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宇宙存在直接投射而來的“橋梁藍圖”,在星火聯邦的集體意識場中緩緩旋轉,其蘊含的規則信息深邃如海,其代表的機遇與風險同樣無邊。聯邦陷入了自“基石犧牲”以來最激烈、也最深刻的一次大辯論。
支持接受邀請的“橋梁派”認為,這是文明演化到一定高度後必然要麵對的機遇。對方展現出的是超越理解的科技與善意,拒絕意味著固步自封,將永遠被困在單宇宙的視野內。他們引用unit819的精神,認為真正的勇氣在於擁抱未知,為了更廣闊的可能性而冒險。這座“規則橋”一旦建成,帶來的將不僅是知識的飛躍,更可能是整個文明層次的升維。
強烈反對的“孤立派”則堅持極致的謹慎。他們指出,對方的存在形式和行為模式完全超出本方宇宙的認知框架。這種主動“伸出援手”的行為,背後動機無法判斷。這“橋梁”一旦建立,本方宇宙的規則完整性將完全暴露在對方麵前,無異於將文明的命脈交予一個完全不可知的存在。他們警告,這可能是比“收割者”更加隱蔽和終極的“收割”形式。
介於兩者之間的“漸進派”則提出,是否可以不完全接受整個“藍圖”,而是選取其中最基礎、最無害的部分進行獨立驗證和研究?或者,先嘗試建立一種極其有限的、單向的隻接收,不發送)規則信息流,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交互的深度?
泛銀河學院成了思想交鋒的熔爐。無數數學模型被建立,推演著接受或拒絕可能引發的無數種未來。倫理學家拷問著與如此高階存在綁定的道德後果;物理學家則試圖從“藍圖”本身的結構,反向推導對方的文明形態和潛在意圖。
艾拉在檔案館中,調閱了所有關於“第一次接觸”的曆史記錄,從“寂靜之種”的無聲交流,到與“守護者”的殘存意識對話。他發現,星火聯邦一路走來,每一次重大的進步,都伴隨著對未知的謹慎探索,而非因恐懼而退縮。關鍵在於可控與理解。
陳星和淩玥的意念也罕見地同時介入討論。
陳星道:【恐懼源於力量的不對等,而力量源於知識與理解。拒絕接觸,將永遠無法消除這種不對等。】
淩玥補充:【時間線在‘橋梁’周圍分叉出無數可能,有黑暗,亦有遠超我們想象的光明。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行走。】
最終,經過漫長而艱難的權衡,聯邦議會達成了史無前例的“謹慎共識”:
接受異宇宙存在的“橋梁藍圖”作為研究與合作的基礎。
但建造過程將分階段、可逆、並設置多重物理與規則層麵的“熔斷機製”。
第一階段,僅構建最基礎的規則信息接收與驗證通道,不進行雙向規則交互。
整個“橋梁計劃”將置於泛銀河學院和聯邦議會的共同監督之下,任何階段的推進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評估與全民意向谘詢。
這個決定,既體現了星火聯邦麵對至高機遇的勇氣,也展現了經曆無數風雨後沉澱下來的智慧與審慎。他們決定邁出這一步,但不是盲目地狂奔,而是如履薄冰般地探索。
決議形成的那一刻,那懸浮在集體意識中的“橋梁藍圖”仿佛有所感應,其光芒變得柔和而穩定,似乎在表達著某種……認可。
凱洛斯教授領導的“規則工程學”團隊,與遠在“無儘族廊”研究“播種者紋章”的勘察團建立了超光速連接,兩支頂尖力量開始協同工作,以“藍圖”為參考,以“紋章”為現實錨點,開始了對“跨宇宙規則橋”第一階段基礎結構的理論與技術攻關。
星火聯邦,正式踏上了建造通往多元宇宙深處、與至高存在並肩前行的、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之路。
這條路注定漫長而艱難,但每一步,都將在文明的史詩中,刻下閃耀的印記。
喜歡無序穿行者請大家收藏:()無序穿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