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兩代曹國公的死訊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7章 兩代曹國公的死訊(1 / 1)

洪武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晚,天色還沒變黑,一陣急促而壓抑的鐘聲便從曹國公府方向傳來,打破了應天府清晨的寧靜。這鐘聲,是喪鐘。

老曹國公李貞,朱元璋的二姐夫,那位為人謹慎、深得朱元璋敬重信賴的勳戚長者,於中午在府中安然睡去後,再未醒來。事前毫無征兆,無病無痛,就這般靜悄悄地走了。

消息傳入宮中,正為太子朱標病情憂心如焚的朱元璋,聞此噩耗,身形猛地一晃,臉色瞬間又蒼白了幾分。李貞不僅是他的姐夫,更是他從微末之時便相互扶持的親人,是少數能讓他放下部分帝王心防、感受到些許尋常親情的長輩。接連的打擊——太子嘔血昏迷,姐夫驟然離世——讓這位意誌如鐵的開國皇帝,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與心力交瘁。

“傳旨……厚葬。”朱元璋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和無力,揮了揮手,仿佛連多說一個字的力氣都沒有了。他獨自坐在空曠的乾清宮內,望著窗外漸漸亮起的天光,心中一片悲涼。什麼天幕,什麼未來,此刻在他眼中都失去了意義,他隻想他的標兒能醒過來,隻想那些熟悉的舊人……能再多留一些時日。

然而,天幕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當夜色再次降臨,那熟悉的光幕依舊準時在夜空中亮起。身心俱疲的朱元璋,這一次甚至連抬頭看一眼的興趣都欠奉,他全部的心思都係在仍舊昏迷的朱標身上。

朱及第的身影出現在天幕上,他整理著手頭的資料,開始了今晚的講述:“各位兄弟,今天咱們不聊那些打打殺殺、皇位更迭的沉重話題,來聊一位明朝初年比較特殊,也比較善終的皇親——朱元璋的二姐夫,曹國公李貞。”

此言一出,那些依舊在觀看天幕的洪武朝臣,尤其是知曉李貞剛剛去世消息的勳貴們,無不悚然一驚!天幕……天幕竟然在今日,恰巧講起了李貞?!這是何等詭異的巧合!

朱及第自然不知曉洪武時空剛剛發生的變故,他按照自己的節奏介紹著:“李貞這個人,在明初的勳貴裡算是非常低調謹慎的,也因為他是皇帝的至親,所以很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優待。史料記載,他最後的一項重要使命,是護送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前往封地就藩。”

“完成這項任務後,”朱及第繼續說道,“李貞回到京師,不久後便安然去世,算是得以善終,在明初的功臣裡,這結局算是非常圓滿了。”

“護送秦晉二王就藩……”乾清宮內,原本對天幕充耳不聞的朱元璋,在隱約聽到這幾個字眼時,渾濁的眼神猛地一動!

他想起來了!按照原定的計劃,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早就該在今年前往西安和太原就藩了!然而,因為天幕的突然出現,帶來的信息太過震撼,牽扯了他大量的精力,加上後續一係列事件,尤其是太子朱標的病倒,讓他心神大亂,竟然將這件關乎藩國穩定的大事,硬生生地推遲了好幾個月!

一股混合著懊惱、自責與更深沉不安的情緒湧上朱元璋心頭。李貞的使命……因為他的耽擱,竟然未能完成?不,如今李貞已逝,就算現在立刻讓二王就藩,也無法由這位老成持重的姐夫護送了。曆史的軌跡,似乎在這裡,因為他的延誤和李貞的突然離世,已經發生了微小的、卻意味深長的偏移。

朱及第還在天幕上侃侃而談,講述著李貞的謹慎性格和朱元璋對他的特殊禮遇,稱讚其是“懂得急流勇退的聰明人”。

但這些話,朱元璋已經聽不進去了。他怔怔地坐在那裡,腦海中反複回響著“護送就藩”和“推遲數月”這兩個信息。李貞的死,仿佛是一個信號,一個提醒。天幕的存在,不僅是在揭示未來,更是在無形中乾擾著現在,打亂了他既定的布局和步伐。

太子的病,姐夫的亡,就藩的延遲……這一切似乎都被一條無形的線串聯起來,指向某種令人不安的征兆。他竭力想要維持的秩序和掌控力,正在被這天幕帶來的連鎖反應一點點地侵蝕。

他緩緩抬起頭,再次望向那片夜空中的光幕,眼神複雜難明。那裡麵不僅有未來的秘密,有對他子孫的詛咒,如今,似乎也映照出了他當下步履維艱的現實。

“傳旨,”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疲憊,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命欽天監擇吉日,著秦王、晉王……儘快準備,克期就藩。護衛儀仗,一應依製,不得再延誤。”

