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又是一起無頭案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66章 又是一起無頭案(1 / 1)

天幕上,隨著福王朱常洵在皇兄死前便異常動身這一關鍵細節的拋出,評論區關於“紅丸案”幕後黑手的討論風向再次發生了微妙的轉變。一條邏輯清晰的長評論獲得了大量認同:

【“綜合以上所有信息,我認為‘朱常洛之死是文官集團整體陰謀’這個說法可以排除了。大家想想,‘國本之爭’十幾年,東林黨和其他支持‘立長’的官員是押注在朱常洛身上的,他們是朱常洛繼位的最大功臣和既得利益者。朱常洛的突然死亡,對他們而言是重大政治挫折,是權力的不穩定,他們沒有任何動機去謀殺自己擁立的皇帝。”】

【“真正的鬥爭,很可能是文官集團內部的一次分裂和火並!是以方從哲為首的、與鄭貴妃勢力有千絲萬縷聯係的‘非東林’或‘反東林’勢力比如浙黨、楚黨等),對占據上風的東林黨發起的一次絕地反擊!”

【“他們的目標可能未必一開始就是弑君,或許隻是想通過讓皇帝病重等方式,製造混亂,趁機攫取權力,打壓東林黨。但事情的發展超出了控製,或者乾脆就有人順水推舟,最終導致了泰昌帝的死亡。鄭貴妃集團包括她在朝中的盟友)則想利用這次混亂,看看能否為福王朱常洵創造一絲機會,所以福王才敢提前動身。”】

朱及第看到這條評論,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這位網友的分析非常到位,點出了問題的核心!我們必須認識到,經過萬曆朝幾十年的黨爭,文官集團早已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裂成多個為了各自利益和理念互相傾軋的派係。”

他進一步闡述道:

“支持朱常洛的,主要是以東林黨為代表的‘清流’。而朱常洛登基後,這些‘功臣’自然期望獲得更大的權力。這無疑擠壓了其他派係,比如首輔方從哲所在的浙黨的生存空間。同時,萬曆皇帝死後,失勢的鄭貴妃及其家族、以及在‘國本之爭’中支持鄭貴妃和福王的官員,更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們迫切需要尋找機會翻盤或者至少自保。”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由失勢的後宮集團鄭貴妃)、以及感受到威脅的非東林文官派係可能以方從哲為首)組成的‘臨時聯盟’,就有了充分的動機去製造事端。他們可能最初隻是想通過‘美女’、‘醫藥’等手段影響皇帝的健康和決策,借此打擊東林黨,重新分配權力。但皇權的更迭是何等凶險的事情,一旦開啟潘多拉魔盒,局勢很可能就失控了,最終演變成了皇帝的暴斃。”

然而,朱及第話鋒一轉,指出了這個“反擊聯盟”最終失敗的關鍵:

“但是,這個‘聯盟’顯然低估了一點,或者說他們無法改變一點——那就是朱常洛雖然隻當了一個月皇帝,但他畢竟是名正言順登基的天子!這一點至關重要!”

天幕上打出了朱由校的名字和年齡。

“這就如同當年的洪熙帝朱高熾,雖然在位不到一年,但他的兒子朱瞻基就能順利繼位,沒有任何藩王可以挑戰。同樣的,泰昌帝朱常洛也有兒子,而且他的長子朱由校,在父親去世時,已經十七歲了!”

朱及第強調了這個年齡的政治意義:

“十七歲,在古代已經算是成年,具備了親政的基本條件。他不需要設立攝政王,也不需要太後長期垂簾。他作為嫡長子雖然後來知道生母已死,但法理上他是嫡長子)的繼承權,在‘父死子繼’的宗法製度下,擁有無可爭議的合法性!這是大明祖製和儒家禮法共同鑄就的鐵律,不是任何陰謀詭計能夠輕易動搖的。”

“所以,儘管福王朱常洵得到了消息,提前動身趕往北京;儘管鄭貴妃和在朝的某些勢力可能暗中運作,試圖渾水摸魚。但在‘皇長子朱由校’這個鐵一般的事實麵前,他們的所有努力都顯得蒼白無力。文官集團中的主流力量,尤其是東林黨,會毫不猶豫地擁立朱由校,以此來維持政治的穩定和他們自身的權力。那些搞小動作的派係,在巨大的正統壓力下,最終也隻能妥協。”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到這裡,緊繃的臉色終於稍微緩和了一些,他緩緩地吐出一口濁氣。

“父死子繼……嫡長有序……”他喃喃自語,眼神中重新閃爍起銳利的光芒。這套由他親自製定並極力維護的繼承製度,在兩百多年後,竟然成了在混亂中穩定局麵的定海神針。這讓他感到一絲欣慰,也更加堅定了他維護這套製度的決心。

朱棣也若有所思。他此刻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為什麼後世文官會如此執著於“國本”,因為一個明確且符合禮法的繼承人,是避免國家在權力交替時陷入劇烈動蕩的最重要保障。哪怕這個繼承人能力平平,但其身份帶來的穩定性,遠超一個有能力但名分不正的競爭者。

