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畫麵從內地的烽煙轉到了風雪遼東。
“老鐵們,咱們把視線從李自成那邊暫時挪開,再看看關外。”朱及第的聲音響起,“上一期我們提到袁崇煥被淩遲處死,這事兒在遼東造成的衝擊,那可太大了。”
畫麵中,關寧軍的將士們群情激憤,尤其是作為袁崇煥舊部、同樣出身遼西將門的祖大壽,更是又驚又怒。
“當時正和後金作戰的祖大壽,一聽自己最信賴的上司袁督師被皇帝殺了,二話不說,帶著麾下的關寧鐵騎,直接拔營就跑,退回了山海關內的根據地——錦州。”朱及第解釋道,“這可把崇禎皇帝給嚇壞了,也急壞了。他剛殺了袁崇煥,要是再把最能打的關寧軍逼反了,那遼東就徹底完了!”
“沒辦法,崇禎隻能趕緊想辦法安撫。”天幕上出現崇禎皇帝下達詔書的畫麵,“他又是給祖大壽加官進爵,又是好言撫慰,總算暫時穩住了這支精銳部隊。”
但朱及第話鋒一轉:“可是,信任這東西,一旦破裂,就很難修複了。崇禎心裡對祖大壽,乃至整個遼西將門,都充滿了猜忌。他幾次三番下旨,想讓祖大壽離開他的老巢錦州,到北京來‘述職’,或者換個防區。”
畫麵中,祖大壽麵對皇帝的詔書,眉頭緊鎖,始終以“軍情緊急,虜酋在側”為由,拒絕離開錦州。
“網友【職場生存指南】:祖大壽:當我傻?袁督師怎麼沒的,我心裡沒數?進了京城還能有好?”
“網友【皇帝的無奈】:崇禎也是慘,既要用人家,又怕人家尾大不掉,這老板當得真憋屈。”
“祖大壽不傻,”朱及第點破關鍵,“他深知,自己和麾下軍隊的根基就在遼西。離開了這裡,他就是無根之萍,生死全在皇帝一念之間。他必須把遼西,尤其是錦州,牢牢抓在自己手裡。所以,他一方麵堅決拒絕入京,另一方麵,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家業,他打起後金來,反而更加賣力。”
“這種微妙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天幕上出現後金大汗皇太極的形象,“崇禎四年,為了加強錦州外圍防禦,祖大壽親自領兵修築大淩河城。皇太極看準機會,親率大軍突然趕到,將這座尚未完全建成的城池團團包圍。”
畫麵顯示大淩河城被圍得水泄不通,城內很快糧草斷絕,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
“突圍無望,援軍又被擊退,祖大壽為了保住手下將士的性命,最終選擇了開城投降。”朱及第講述著這段充滿爭議的曆史,“但是,這位老將心裡還惦記著錦州。他向皇太極表示,願意回到錦州,勸說守軍獻城。皇太極或許是為了樹立一個招降的榜樣,居然同意了他的請求。”
“結果呢?”朱及第語氣帶著一絲戲劇性,“祖大壽一回到錦州,立刻重整防務,繼續堅守,跟沒事人一樣,接著跟皇太極死磕!”
“網友【戰術大師】:臥槽!祖大壽這波操作,把皇太極都給忽悠瘸了!”
“網友【忠奸難辨】:你說他不忠吧,他寧肯吃人也守城,逃回來接著打;你說他忠吧,他又確實連皇帝的命令都選擇性的聽……這亂世,太難評了。”
奉天殿前,朱元璋看著天幕中祖大壽那複雜而堅毅的麵容,眉頭緊鎖。他完全能理解祖大壽的處境和選擇,為了生存,為了手下兄弟,有些事不得不做。但他更在意的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源。
朱元璋長長地歎了口氣,語氣中充滿了疲憊和無奈:“崇禎這孩子……咱真是沒法說了。”
他環顧身邊的兒子和重臣,痛心疾首地道:“為君者,要麼就豁出信任,用人不疑!要麼就乾脆不用!他這可倒好,一邊把能臣乾將袁崇煥)千刀萬剮,寒了天下將士的心;一邊又不得不靠著這些被他寒了心的人祖大壽)去守邊,還得小心翼翼地哄著、供著,生怕他們也反了。”
他搖了搖頭,甚至帶上了一絲罕見的,對建文帝朱允炆的“肯定”:“恐怕就連咱那孫子朱允炆,都比他會當皇帝!允炆至少還能信個方孝孺、黃子澄,身邊總還有幾個他覺得可靠的人。可你們看看這天幕上的崇禎,他信誰?他誰都不敢信,誰也信不過!滿朝文武,在他眼裡,恐怕都沒一個好東西!”
