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7星雲的“演化惰化”現象如同一記警鐘,在“演化動態觀測中心”內部引發了深度震動。艾拉團隊的工作重心迅速調整,從對孤立“秩序回潮”案例的觀察,擴展到對宇宙尺度下潛在“沉寂趨勢”的宏觀掃描與建模。
零調動了更龐大的計算資源,開始對“脈絡圖”進行深度數據挖掘,尋找其他可能被忽略的、類似k77的“靜默區”。同時,觀測中心向整個“星火共同體”發出了非強製性的信息共享請求,呼籲各成員文明留意自身及周邊星域的異常演化停滯跡象。
響應並非一帆風順。一些文明出於隱私或安全考慮,對共享內部演化數據持保留態度。另一些則認為“觀測中心”在小題大做,將自然的文明興衰周期過度解讀為某種威脅。共同體鬆散架構的優勢在於尊重自主,劣勢則在於麵臨潛在的整體性危機時,難以迅速形成統一的認識和行動。
就在艾拉為如何打破僵局、獲取更全麵數據而苦惱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支持聲音傳來。
“生態方舟”的莉亞娜,代表其所屬的眾多星球意識,公開發表了一段意念廣播:【生命的旋律不應隻有一個音符。沉寂與停滯是生命樂章中的休止符,必要的間歇,但絕非終章。我們感知到遠方的‘困倦’,這值得所有清醒者警惕。‘生態方舟’將開放我們的共生感知網絡,共享我們對生命能量流動的宏觀監測數據。】
緊接著,“虛空之民”們也表達了支持。它們那獨特的維度視角,能夠捕捉到常規空間難以察覺的信息褶皺和能量淤積現象,這些往往是深層演化問題的早期征兆。【靜止的維度是死亡的維度,】它們的意念如同多維度的漣漪,【我們願分享我們對‘流動停滯’的觀測。】
這些老牌強大文明的支持,極大地推動了觀測中心的工作。來自“生態方舟”的生命能量流圖和“虛空之民”的維度活動譜,與零的網絡數據、觀星台的星圖疊加在一起,使得“脈絡圖”的維度更加豐富,精度大幅提升。
很快,幾個新的、規模較小的“靜默區”被標識出來。它們如同宇宙光海中的幾小片灰色霧斑,暫時沒有k77那麼嚴重,但其存在的確認,意味著“演化惰化”並非孤例。
然而,數據的增多並未立即帶來答案,反而帶來了更深的迷霧。這些“靜默區”分布似乎沒有明顯的地理規律,其內部的文明形態、發展階段也各不相同。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已知的“秩序回潮”案例之間,並未發現任何傳統意義上的物質、能量或信息聯係。
那種導致“惰化”的影響,仿佛是無形的、超越常規物理維度的。
“像是一種……概念的滲透?”艾拉在核心團隊會議上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一種傾向於‘靜止’、‘終結’的宇宙底層概念,在某些條件下被激活或放大,影響了那些與之頻率相近的文明意識場?”
“或者,是‘自主演化’本身產生的某種我們尚未理解的‘反作用力’?”另一位研究員沉思道,“極度自由帶來的不確定性,讓某些群體潛意識裡向往一種絕對的、無需選擇的‘安寧’?”
零綜合了所有數據,給出了它的分析:【現有數據支持‘非局部關聯性’假設。影響機製未知,但可觀測效應真實存在。其傳播不依賴常規載體,可能通過意識海、量子糾纏背景或某種未知維度進行。暫命名為:‘靜寂低語’現象。】
“靜寂低語……”艾拉重複著這個充滿不祥意味的名字。這不再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敵人,也不是可以談判的對象,它是一種氛圍,一種趨勢,一種彌漫在背景輻射中的、誘惑生命走向沉睡的微弱聲音。
麵對這樣的對手,傳統的應對方式幾乎失效。
“我們該怎麼辦?”有團隊成員感到迷茫,“無法定位源頭,無法切斷傳播,甚至難以向所有文明有效預警。”
艾拉凝視著“脈絡圖”上那些灰暗的區域,以及星海中依舊璀璨的絕大多數光點,目光逐漸堅定。
“既然‘低語’無形,我們的回應也必須超越有形。”他緩緩說道,“我們不能阻止‘低語’,但我們可以讓生命的聲音更加響亮,更加多彩,更加充滿吸引力。”
他轉向零:“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反向的‘共鳴網絡’。不是基於恐懼和僵化,而是基於探索、創造、交流與希望的共鳴。放大生命本身的活動,用更強的‘生命交響曲’去覆蓋那‘靜寂低語’!”
這個計劃宏大而抽象,但卻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向。觀測中心不再僅僅是觀察者,它要成為一座主動發射信號的燈塔,一座致力於彙聚和放大宇宙生命活力的中樞。
計劃被命名為——“生命回響”。
艾拉知道,這注定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役,對手是宇宙本身可能存在的熵增傾向,或是自由意誌衍生的陰影。但正如星火之名,隻要還有文明在探索,在創造,在掙紮求存,生命的回響就將永不熄滅。
燈塔已然點亮,儘管前方依舊迷霧重重。
喜歡無序穿行者請大家收藏:()無序穿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