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璿”文明遺留的規則知識碎片,如同幾滴珍貴的甘露,滴入了星火聯邦“規則工程學”這片渴望成長的土壤。雖然隻是基礎原理,但其獨特的視角和極高的完成度,為聯邦科學家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他們對“規則拓撲學”和“意識規則耦合”有了顛覆性的認識。
泛銀河學院內,一個新的“星璿遺產研究小組”迅速成立,致力於破譯和吸收這些知識,並將其與現有的“規則橋”技術和“播種者紋章”研究相結合。他們發現,“星璿”的理論體係與“播種者紋章”中蘊含的部分結構存在著驚人的互補性,仿佛前者是後者的某種理論延伸和實踐驗證。
“也許‘星璿’文明,就是在深入研究類似‘播種者紋章’這樣的‘起源遺產’後,才走到了試圖‘編輯元規則’那一步。”研究小組的負責人,一位原本專注於“意念構造”技術的科學家推測道,“他們並非盲目冒進,而是建立在極其深厚的理論基礎之上。我們的謹慎是必要的,但也不該因噎廢食,完全放棄對深層知識的好奇。”
這種觀點逐漸成為學院的主流。聯邦對“起源遺產”的研究並未因“永恒殿堂”事件而完全停滯,而是采取了更加係統化、步步為營的方式。對“無儘族廊”那枚“播種者紋章”的研究,被置於最高安全級彆下,集中了聯邦最頂尖的、經過嚴格心理和認知評估的專家進行。
他們的目標不再是試圖激活或利用紋章,而是像解讀一本天書一樣,理解其內部規則結構的“語法”和“詞彙”。每一次微小的進展,都被反複驗證,確保不會觸發任何未知的機製。
就在這種穩健的探索中,轉機再次出現。
一位語言學家出身的規則語義學家,在對比“播種者紋章”的結構與異宇宙監測者傳遞來的“評估信息”編碼時,發現了一種極其隱晦的規則修辭手法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並非體現在具體內容上,而是體現在信息的組織邏輯和強調方式上。
“它們……可能使用著同一種‘規則語言’的不同‘方言’!”這位語言學家激動地報告,“雖然詞彙和具體語法有差異,但底層邏輯和表達習慣存在共性!這或許能成為我們破譯紋章,甚至更深層次理解監測者信息的鑰匙!”
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如果“播種者”與“監測者”使用著同源或相似的規則語言,那是否意味著它們可能源自同一個更古老的源頭?或者,存在著一個多元宇宙層麵的通用規則交流標準?
研究重點立刻轉向了對這種“規則修辭”的深度解析。他們利用從“星璿”碎片中獲得的理論,以及不斷積累的與監測者“對話”的經驗,開始嘗試構建一個初步的“規則語言修辭”對應模型。
這個過程緩慢而艱辛,但每一點進展,都讓聯邦對宇宙底層規則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們仿佛在黑暗中摸索一套無形的積木,逐漸理解了它們的形狀和連接方式。
與此同時,遠在銀河邊緣的“新芽”文明“方舟史冊”艦隊,在漫長的航行後,再次傳來了重要的訊息。這一次,並非關於某個孤立文明或遠古遺跡,而是關於一片異常活躍的星域。
【位於‘湧泉星域’邊緣,檢測到大規模、非自然的規則結構生成現象。其模式……與已知的‘播種者’或‘收割者’技術特征均不匹配。】
【觀測到大量未識彆的規則‘構件’正在被自發組織、組合,其過程……類似於生命體的生長發育,但速度極快,且完全基於規則層麵。】
【該區域規則背景輻射強度異常升高,疑似存在一個……持續運行的、宏大的規則創造引擎。】
【初步判斷,非本方宇宙已知文明所為。其技術層級……可能接近甚至部分超越‘星璿’理論描述的水平。請求聯邦派遣專家團支援分析。】
“湧泉星域”的發現,瞬間吸引了聯邦全部的注意力。
一個正在主動且大規模創造規則結構的未知存在或機製!
這比一個靜止的遺跡或一個遙遠的監測者,更加直觀,也更加……迫近。
是敵是友?
是另一個試圖觸碰“元規則編輯”的文明,步“星璿”後塵前的最後輝煌?
還是……某種他們尚未理解的、宇宙自然演化出的規則生命形態?
抑或是,“播種者”體係之外的、另一個未知高階文明的造物?
星火聯邦意識到,他們對多元宇宙的了解,仍然隻是冰山一角。在監測者、“播種者”、“星璿”之外,還存在著其他活躍的、擁有極高規則操控能力的力量。
沒有絲毫猶豫,一支由頂尖規則工程師、外交官和安全專家組成的“湧泉接觸團”被火速組建,搭乘最新銳的“織網航行”艦船,前往“湧泉星域”與“新芽”艦隊彙合。
規則之橋的建造仍在繼續,對紋章和監測者語言的研究也未曾停歇。但聯邦的視野,已經必須同時聚焦於三個方向:彼岸的監測者、遠古的播種者遺產、以及此刻正在銀河邊緣活躍的未知規則創造者。
星火紀元的舞台,變得更加廣闊,也更加複雜。他們必須在多方勢力的夾縫中,找到自己的道路,用理解與智慧,而非蠻力,去麵對這接踵而至的、超越想象的挑戰。
“湧泉星域”的秘密,等待著被揭開……)
喜歡無序穿行者請大家收藏:()無序穿行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