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被注釋的李善長之死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24章 被注釋的李善長之死(1 / 1)

當朱元璋在奉天殿內對朱標、朱棣吐露那關乎朱家宿命的殘酷真言時,同一片月色下,韓國公李善長的府邸內,也在進行著一場沉重至極的對話。隻是,與皇宮中謀劃如何延續皇權的深謀遠慮不同,這裡的對話,更近乎遺言。

韓國公府的書房內,燭火通明。雖已年過花甲,李善長卻依舊坐得筆直,花白的須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那雙曆經宦海沉浮的眼睛非但沒有渾濁,反而在跳動的燭光下顯得異常銳利清明,仿佛能穿透人心。隻是那過分紅潤的臉色下,隱隱透著一股不正常的潮熱,握著太師椅扶手的手背,青筋微微凸起,泄露了他此刻正強忍著某種不適。

他突然屏退了所有侍從,連最信任的老管家也沒留下。偌大的書房,隻剩下他與侍立一旁的兒子李祺。

“祺兒,”李善長開口,聲音雖因氣息不足而略顯沙啞,但語調卻異常平穩,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為父的時間,怕是不多了。”

李祺聞言,臉色驟變,急忙上前一步:“父親何出此言?您今日精神尚好……”

李善長抬手,止住了兒子的話頭,那手勢依舊帶著昔日宰輔的決斷之力。他微微側首,目光似乎穿透了緊閉的窗欞,望向皇宮的方向,嘴角勾起一絲極淡、極冷的弧度:“精神?嗬……皮囊之相罷了。陛下需要一場‘及時’的喪事,為父……便給他這場喪事。”

他轉回頭,目光如炬,緊緊盯住李祺,那眼神清醒得可怕,全然不似彌留之人:“外間喧嚷的檄文,太廟刻的石碑,不過是陛下的手段,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一場大戲!你切不可被這表象迷惑,真信了那方孝孺的鬼話連篇!”

他深吸一口氣,胸腔內傳來細微的拉扯聲,但話語卻愈發清晰:“天幕所言……那些關乎我等身家性命的預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若為父真按那天幕所言,再活上十二年,屆時陛下會如何想?他會覺得我李善長是刻意活到那個時候,去應驗他那‘未來’的汙點!那是取死之道!”

李祺聽得脊背發涼,冷汗涔涔而下。

“如今……”李善長的聲音低沉下去,帶著一種近乎冷酷的算計,“為父提前‘走’了,死在這‘妖幕預言’之前,死在陛下最需要證明天幕不準的時刻。這,便是為父能為李家……做的最後一件事。”

他向前傾身,枯瘦卻依舊有力的手猛地抓住李祺的手腕,目光灼灼:“我用這條命,換陛下對李家的一份心安,一份‘念舊’!我死之後,陛下短期內必會厚待李家,以示皇恩浩蕩,以示他並非刻薄寡恩之主。而你……”

他盯著兒子的眼睛,一字一頓地叮囑,仿佛要將每一個字刻入李祺的骨髓:“收斂鋒芒,閉門謝客,夾起尾巴做人!絕不可結交權臣,妄議朝政!唯有如此,示弱於人,讓陛下覺得李家再無威脅,李家……或許才能在這場風暴中,求得一線生機,延續下去。明白嗎?”

這番臨終囑托,沒有哀傷,沒有恐懼,隻有一位老牌政治家在生命終點,基於對帝王心術的深刻洞察和對家族存續的極致考量,做出的最清醒、也最無奈的戰略抉擇。李祺跪倒在父親腳邊,看著父親那雖然虛弱卻精神爍爍、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神,巨大的悲痛與更深的恐懼攫住了他,隻能重重叩首,哽咽難言。

天色將明未明之際,韓國公府那兩扇沉重的朱漆大門被緩緩推開,掛上了慘白的燈籠。管家李福身著麻衣,麵色悲戚地到府門外早已聚集的人群前,用帶著哭腔的嗓音,正式宣告了韓國公李善長薨逝的消息。

然而,比這預料之中的訃告更能牽動人心的,是緊接著從府內傳出的、幾乎要掀翻屋頂的悲嚎與咒罵。

“爹啊——!您死得冤啊——!”

“都是那該死的妖幕!胡言亂語!害了父親性命!”

靈堂之內,以李祺為首的幾個兒子伏在棺槨前,捶胸頓足,哭聲震天。他們的悲傷或許有幾分真切,但那刻意拔高的聲調,以及矛頭直指天幕的控訴,卻精準地穿透府牆,傳入了每一個豎著耳朵的探子和圍觀者耳中。

李祺更是猛地抬起頭,淚流滿麵,對著靈堂外隱約可見的天空方向,嘶聲力竭地怒吼:“什麼狗屁天幕!什麼後世預言!全是放屁!說我父還有十二年陽壽?!如今呢?!這才幾日?!我父便被你這妖言擾得心神俱損,鬱結於心,硬生生折了十二年的壽數啊!你這妖物,害我父親,亂我大明,其罪當誅——!!”

他聲音嘶啞,目眥欲裂,那悲憤至極的模樣,仿佛恨不能將那天幕生吞活剝。幾個弟弟也立刻跟著哭喊附和,咒罵聲、哭喪聲、對天幕的控訴聲混雜在一起,將整個韓國公府門前渲染成了一場對“妖幕”的公開聲討現場。

府外圍觀的人群鴉雀無聲,都被這李家公子們毫不掩飾的“恨意”與“悲憤”震懾住了。一些原本還對天幕將信將疑的人,此刻也不禁動搖起來——連韓國公這樣的人物都被天幕“咒”得提前死了,看來那東西果然是不祥之物,方學士的檄文說得沒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場由李家人傾情演繹的“悲憤交加”,很快便隨著各家探子、往來仆役的口耳相傳,如同瘟疫般擴散至整個應天府。內容高度一致:韓國公李善長,非正常死亡,乃是被天幕妖言所害,折壽十二年!李家人對天幕恨之入骨!

