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專項研究組在曙光哨站成立了。聯邦最頂尖的頭腦們聚集在零的遺產數據庫加持下的虛擬實驗室中,試圖從那微弱而混沌的異宇宙“噪音”中尋找規律。
起初,進展極其緩慢。信號過於微弱,且與本方宇宙的規則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常規的解碼手段幾乎全部失效。研究組不得不從零開始,嘗試建立一套基於多元宇宙假設的新信息理論模型。
數個月枯燥的分析與建模後,轉機出現了。
一位來自“虛空之民”的科學家,利用其種族對高維空間的獨特感知,提出一個假設:或許不該將這“噪音”視為線性的信息流,而應將其看作一種高維結構在低維空間的投影。
基於這個思路,研究組調整了算法,將接收到的信號數據流進行高維重構。當結果呈現在主屏幕上時,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那看似雜亂的波動,在某個特定的高維視角下,竟然呈現出一種極其複雜、不斷自我迭代和演化的分形幾何結構!這結構並非靜止,而是在緩慢地“呼吸”和“生長”,其韻律悠長而深邃,仿佛承載著難以想象的時間尺度。
“這……這不像是人工編碼的信息,”首席科學家,一位資深的“觀星台”學者,聲音帶著敬畏,“更像是一種……自然法則的顯化,或者說,是那個異宇宙本身某種宏觀狀態的‘心電圖’?”
這個發現讓研究組既興奮又困惑。興奮的是,他們可能首次觀測到了另一個宇宙的“生命體征”;困惑的是,如果這真的隻是自然現象,為何又會給人一種隱隱的“被注視感”?
更深入的分析揭示,這分形結構的演化並非完全隨機。其某些分支的生成與湮滅,似乎與本方宇宙內某些大規模的能量活動例如超新星爆發、大型“織網航行”產生的時空漣漪)存在著極其微弱但statisticaysignificant統計學上顯著)的相關性。
仿佛兩個宇宙之間,存在著某種超越常規物理聯係的、更深層次的量子糾纏或信息關聯。
“它……能‘感知’到我們?”一位年輕的研究員提出了這個令所有人毛骨悚然卻又無法回避的問題。
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聲“回響”不再是遙遠的背景噪音。它像一麵鏡子,映照出本方宇宙的活動;又像一雙朦朧的眼睛,在無儘的虛空彼岸,靜靜地注視著星火聯邦的一舉一動。
“邊緣”研究組將這份初步分析報告提交給了聯邦議會。報告結尾寫道:“……我們麵對的,可能並非一個具體的‘異宇宙文明’,而是那個宇宙本身的某種集體意識或基礎規則的具象化。與它的‘接觸’,或將超越我們所有已知的文明交互經驗。”
星火聯邦站在了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麵對著一個前所未有的、非人格化的、卻又似乎具備某種“意識”的宇宙級存在。
未來的道路,迷霧重重。
喜歡無序穿行者請大家收藏:()無序穿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