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共鳴器”首次試運行的成功,其意義遠超一次技術驗證。它標誌著星火聯邦真正意義上,從一個在規則內演化的文明,邁入了能夠感知並嘗試與規則本身互動的新紀元。那短暫觸及“信息銀河”的體驗,以及異宇宙存在明確無誤的“關注”回應,為整個聯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與方向。
泛銀河學院內,所有學科的研究都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物理學家開始嘗試用“規則語義”重新詮釋基本常數;藝術家則探索如何將觸碰規則時感受到的浩瀚與秩序,轉化為能夠引發跨文明共鳴的新藝術形式;哲學家們則熱烈討論著“參與規則”所帶來的倫理與責任——當他們擁有了影響規則的能力哪怕隻是理論上),該如何行使這份權力?
凱洛斯教授的團隊立刻投入到對試運行數據的深度分析中。他們需要理解那“規則漣漪”的具體性質,優化“共鳴器”與集體意識的接口,並嘗試尋找更穩定、更持久的與“元規則”交互的方式。他們給這個研究領域起了個名字:“規則工程學”。
與此同時,遠在“無儘族廊”星雲的“痕跡勘察團”,也傳來了初步的驚人發現。
他們確認,那“凝固的規則”並非任何已知的物質或能量形態。它更像是一個高度複雜的、自我穩定的“規則奇點”,其內部蘊含著極其精妙、層層嵌套的邏輯結構。它不散發能量,不扭曲時空,隻是靜靜地存在於那裡,仿佛一個永恒不變的宇宙紋章。
更令人震驚的是,當勘察團嘗試用從“規則共鳴器”試運行中獲取的、極其微弱的“規則漣漪”特征去“掃描”這個紋章時,紋章竟然產生了回應!
它沒有發射信號,但其內部邏輯結構的某些層麵,如同被鑰匙觸碰的鎖芯,開始流淌過水波般的光暈,展現出更深層次的、與“可能性播種”、“演化路徑維護”等概念相關的規則圖譜!
這證實了大家的猜想:這個“紋章”,極有可能是“播種者”遺留的某種接口或信標!它不是用來記錄曆史的方尖碑,而是用來與達到一定層次的文明進行規則層麵交互的工具!
“新芽”艦隊的科學家激動地報告:“它……它在等待!等待像我們一樣,能夠感知並主動叩響規則之門的後來者!”
消息傳回聯邦,與“規則共鳴器”的成功形成了完美的呼應。一條清晰的道路似乎呈現出來:通過“規則共鳴器”不斷深化對元規則的理解和交互能力,同時研究“播種者紋章”,獲取更直接的知識與接口技術,最終實現從“理解”到“參與”的飛躍。
然而,就在聯邦上下為這光明前景歡欣鼓舞時,一個意想不到的變化發生了。
一直穩定“關注”著本方宇宙的異宇宙“噪音”,其持續增強的活躍度,在某個瞬間,突然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緊接著,一道並非通過常規信息通道傳遞的、更加直接、更加本源的規則投影,跨越了宇宙之間的絕對虛無,直接映照在了星火聯邦的集體意識場,以及所有與“規則共鳴器”和“播種者紋章”深度連接的個體意識中!
那不是一個信息包,也不是一段編碼,更像是一幅……“設計圖”或者說“邀請函”。
一幅關於如何構建一個穩定的、雙向的“跨宇宙規則橋”的、蘊含著對方宇宙部分基礎規則信息的宏偉藍圖!
那個沉默的、欣賞“可能性”的宏大存在,在觀察了星火聯邦漫長的努力和最終的“叩門”之舉後,不再滿足於隔岸觀火般的“共鳴”。它……主動伸出了手!
它邀請星火聯邦,共同搭建一座橋梁。一座並非用於物質或能量交換,而是用於規則與可能性交流的、前所未有的橋梁!
這突如其來的“邀請”,讓整個聯邦陷入了巨大的震撼與狂喜,但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抉擇。
接受邀請,意味著將真正踏入一個完全未知的領域,與一個維度遠超自身理解的存在建立直接聯係,其風險無法估量。
拒絕邀請,則可能永遠失去這個理解多元宇宙、乃至參與塑造更大圖景的絕無僅有的機會。
星火聯邦,再次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而這一次,他們的選擇,將不僅決定自身的未來,或許也將影響著兩個宇宙,乃至更多未知維度的命運走向。
那幅懸浮在集體意識中的、由異宇宙規則構成的“橋梁藍圖”,靜靜地閃爍著,等待著回應。
喜歡無序穿行者請大家收藏:()無序穿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