徐達、李善長等人聞言,皆是默然。他們能想象到,一個皇帝陷入如此“無人可信”的孤立境地,整個國家的官僚係統和軍事體係,將會是何等的低效和離心離德。皇帝猜忌將領,將領自保其軍,這樣的朝廷,如何能應對內外交困的死局?
天幕上,朱及第最後總結道:“祖大壽的故事,是明末遼東將門的一個縮影。他們紮根於遼西,既是抵禦外敵的中流砥柱,某種程度上也成了朝廷難以完全掌控的‘藩鎮’。崇禎皇帝與祖大壽之間這種既依賴又猜忌的扭曲關係,深刻地反映了明末中央權威的衰落和統治能力的危機。而這種危機,正在將大明一步步拖向深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幕上,畫麵從內地焦灼的戰場轉向了關外沈陽盛京)。已經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的皇太極,正站在巨大的地圖前,眉頭緊鎖。
“老鐵們,隨著皇太極把國號從‘後金’改為‘大清’,他的野心可不僅僅是在關外稱王稱霸了。”朱及第的聲音響起,“但他很快發現一個問題——以前他們雖然能幾次繞過山海關,破長城打進去,搶一把就走,但占不住地盤啊!”
畫麵中出現了清軍入塞劫掠後,帶著人口財物北返,而明軍隨後修複關隘的場景。
“搶來的東西總有吃完用完的時候,但明朝體量大,緩過勁來又能恢複。而且,”朱及第語氣加重,“皇太極敏銳地注意到,這幾年,在楊嗣昌、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這幾個狠人的整頓和指揮下,明朝的軍隊,尤其是邊防軍,戰鬥力在慢慢回升!雖然內部還是一團亂麻,但至少在戰場上,沒那麼好捏了。”
“皇太極心裡清楚,”朱及第分析道,“跟大明拚消耗,拚國力,他們大清肯定是先扛不住的那個。要想入主中原,必須找到一個關鍵點,把明朝最精銳的野戰主力部隊,一次性給打掉!打殘!隻有這樣,才能打開那扇通往中原的大門!”
天幕地圖上,代表清軍的箭頭,最終重重地釘在了“錦州”和“寧遠”的位置上。
“而這個地方,就是遼西走廊的咽喉,大明關寧錦防線的核心——錦州和寧遠!”朱及第的聲音帶著山雨欲來的緊張,“隻有拔掉這兩顆硬釘子,特彆是錦州,才能徹底摧毀明朝的遼防體係,動搖其國本。皇太極這是準備押上國運,賭一把大的!”
“網友【戰略分析帝】:皇太極這才是高瞻遠矚,知道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是要打殲滅戰啊!”
“網友【大明悲歌】:洪承疇、祖大壽他們好不容易把防線穩住,結果……唉,最危險的時刻還是來了。”
奉天殿前,朱元璋目光銳利地盯著天幕上的地圖,緩緩點頭:“這個皇太極,是個人物!看得明白!打仗,有時候就得有這種砸鍋賣鐵、畢其功於一役的狠勁!”他雖然痛恨這個未來的敵人,但對其戰略眼光,卻不得不暗自認可。
“就在皇太極緊鑼密鼓準備這場決定性戰役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送上門來了。”朱及第將畫麵切換到錦州城內。
“錦州城裡,除了漢軍,還有一部分被明朝招撫、協同守城的蒙古兵。這些蒙古兵待遇不好,還經常被歧視、被克扣糧餉,早就心懷不滿。”畫麵上顯示出蒙古士兵與漢軍將領發生爭執的場景。
“崇禎十三年三月,錦州城內的蒙古守軍,在將領諾木齊、吳巴什等人的帶領下,發動了兵變!他們控製了外城的一段城牆,並且秘密派人出城,去向皇太極聯絡,表示願意作為內應,獻城投降!”
“網友【豬隊友上線】:臥槽!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內部出問題了!”
“網友【細節決定成敗】:所以說,打仗不僅僅是前線拚殺,後勤、人心、內部團結,哪個環節出問題都要命啊!”
“皇太極接到這個消息,大喜過望!”朱及第語速加快,“他立刻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毫不猶豫,他迅速派出麾下最精銳的兵馬,由濟爾哈朗、多鐸等親王統帥,晝夜兼程,直撲錦州!”
畫麵中,滾滾清軍鐵騎如潮水般湧向錦州城,很快將這座孤城圍得水泄不通。錦州城頭,可以看到明顯的混亂和不同部隊之間的對峙。
朱元璋看到這裡,拳頭不自覺地握緊了,恨恨地罵了一句:“內外交困,禍起蕭牆!真是防不勝防!”他知道,一場決定大明國運的終極考驗,就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中,拉開了血腥的序幕。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