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撓了撓頭,對著鏡頭露出一個不好意思的笑容。
“咳咳,老鐵們提醒得對!咱們的奇案錄主線是‘從將軍到修仙皇帝’,之前聊倭寇、聊戚家軍,確實有點跑偏了。今天,咱們把鏡頭拉回那位深居西苑,一心修仙的嘉靖皇帝身上,揭開他晚年最為離奇,也最為悲哀的一樁禁忌——‘二王不相見’!”
“所謂‘二王不相見’,並非祖製,而是源於一個道士的預言。”朱及第模仿著方士神秘兮兮的語氣,“有方士告訴嘉靖皇帝,說他命中有‘二龍不相見’之劫,皇帝是真龍,皇儲是潛龍,二龍相見,必有一傷,尤其會對皇儲不利。一心修仙、篤信道士的嘉靖帝對此深信不疑,並將範圍擴大到了所有親王兒子身上,形成了‘二王不相見’的禁忌。”
“而隨後發生的事情,仿佛印證了這個詛咒。”天幕上列出了嘉靖帝子嗣的悲慘列表:
長子朱載基:出生兩個月即夭折。
次子朱載壡:立為太子後,於嘉靖二十八年行冠禮,父子相見後不久,十四歲的太子突然暴病身亡。
三子朱載坖即後來的隆慶帝)、四子朱載圳:在二哥太子死後,成為實際上的長、次子。
“接連的喪子之痛,尤其是太子的暴斃,讓嘉靖帝對這個預言恐懼到了極點。”朱及第解釋道,“從此,他徹底回避與存活的兩個兒子——裕王朱載坖和景王朱載圳——見麵。不僅日常不見,連年節慶典也刻意避開,兒子們的教育、婚喪嫁娶,他幾乎從不親自過問。父子親情,在虛無縹緲的讖語麵前,變得一文不值。”
“皇帝刻意疏遠自己的繼承人,這在政治上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朱及第話鋒一轉,指向了問題的核心,“尤其是對於裕王朱載坖,他是事實上的皇長子,是最有可能的繼位者。父親皇帝)不見他,不教導他,不讓他參與政務,那麼,誰在他身邊,誰就能影響他,塑造他?”
“答案顯而易見——文官集團。”朱及第肯定地說,“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等為代表的文臣,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們或明或暗地圍繞在裕王身邊,擔任講官,處理王府事務,潛移默化地將他們的政治理念灌輸給這位未來的皇帝。”
“老鐵們可以想象一下,”朱及第分析道,“嘉靖皇帝因為‘壬寅宮變’、太醫之死、倭寇背後的利益鏈等一係列事件,對文官集團已經充滿了深刻的不信任。但他自己選擇了逃避,躲進西苑修仙,反而把最重要的繼承人,親手推給了自己並不信任的文官集團去‘培養’!這無異於一場政治上的自殺行為。”
“然而,嘉靖皇帝有一個讓文官集團非常頭疼的特點——他太能活了!”朱及第忍不住吐槽,“他從正德十六年1521年)即位,一直活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五年,是明朝第一個,也是唯二超過四十年的皇帝。”
“這就導致,裕王朱載坖從幾歲的孩童,等到了三十多歲的壯年,當了將近三十年的‘預備役’皇帝。”朱及第形象地比喻,“這漫長的等待,對於急於實現政治抱負的文官集團來說,是何等的煎熬!”
“嘉靖皇帝自己呢?他並沒有閒著。”朱及第繼續說道,“他雖然不上朝,但權力一刻也沒有放鬆。他重用嚴嵩這樣的‘青詞宰相’來替他處理日常政務,平衡朝局;同時,他賦予從小跟自己一起長大的錦衣衛都督陸炳極大的權柄,利用錦衣衛這支特務力量來監視百官,分化打擊任何可能威脅到他皇權的勢力集團。”
“可以說,”朱及第總結道,“儘管嘉靖皇帝看似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他通過這套‘內閣嚴嵩)—司禮監—錦衣衛陸炳)’三角操控體係,實現了對朝局的絕對掌控。他的權術手腕,他對官僚集團的駕馭能力,堪稱從明宣宗以來最強!文官集團雖然包圍了太子,卻始終無法真正動搖嘉靖本人的統治。”
天幕上,網友們紛紛發表看法:
“文官集團:陛下,您不教兒子,我們幫您教狗頭)。”
“嘉靖:我懷疑你們想搞我,但我不上朝,用嚴嵩和陸炳拿捏你們。文官:沒關係,我們培養您兒子,等您死了再說。”
“這才是真正的長期投資啊!嘉靖朝沒法實現理想,就把寶押在下一代身上,高拱、張居正他們都是這個路數。”
“感覺嘉靖和他兒子成了文官集團權力遊戲的工具人,一個被用來鬥,一個被用來盼。”
“事實證明,文官集團這步棋走對了,隆慶裕王)上台後,徐階、高拱、張居正果然陸續掌權,開啟了另一場文官之治。”
天幕下,奉天殿前的朱元璋,眉頭緊鎖。
他不再像之前那樣暴怒,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皇帝與太子、與文官的關係,竟然能扭曲到如此地步?因為一個荒唐的預言,就主動放棄對繼承人的教育和控製,這在他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的愚蠢!
“標兒,”朱元璋看向太子朱標,語氣前所未有的嚴肅,“你看到了?為君者,若自身陷入虛妄,疏於對儲君的教導,便是將國之根本,拱手讓人!後世文臣之心機,無孔不入!”
朱標也是凜然,鄭重回應:“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斷不敢惑於怪力亂神,更不敢使東宮淪為外臣博弈之場!”
朱棣則冷聲道:“這嘉靖皇帝,看似精明,實則犯了大忌!他以為用嚴嵩、陸炳就能控扼全局,卻不知最大的隱患已在繼承人身邊生根發芽。若我是他,寧可背負‘詛咒’的風險,也絕不能讓太子脫離掌控!”
劉三吾歎息道:“此乃信任徹底崩塌之惡果。君疑臣,臣則另尋依托;父疑子,子則易為人所乘。後世黨爭之禍,於此已見端倪矣。”
朱及第最後總結道:“‘二王不相見’,看似是嘉靖皇帝個人迷信下的家庭悲劇,實則是嘉靖朝後期政治博弈的一個縮影。它暴露了皇帝對官僚係統深刻的不信任,也反映了文官集團在無法撼動當今聖上的情況下,轉而進行‘長遠投資’的政治智慧。這場圍繞繼承權展開的、持續數十年的無聲較量,深刻地影響了大明王朝未來的走向。”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