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村往南三十裡,有座荒廢多年的老宅,人稱“蘇家院子”。
據說百年前,蘇家是本地極有名望的大戶,後來不知遭了什麼禍事,一夜之間敗落,人丁凋零,宅子也漸漸荒蕪。
關於這宅子的邪乎傳聞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那麵“美人鏡”。
傳言蘇家少爺蘇文清,年輕時風流倜儻,愛收藏古玩。
有次他從外地重金購回一麵銅鏡,鏡身雕花刻鳳,古意盎然,最奇的是,鏡麵光潔如水,照人清晰無比,據說能在鏡中看到一位絕色美人,若得美人青睞,便能成就一段姻緣。
然而,蘇家敗落後,這鏡子便失了蹤,有人說鏡子成了精,害了蘇家滿門;也有人說,那鏡中美人本是冤魂,誰得鏡子,誰便不得善終。
村裡年輕人大多把這當故事聽,唯有李三郎上了心。
李三郎是村裡的窮獵戶,父母早亡,孤身一人,住著間漏風的破茅屋。
他年近三十,還打著光棍,倒不是人懶或品行不端,實在是家徒四壁,沒有姑娘願意跟他。
三郎心裡苦悶,常對著空屋子發呆,不知這輩子是否就要這麼孤苦到老。
這年冬天,雪下得特彆大,山裡獵物難尋。
三郎為了生計,壯著膽子鑽進了人跡罕至的老林子,希望能打到點像樣的東西換米糧。
不料在追一頭瘸鹿時,腳下一滑,跌進了一個被積雪覆蓋的深坑。坑底竟是硬實的石板,像是什麼建築的遺跡。
他掙紮著爬起身,四處摸索,發現這似乎是蘇家老宅後花園的假山石洞,早已被泥土枯葉掩埋多年。
就在洞角,他碰到了一個用油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長條物件。好奇心起,他解開層層油布,裡麵赫然是一麵銅鏡!
鏡子的樣式古樸,入手沉甸甸的,雖蒙著塵,但鏡框上的雕花紋路依然清晰。
三郎用袖子擦去鏡麵灰塵,一股冰涼順滑的觸感傳來。他下意識地舉鏡自照。
鏡麵清晰得嚇人,映出他自己那張因寒冷和饑餓而顯得憔悴的臉,以及身後坑洞斑駁的土壁。
然而,看著看著,三郎覺得有些不對勁。
鏡中的自己,眼神似乎格外深邃,背景的土壁也仿佛扭曲了一下,隱隱約約,好像有片衣角閃過,顏色鮮亮,絕非這灰敗坑洞該有之物。
他心裡打了個突,想起關於蘇家鏡子的傳說,頓時有些發毛。
但轉念一想,這鏡子若是古董,或許能換些錢,解他燃眉之急。
猶豫再三,他還是把鏡子重新包好,揣進了懷裡,設法爬出了深坑。
回到冰冷的家,三郎將鏡子取出,放在唯一的破木桌上。他生了堆火,屋裡有了些暖意。
鬼使神差地,他又拿起鏡子端詳。這一次,鏡麵在跳動的火光映照下,似乎有了生命。
他盯著鏡中自己的影像,漸漸地,那影像模糊起來,背景不再是家徒四壁的茅屋,而是變成了一間雅致書房,燭影搖紅,書香彌漫。
一個穿著淡青色衣裙的女子身影,背對著他,正在書架前翻閱著什麼。那身影窈窕,烏發如雲,僅一個背影,已讓人心旌搖曳。
三郎看得癡了,揉了揉眼睛,幻象消失,鏡中還是他那張愕然的臉。
是餓出幻覺了?他不信邪,此後每晚,隻要得空,便對著鏡子看。
那女子的身影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也越來越長。
有時是背影,有時是側影,偶爾還能看到她纖細的手指拂過書頁,聽到一聲若有若無的歎息。
雖然始終看不清正臉,但三郎確信,這定是傳說中的鏡中美人。
他非但不害怕,反而生出一種異樣的情愫。這冰冷的鏡子,成了他孤寂生活裡唯一的慰藉。
他開始對著鏡子說話,講述白天的瑣事,傾訴內心的苦悶,仿佛那鏡中女子真能聽見一般。
說來也怪,自打得了這鏡子,三郎的運氣似乎好了起來。
進山總能有些收獲,甚至有一次還在陷阱裡撿到一隻受傷的銀狐,賣了不錯的價錢。他修了茅屋,買了新棉被,日子竟漸漸有了起色。
村裡人見三郎氣色紅潤,不再愁眉苦臉,都覺得奇怪。
有好事者打聽,三郎嘴嚴,隻說是時來運轉。但關於蘇家鏡子的傳聞太盛,終究有人猜到了幾分。
有老人勸他:“三郎啊,那蘇家的東西邪性,沾不得!尤其是那鏡子,聽說照久了,魂兒都會被吸進去!”
三郎哪裡肯聽。
他早已沉醉在那鏡中虛幻的溫柔裡,甚至覺得,那女子便是他命中注定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