“十七歲……成年了,好,很好。”朱元璋低聲說道,像是在肯定那個未曾謀麵的後世子孫朱由校,又像是在reaffir自己製定的規矩。然而,他和所有人都知道,泰昌帝的死因依然迷霧重重,而新天子的登基,也絕非一帆風順。權力的博弈,即將圍繞那位十七歲的少年,在紫禁城的宮闕之間,展開最後的、也是最直接的較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幕上,朱及第麵對依舊爭論不休的評論區,擺了擺手,做出了總結性的陳述。

“好了好了,各位老鐵,關於這‘紅丸案’的幕後真凶,咱們今天怕是爭不出個結果了。美女是不是鄭貴妃故意送的?崔文升的瀉藥是庸醫誤人還是蓄意謀害?李可灼的紅丸是救命的良方還是催命的毒藥?福王朱常洵為何敢在皇兄死前就動身?這些疑問,恐怕真的要成為千古之謎了。”

他聳了聳肩,語氣帶著幾分曆史學者常見的無奈和了然:

“不是後世不想查清,而是在當時的背景下,這事兒根本就沒辦法,也沒人敢徹查到底。”

朱及第的這番話,如同一聲沉悶的鐘鳴,敲在了天幕下每一位洪武朝臣的心上。

無論是勳貴之首的魏國公徐達,還是文官領袖宋濂、劉三吾,亦或是學子席上心思各異的施耐庵、羅貫中、齊德、黃子澄,此刻都清晰地意識到了一點——這紅丸案,恐怕注定又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謎案。

徐達眉頭緊鎖,他征戰沙場,喜歡明刀明槍,最厭煩這等陰私算計。但他也明白,涉及天子死因,還是如此不光彩的可能源於縱欲和亂服藥物),哪個臣子敢冒著抄家滅族的風險,去刨根問底,非要揪出個“弑君”的真凶?那無異於將皇家的遮羞布徹底扯下,將宮闈中最不堪的一麵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不僅是打活著皇帝的臉,更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宋濂與劉三吾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無力感。他們身為儒家士大夫,講究“君君臣臣”,追求“明辨是非”。然而,當是非糾纏於天家隱私,關乎皇室體統時,那套“格物致知”、“窮究真理”的準則,便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強行追查,帶來的可能不是正義伸張,而是整個朝局的動蕩甚至崩潰。他們此刻才真切體會到,後世那些文官在麵對此案時,為何最終隻能含糊其辭,將其作為黨爭工具,卻無人能真正揭開蓋子。

施耐庵和羅貫中這兩位小說家,更是感慨萬千。他們筆下不乏奇案冤情,總有青天大老爺或英雄豪傑來撥雲見日。可現實卻是,這牽扯到帝國最高權力交替的驚天大案,最終隻能淹沒在曆史的塵埃裡,成為一筆糊塗賬。這比任何虛構的故事都更顯得荒誕和諷刺。

齊德、黃子澄等人,則感到一陣寒意。他們未來的命運已經與“建文四傻”綁定,此刻再看到後世官場如此波譎雲詭、連皇帝死因都可以成為禁忌,更覺前途莫測,心中那份出將入相的雄心,不禁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朱及第的聲音適時響起,道破了這層無奈的根源:

“為啥說沒人敢查?大家想想,徹查此案,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要嚴審鄭貴妃,這位先帝萬曆)的寵妃,牽扯先帝顏麵。”

“意味著要追究首輔方從哲的責任,他允許李可灼進藥,難辭其咎。”

“意味著要把崔文升、李可灼乃至他們背後可能存在的所有關係網連根拔起,這勢必引發朝堂大地震。”

“更意味著,要將泰昌帝登基後如何縱欲、如何亂服藥物的不堪細節,全部公之於眾!這對於剛剛即位、需要樹立權威的新皇帝朱由校而言,是何等的難堪?對於大明皇室的尊嚴,又是何等的打擊?”

“所以,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快刀斬亂麻。李可灼‘進藥不效’,充軍了事;崔文升‘用藥不當’,貶斥南京;首輔方從哲迫於壓力,致仕回鄉。至於鄭貴妃……她是先帝的寵妃,為了先帝的麵子隻能讓她去後宮榮養了。此案最終以處理幾個‘直接責任人’草草收場,背後的重重迷霧,被刻意地忽略和遺忘了。畢竟,對於當時的朝廷而言,穩定,遠比真相更重要。”

“然而,‘紅丸案’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動蕩的平息。”朱及第的聲音再次變得富有懸念,“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泰昌帝的死因成了一筆糊塗賬,權力的真空和新君年幼雖已十七歲,但未經曆練),使得下一場爭鬥變得更加直接和赤裸裸。”

“這一次,戰場不再是虛無縹緲的醫藥和猜疑,而是實實在在的、象征著至高皇權的宮殿——乾清宮!一場圍繞著新皇帝居住權、圍繞著先帝妃嬪安置問題的‘移宮案’,即將上演。而這最後一案,也將為我們這趟明末宮廷奇案之旅,畫上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句號。”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繡春雪刃 玄黃問道 我的中醫生涯之路 刀都砍崩了,你說他是臥底? 太上珍寶 珠魂:十二武脈 海王歸來,千億謝禮碾碎背叛 滿級詩卡在手,太子妃她殺瘋了 醫路青雲之權力巔峰 我們都在拚命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