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爭這個沒啥意義了。”他打斷了彈幕的爭吵,語氣變得嚴肅起來,“不管是閹黨還是東林,當刀子砍向自己人的時候,最開心的,永遠是外麵的敵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切換了背後的畫麵,一張簡陋的遼東地圖出現,上麵標注著後金清)和明朝的勢力範圍。
“就在大明朝堂上為了權力你死我活的時候,關外的敵人可沒閒著。天啟二年,在薩爾滸之戰慘敗後,經過幾年休養生息,後金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已經恢複了元氣,甚至更強大了。他們磨好了刀劍,向著大明在遼東的最後防線,發起了全麵進攻!”
畫麵隨著他的講述變化,呈現出遼東的山川地貌,以及兩軍對壘的緊張態勢。
“此時,大明在遼東的主事者,有兩位。”朱及第指了指地圖上的廣寧和山海關方向,“一位是經略熊廷弼,他主張‘三方布置策’,穩紮穩打,依托山海關、天津、登萊的水陸聯防,步步為營,消耗後金。這是一位知兵的老臣,作風強硬,但……很不幸,他被認為是楚黨,或者至少不算是東林核心圈的人。”
“另一位,是巡撫王化貞。”朱及第的語氣帶上了明顯的無奈,“這位王巡撫是根正苗紅的東林黨人,深受朝廷中樞一些大佬的賞識。他主張的是‘一舉蕩平’,認為應該集合大軍,主動出擊,聯合蒙古,速戰速決,甚至誇下海口說‘願請兵六萬,一舉蕩平’。”
“於是,最要命的情況出現了。”朱及第雙手一攤,“經略和巡撫,一個要守,一個要攻,戰略上完全相反,互相掣肘,誰也指揮不動誰,公文往來全是吵架!熊廷弼要兵,王化貞不給;王化貞要出擊,熊廷弼反對。遼東的軍政,幾乎陷入了癱瘓!”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到這裡,氣得胡子都在發抖:“混賬!疆臣不和,乃兵家大忌!該殺!統統該殺!”他已經預見到了災難性的後果。
“更要命的是,”朱及第的聲音愈發低沉,“由於朝廷黨爭的影響,後勤糧餉供應時斷時續,加上高層將帥不和,導致軍心渙散,士氣低迷。許多原本就搖擺不定,或者與後金暗通款曲的遼東本地將門和軍人,看到了大明的虛弱和無能,紛紛選擇了叛變。”
畫麵上出現了模擬的城池易幟、軍隊倒戈的場景。
“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努爾哈赤的軍隊幾乎是摧枯拉朽一般……”
朱及第的手指在地圖上重重地點過,每點一下,都像砸在洪武君臣的心頭。
“沈陽,丟了!”
“遼陽,丟了!”
“廣寧,也丟了!”
“這些都是大明王朝經營了二百多年的遼東重鎮!是帝國在東北的統治基石和戰略屏障!裡麵囤積了無數的糧草、軍械、火炮!就這麼幾乎一槍未放,或者稍作抵抗,就因為內鬥和叛變,全部落入了後金之手!”
畫麵最終定格在一幅殘破的“明”字軍旗,倒在燃燒的城池廢墟前。
奉天殿前,死一般的寂靜。
徐達、馮勝等開國名將臉色鐵青,他們都是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太清楚堅固堡壘從內部被攻破的可怕。朱元璋胸口劇烈起伏,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當年北伐時,那些被元朝自己人折騰得千瘡百孔的城池。曆史,竟如此相似地在他子孫的朝代重演!
朱標也是麵無血色,喃喃道:“二百多年的基業……數月之間,儘喪敵手……這……這……”
天幕中,朱及第最後總結道:“遼沈、廣寧的接連失陷,意味著大明在遼東的統治基本崩潰,戰略主動權徹底喪失,從此隻能退守遼西、山海關,陷入了極其被動的戰略防禦。而這一切,固然有後金強大的因素,但大明內部無止境的黨爭、疆臣的互相傾軋、以及由此引發的軍心瓦解,才是導致這場驚天潰敗的最直接原因!”
網友們關於閹黨和東林誰更“好”的爭論,在這血淋淋的現實麵前,顯得如此蒼白和可笑。
洪武十一年的夜空下,隻剩下無聲的震撼與刺骨的寒意。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