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網友們的反駁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5章 網友們的反駁(1 / 1)

天幕上,朱及第看著再次沸騰的彈幕,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他剛剛關於“太廟位置”的解釋,並未能平息所有網友的疑問。

“老鐵們,看來我之前的解釋,大家覺得還不夠透徹啊!”朱及第笑著拍了拍手,“沒錯,曆史的複雜性就在於,同一件事往往有多個觀察角度。既然大家有更深的見解,那咱們就繼續深挖,為什麼嘉靖皇帝非要獨尊朱棣為‘祖’?這背後,是否有著更深層的、關乎他自身皇權合法性的考量?”

一條醒目的彈幕首先被高亮出來:

“主播,按你的說法,怕被祧就要升‘祖’,那唐朝的李世民也是‘太宗’,他怎麼就沒升‘祖’?不也一直在太廟裡待得好好的?這說不通!”

這條評論立刻引發了連鎖反應,更多網友加入了論戰:

“支持樓上!唐朝後麵皇帝更多,太廟也經過調整,但從來沒動過李世民的廟號。明朝這規矩有那麼死板嗎?”

“感覺‘怕被祧’隻是個表麵借口,或者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規則漏洞。真正的核心原因,恐怕還得從嘉靖皇帝自己身上找。”

“嘉靖和朱棣,難道有什麼特殊的‘緣分’?”

朱及第看著這些評論,點了點頭:“這位拿唐太宗舉例的老鐵,點到了關鍵!確實,僅用‘怕被祧’來解釋,無法說明為何必須是朱棣,以及為何要在這個時間點由嘉靖來完成。我們必須將目光投向嘉靖皇帝本人的心境。”

他走到天幕中央,語氣變得深邃起來:“大家想一想,嘉靖皇帝朱厚熜,他的皇位是怎麼來的?他是以藩王之子、小宗入繼大宗的身份,從湖廣安陸來到北京,繼承了堂哥明武宗的皇位。他的登基,本身就不是嚴格的父死子繼。”

“而大明王朝,上一次發生類似的事情是在什麼時候?”朱及第自問自答,“正是將近一百二十年前,他的先祖——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從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取了皇位!雖然手段截然不同,一為武力奪取,一為詔書迎立,但在‘以小宗取代大宗’、‘以藩王入承大統’這一核心點上,朱厚熜與朱棣產生了跨越時空的、強烈的身份共鳴!”

“對於嘉靖而言,”朱及第繼續剖析,“朱棣的成功,無疑為他自己的即位提供了一種曆史層麵的合法性與心理慰藉。尊崇朱棣,就是尊崇他自己這一支皇統的來源,也是間接肯定了他自己即位的合理性。”

“因此,將朱棣升格為‘成祖’,其意義遠不止是確保一個太廟位置那麼簡單。”朱及第強調,“這是一個極其高明的政治宣言:

1.確立‘二祖並列’格局:將朱棣提升到與朱元璋並列的‘萬世不祧’之祖的地位,等於在法理上和意識形態上正式承認並鞏固了‘燕王係’作為大明唯一合法正統的地位。這徹底抹去了‘靖難’可能殘留的任何一絲‘篡逆’陰影,將其完全正當化為‘再造社稷’的偉業。

2.強化自身權力根基:嘉靖皇帝通過尊崇朱棣,將自己與這位強有力的祖先緊密綁定。他是在告訴天下人:我朱厚熜繼承的,不僅是孝宗—武宗的法統,更是成祖朱棣以來,我燕王一脈英勇果決、敢於打破常規的‘血脈’和‘精神’!這為他推行自己的意誌包括大禮議),提供了來自祖先的強大背書。

3.回應文官集團的潛在質疑:儘管文官集團在‘大禮議’中最終妥協,但內心深處對於嘉靖這種執著於本生父的做法,未必沒有‘過於看重私情,有違大宗法統’的微詞。而嘉靖將朱棣升格為祖,等於用祖先的範例宣告:我燕王一係,本就有不囿於尋常禮法的傳統!我今日之所為,正是繼承了成祖皇帝的魄力!”

