保,以‘發餉’為名,將參與嘩變以及大量並無關聯的南兵將士,誘至演武場集合。當這些士兵放下武器,準備領取欠餉時,伏兵四起,對這些手無寸鐵的軍人進行了血腥的屠殺!”
“史載,‘……擊殺數千人,餘眾儘潰……’”朱及第幾乎是一字一頓地念出這段記載,“這就是震驚大明的‘薊州之變’,也被稱為‘薊州兵變’。”
“老鐵們,”朱及第麵向天幕,眼中仿佛有火焰在燃燒,“戚家軍,這支在抗倭戰場上令敵人膽寒,在北方讓蒙古鐵騎不敢南下的無敵雄師,沒有覆滅於外敵之手,沒有戰死在保家衛國的沙場,而是被自己人用最卑劣的陰謀,屠殺在了自家的演武場上!”
天幕瞬間被怒火點燃:
“自毀長城!這是教科書級彆的自毀長城!”
“嗬嗬,文官集團:打不過倭寇?沒關係,我們把能打倭寇的人搞死就行了。”
“看到這裡我真的哭了!戚家軍啊!他們本該是民族的脊梁,卻被自己人從背後捅刀!”
“大明不亡,沒有天理!能打的被自己人殺,會撈的步步高升!”
“朱元璋要是知道他的後世子孫和臣子這麼糟蹋他的基業,怕是要從孝陵裡氣活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幕下,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靜之後,是朱元璋如同火山爆發般的咆哮!
“殺!給咱殺!把這些禍亂朝綱、殘害忠良、自毀長城的奸佞,統統給咱淩遲處死!”他猛地站起身,須發皆張,狀若瘋魔,一腳踹翻了眼前的禦案!
“戚繼光……戚家軍……”朱元璋的聲音因極致的憤怒而顫抖,“咱的大明,咱的江山……就是被這樣一群鼠目寸光、隻知道窩裡鬥的蠢貨、奸賊,給生生掏空、毀掉的嗎?!”
朱棣也是雙目赤紅,他“唰”地抽出佩劍,狠狠劈在殿柱之上,火星四濺:“父皇!此風絕不可長!後世若有將領立大功而遭文臣構陷,若有強軍因非戰之罪而被屠戮,當事之官員,當滅其滿門!兒臣願立此血誓!”
徐達、藍玉等武將更是感同身受,悲憤交加。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可能的影子,一種兔死狐悲的寒意與衝天怒火交織在一起。
劉三吾仰天長歎,老淚縱橫:“悲哉!痛哉!國有良將而不能用,用之而不能容,容之而不能保!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然摧折棟梁者,實乃掘墓之人也!”
朱及第最後的聲音,在洪武朝堂這片極致的憤怒與悲涼中緩緩響起:“戚繼光的悲劇,戚家軍的覆滅,不僅僅是一位名將和一支軍隊的終點。它象征著,當一個王朝的內部機製已經腐朽到無法容納英雄,無法容忍強大而純粹的力量時,它的命運,便已注定。這曲英雄的悲歌,也是大明王朝走向衰亡的、最刺耳的序章之一。”
天幕在洪武君臣那足以焚毀一切的怒火與無儘的悲涼絕望中,徹底暗下。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