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來自異宇宙的、非人格化卻又似乎具備“感知”能力的未知回響,星火聯邦的高層意識到,傳統的軍事、政治或單一科學領域的應對策略已然不足。這需要一種全新的、融合了全聯邦智慧與視角的綜合性理解框架。
在一次由陳星發起、淩玥見證的最高議會上,現任聯邦議長提出了一個劃時代的構想:
“我們不能再依靠零散的智庫或臨時性的研究組。我們需要一個永恒的、開放的、彙聚所有文明智慧與知識的熔爐。我提議,建立‘泛銀河學院’——一個超越地域、形態與學科界限的終極學習與思辨聖地。”
這個提議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讚同。泛銀河學院並非要建造一個實體機構,而是要構建一個依托於“星網”,但層次更高、功能更強大的超維知識網絡。它將成為:
·知識的保管庫:整合並活化從“觀星台”史詩到零的數據庫,從“生態方舟”的生命圖譜到“虛空之民”的維度見聞,乃至每一個成員文明的獨特技藝與哲學思想。
·智慧的孵化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不同文明、不同領域的頂尖頭腦可以無障礙地進行深度思維碰撞,共同攻克諸如“異宇宙噪音本質”、“跨宇宙交互倫理”等終極難題。
·文明的調和劑:在理解異宇宙之前,先深化對自我的認知。學院將致力於研究聯邦內部無數文明如何求同存異,如何將多樣性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形式未知的“第一次接觸”積累經驗。
學院的籌建工作迅速展開。艾拉受邀出任學院的首席曆史顧問,負責梳理聯邦發展史,尤其是“基石犧牲”等關鍵事件的精神內核,將其作為學院的核心倫理教材。
與此同時,學院設立的第一個重大研究課題,便是“接觸倫理學”。
課題小組由哲學家、科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甚至心理學家組成。他們辯論的核心問題是:當我們麵對一個可能沒有個體意識、沒有善惡觀念、其存在本身就可能對我們構成根本性影響的宇宙級“存在”時,我們應以何種原則與之相處?
是秉持“黑暗森林”法則,保持絕對靜默,隱藏自身?
還是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哪怕可能引來不可預知的後果?
抑或是嘗試建立一種基於信息交換、而非物理接觸的“觀察者關係”?
unit819的犧牲被反複提及。她為了“可能性”而選擇融入規則,這是否為聯邦與異宇宙“存在”的相處提供了一種隱喻?——並非征服或被征服,而是尋求一種更深層次的、基於相互尊重哪怕對方可能沒有“尊重”的概念)的共存與協調?
泛銀河學院的建立,標誌著星火聯邦從一個側重於生存、發展和內部協調的文明聯合體,開始向著一個專注於終極知識探索、致力於理解自身在多元宇宙中位置的哲學科學文明綜合體演變。
就在學院於虛擬中奠基,無數思維開始在其中激蕩的同時,在聯邦的實際疆域邊緣,一個年輕的文明,正做出一個將深刻影響聯邦未來格局的決定。
喜歡無序穿行者請大家收藏:()無序穿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