“所以,老鐵們,”朱及第總結道,“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太廟位置危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操作窗口和表麵理由,而嘉靖皇帝與朱棣相似的‘小宗入繼’身份,以及他借此強化自身皇權合法性的內在需求,才是推動朱棣廟號變更最根本、最深刻的動力。”

“這是一場精妙的‘借古喻今’。”朱及第打了個響指,“嘉靖皇帝巧妙地利用禮法規則的矛盾,通過對前朝曆史地位的重新界定,來服務於他當下的政治目的。他不僅僅是把朱棣請上了神壇,更是把自己和朱棣一起,焊死在了大明法統最核心、最不可動搖的位置上。”

“至於倒黴的仁宗朱高熾,”朱及第聳聳肩,“他作為一位在位僅十個月、性格仁弱、在父親朱棣巨大光環下的守成之君,在嘉靖這場宏大的政治敘事中,自然就成了那個可以犧牲、用來騰位置的‘代價’。曆史的選擇,有時就是這麼現實和殘酷。”

天幕下的朱棣,聽著這番分析,心情更加複雜。他意識到,自己身後名的提升,竟與後世子孫如此深刻的政治算計捆綁在一起。

而朱元璋則冷哼一聲,對朱棣道:“老四,瞧見沒?你這‘成祖’當得,倒成了後世子孫搞名堂的幌子了!”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意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及第最後笑道:“好了,關於‘成祖’的辯論暫告一段落。下一次,我們必須直麵那個讓嘉靖皇帝,乃至整個大明王朝都頭疼不已的終極難題了!”

天幕在網友們“原來如此”、“政治操作666”的感歎和洪武君臣對權力運作更深的理解中,終於不再繼續爭論太宗升成祖這個問題了。然而,在洪武十一年的現實時空,這場由天幕引發的關於廟號、禮法與皇權合法性的思想風暴,才剛剛在帝國的精英階層中猛烈刮起。

對於這些熟讀經史的文人而言,辨析禮法、追溯正統,正是他們安身立命、施展抱負的核心領域,其爭論之激烈,遠非後世網友的調侃可比。

奉天殿側,一場小範圍的討論正悄悄進行。宋濂眉頭緊鎖,語氣沉重:“天幕所言,雖為後世之事,卻揭示了一大隱患。若後世之君皆可因一己之私,借‘祖有功’之名,擅改廟號,攪亂昭穆次序,則禮法之威嚴何在?‘大宗’、‘小宗’之辯,乃維係宗法社會之根基啊!”他更擔憂的是,這種基於“現實需要”而隨意解釋和變更禮法的行為,會從根本上動搖儒家秩序。

一旁的劉三吾則看得更深,他撚須緩聲道:“景濂兄所慮極是。然則,觀嘉靖之舉措,其意恐非僅在禮法。其行雖悖於古禮,其心卻深諳權術。他將永樂皇帝抬至與太祖並列,名為尊祖,實為固位。此乃以禮法之名,行政治之實。後世君王若皆效仿,則‘禮’將不再是天下共遵之準則,而淪為帝王手中可隨意捏塑之工具矣。”他看到了禮法工具化的危險傾向。

遙遠的浙江青田,隱居讀書的劉璟劉伯溫次子)在筆記中激動地寫道:“……太宗升祖,非為虛名,實關國本!嘉靖以小宗入繼,心不自安,故需借永樂之威以鎮天下。此舉雖合其情,卻大傷禮法。若後世皆以‘功’掩‘德’,以‘勢’壓‘禮’,則國將不國矣!”他對這種可能開啟惡劣先例的行為感到憂心忡忡。

而在南京國子監,年輕的學官方孝孺慷慨陳詞:“諸生須明辨!永樂皇帝雖有開拓之功,然‘太宗’之號,足以昭其德業。嘉靖強行升‘祖’,雖保全太廟之位,然其心不純,其行不古,乃是以私意淩駕於公義之上!吾輩讀聖賢書,當以扞衛禮法正道為己任,豈能因勢利而枉顧是非?”他的話語中充滿了理想主義的堅守,以及對後世那種“政治算計”的強烈排斥。許多監生受其感染,紛紛附和,認為嘉靖此舉實乃敗壞禮法的罪人。

與此同時,在某個縣學中,尚且年輕的黃子澄在與同窗爭得麵紅耳赤:“爾等何其迂腐!天幕已言明,此乃不得已之政治舉措!若非升‘祖’,難道真讓成祖牌位被祧?屆時天下如何看燕王一係?嘉靖皇帝此舉,正是權衡利弊後,對祖宗、對社稷負責的體現!豈能一味以僵化古禮苛責?”他內心或許已經隱隱覺得,在某些非常時刻,采取非常手段是必要的,甚至開始欣賞這種打破常規的“魄力”。

老家書齋內,依舊名叫齊德的青年,則對友人的議論不以為然,他啜著茶,漫不經心地說:“爭這些作甚?廟號不過是個名頭。後世皇帝覺得需要,給他祖宗換個更響亮的頭銜,有何不可?關鍵是皇權穩固,天下安定。我看那嘉靖皇帝,倒是深得權變之要。”他完全以一種實用主義的態度看待此事,渾不覺自己未來也將陷入一場更為慘烈的禮法之爭。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牧羊人:活著再見 鐵血抗戰:我在抗聯殺瘋了 陛下,為何要造反? 天下最好的青梅竹馬 在修仙界苟命的我竟被魔尊盯上了 師父,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絕嗣軍官被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