秦晉二王就藩的齒輪,在停滯了數月之後,終於因為一位老人的去世和天幕無意間的提及,被重新推動。

然而天幕上,朱及第看著評論區網友們不斷刷過要求他講講李文忠之死的留言,點了點頭,整理了一下手中的資料。此刻的洪武時空,因太子病重和李貞去世而籠罩在一片壓抑之中,而即將展開的話題,則關乎另一位重量級勳貴的非正常死亡。

“好,既然大家想聽,那咱們今晚就來扒一扒,明朝開國名將、曹國公李文忠之死背後的重重迷霧。”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絲探究曆史的嚴肅,“李文忠,那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戰功赫赫,位列開國六公爵之一,他的死,在曆史上一直存在著不小的爭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首先,看官方正史《明史》的記載,”朱及第念道,“‘洪武)十七年三月,寢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藥。翌日,疾篤,年四十六。’簡單說,就是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生病,朱元璋親自探視,還派了淮安侯華中去負責醫藥護理,結果第二天李文忠就病情加重去世了,享年四十六歲。”

“這個記載,看起來是正常的病故,皇帝還很關心。”朱及第話鋒一轉,“但是,問題就出在這個看似正常的流程裡,隱藏著一些極不尋常的細節。”

“第一個疑點,也是最大的爭議點,就出在朱元璋派去的這個淮安侯華中身上!”朱及第加重了語氣,“根據明朝王世貞的《弇山堂彆集》等私家史料記載,這個華中,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與韓國公李善長關係密切。”

他停頓了一下,讓聽眾消化這個信息,然後繼續:“而更關鍵的是,在李文忠死後不久,洪武皇帝竟然以‘護醫藥不謹’的罪名,將這位他親自指派去照顧李文忠的淮安侯華中給處死了!”

天幕下的洪武朝臣們,尤其是知曉華中其人的,背後瞬間冒起一股寒氣。皇帝派去的人,在病人死後立刻被處死?這“護醫藥不謹”的罪名,聽起來何其含糊,又何其致命!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朱及第分析道,“如果李文忠是正常病故,華中頂多算是照顧不力,何至於被處死?除非……他做的,不僅僅是‘不謹’,而是某些更可怕的事情,比如——下毒?”

“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如果真的是毒殺,動機是什麼?誰會是主謀?”朱及第拋出了更尖銳的問題。

“一種主流猜測指向了朱元璋本人。”他直言不諱,“李文忠後期,曾多次勸諫朱元璋,比如希望他少誅戮、省宦官等等,觸怒了皇帝,據說因此遭受過杖責。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猜忌心極重,而李文忠位高權重,又是皇親,或許在某些方麵引起了皇帝的極度不安,導致殺心頓起。派華中前去,或許就是一石二鳥之計。”

“另一種猜測,則傾向於華中受他人指使,比如與李文忠或有嫌隙的李善長集團。但無論如何,皇帝迅速處死華中,頗有殺人滅口的意味,這使得朱元璋的嫌疑顯得最大。”

朱及第總結道:“所以,李文忠之死,官方說法是病故,但結合華中迅速被處死、李文忠曾觸怒皇帝等事實,後世史家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場政治謀殺,而幕後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這位戰功卓著的曹國公,最終可能並非死於疾病,而是死於帝王的猜忌之心,成了洪武朝功臣悲劇命運的一個縮影。”

天幕上的分析告一段落,但洪武十一年的時空,卻陷入了更深的死寂。

那些尚未就藩的勳貴們,如馮勝、傅友德等人,隻覺得脖頸發涼。李文忠!那可是皇帝的親外甥!戰功、血緣關係都如此親密,竟也落得如此下場?那他們這些外姓功臣呢?

燕王府內,朱棣眼神閃爍,他想起李文忠當年對他的教導和提攜,心中一陣悲涼,同時對父皇的忌憚更深了一層。

而此刻心情最為複雜的,莫過於剛剛經曆喪父之痛的李文忠了。他跪在靈堂前,看著父親的牌位,身體微微顫抖,恐懼與怨恨在心底交織。

皇宮深處,因太子病倒而暫居偏殿休養的朱元璋,隱約聽到了天幕的議論。他緊閉著雙眼,臉上肌肉抽搐,沒有憤怒地駁斥,也沒有任何解釋,隻有一片令人心悸的沉默。這沉默,在某些人看來,比任何咆哮都更可怕。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在修仙界苟命的我竟被魔尊盯上了 師父,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絕嗣軍官被拿捏 家居廠那些人 隱婚遇霸總:西瘋子的貼身特助 重生七零小知青和軍官大佬談上了 小炮灰被讀心後,劇情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