這無疑是李善長臨終布局中最關鍵、也最無奈的一步。他無法改變自己將死的命運,卻能指揮兒子們,用最激烈、最公開的方式,將他的死因“歸咎”於天幕。這既是對皇帝朱元璋“討妖幕”國策最徹底的擁護表態,也是用他韓國公的赫赫聲名和這條殘命,為那篇檄文作了最鮮血淋漓的背書。

他用闔府的哭聲與咒罵,向龍椅上的皇帝獻上了最後的、也是最“忠誠”的表演。這表演,無關真相,隻關乎生存。

宮中的反應迅速而隆重。接到韓國公府報喪的第一時間,朱元璋便顯露出“震怒”與“悲痛”。他在早朝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龍案拍得震天響,怒斥天幕“妖言惑眾,折損朕之股肱,其心可誅!”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憤慨,仿佛李善長之死,完全是那虛無縹緲的天幕一手造成。

緊接著,一道道彰顯天恩的旨意便從宮中發出:追封李善長為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諡“襄湣”——“襄”字喻其輔國之功,“湣”字則寄寓了天子對功臣“橫遭天幕所害”的哀憐與痛惜。賞賜的金銀、帛絹、祭品絡繹不絕地送往韓國公府,規格遠超常製,極儘哀榮。更下令輟朝三日,命太子朱標代表皇帝親臨致祭,要求百官往吊。

這一連串的動作,如同精心排演的戲劇,每一個環節都在向外界傳遞著明確的信息:陛下對功臣情深義重,天幕所言皆為虛妄,連韓國公的壽數都能被其“咒殺”,足見其妖邪本質!看,陛下是何等痛心,又是何等厚待功臣!

然而,當夜幕降臨,乾清宮內隻剩下朱元璋與馬皇後二人時,那副“悲憤交加”的麵具便悄然卸下。

朱元璋負手立於窗前,望著天幕上再次出現的朱及第,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眼神幽深如古井。

“李善長……”他忽然開口,聲音平靜無波,聽不出絲毫剛剛在朝堂上的“痛心”,“倒是死得是時候。”

這句話輕飄飄的,卻帶著千鈞之重。馬皇後在一旁聞言,輕輕歎了口氣,沒有接話。她深知枕邊人的心思。

“是時候”三個字,含義複雜。它既是對李善長“識相”的認可——這位老臣用自己恰到好處的死亡,為皇帝的“討妖幕”大業獻上了最有力、最無法辯駁的“證據”,主動將自己變成了陛下棋盤上的一顆棄子,以此換取李家可能的安穩。這份“忠誠”的表現,無論是真心還是無奈,都值得皇帝給予表麵的最高禮遇。

但更深層的,是那從未真正消散的猜疑。李善長此舉,固然解了皇帝眼前的輿論之困,卻也像是在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最後一次提醒著朱元璋那天幕的存在與其揭示的“未來”。他死得越“是時候”,反而越像是在印證某種無形的力量,仿佛一切仍在某種既定的軌跡之上,隻是以另一種方式呈現。

韓國公之死,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勳貴圈層中激起了巨大的、複雜的漣漪。

徐達、馮勝、傅友德等頂級勳貴,在暗自傷感老兄弟離世的同時,一股更深的寒意從心底升起。他們豈會真的相信方孝孺那套檄文?但李善長用生命演繹的這場“忠誠”,讓他們清楚地看到了反抗皇帝意誌的代價,以及……取信於皇帝的“正確”方式。

“韓國公……這是用自己的命,給陛下遞了一把最鋒利的刀啊。”馮勝在府中長歎,語氣中充滿了物傷其類的悲涼。

一種荒誕而壓抑的氛圍開始彌漫。不少公侯伯爺私下裡甚至開始“盤算”:自己是不是也該“適時”地死一死?既要死在陛下需要證明天幕不準的時候,以保全家族恩寵;又不能死得太刻意,以免引起陛下更大的猜忌。這種對自身死期的“規劃”,充滿了巨大的屈辱與無奈。

他們比誰都清楚,這大明天下,是朱元璋帶著他們打下來的不假,但他們從來不是平等的兄弟,隻是皇帝手中的刀。朱元璋,才是這江山唯一的主宰。什麼淮西舊部,什麼功勳集團,在朱元璋這位帶頭大哥絕對的權力麵前,都不堪一擊。強如徐達、馮勝、傅友德,也無力反抗天子的意誌,更何況是耿炳文、藍玉這些“後起之秀”?

韓國公李善長的死,仿佛一聲無聲的號角,宣告了洪武朝功臣集團徹底進入了一個必須仰皇帝鼻息、甚至需要以生命來表演“忠誠”的時代。在朱元璋編織的巨網之下,無人能夠掙脫,隻能在這無形的牢籠中,或掙紮,或順從,直至命運的終局。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聖 開局混入跑男大火,賺個盆滿缽滿 渣男難過美人關 鬥天路 龍珠之梓琪歸來 神筆新豔 鐵血忠魂:扞衛 數字江湖:開局複製神級八極拳 大唐首席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