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鐘清清點點頭,又去旁邊的攤位收金銀花。
農戶李嬸剛從從化山裡采來的,帶著露水,葉子鮮綠。“李嬸,金銀花要十斤,怎麼賣?”
“五塊一斤,剛采的,新鮮得很!”李嬸擦了擦汗,“你要是多要,四塊五一斤!”
“十斤,四塊五,”鐘清清笑著說,“我還要你家曬的布渣葉,有多少要多少,也是四塊五一斤。以後我做涼茶,金銀花、布渣葉都從你這收,保證長期要貨。”
李嬸眼睛亮了:“真的?那我給你留最好的!布渣葉還有二十斤,都給你!”
從番禺早市到從化農戶家,鐘清清跑了大半天,才把十種草藥收齊,滿滿裝了兩個大布包。
每收一種,她都要仔細檢查——金銀花要無黃葉,仙草要葉厚汁多,布渣葉要無蟲蛀,連甘草都要選粗實的,確保草藥品質。
“這些草藥得先洗乾淨,再陰乾,不能暴曬,不然藥效會散,”
她跟李嬸交代,“曬好後我讓清璞閣的人來取,到時候給你結錢。”
回到清璞閣時,日頭已經偏西。
李姐正蹲在院裡翻曬剛到的珍珠,見她拎著兩大布包草藥,趕緊迎上來:“清清,你這是跑哪去了?這麼多草藥!”
“去番禺和從化收的,做涼茶的原料,”鐘清清把草藥倒在竹篩裡,“你找兩個人,把草藥分類洗乾淨,陰乾後裝在陶罐裡,彆受潮。
下個月試生產,原料得提前備好。”
她拿起一把金銀花,湊近鼻尖聞了聞,“這金銀花新鮮,做出來的涼茶肯定清香。”
李姐點點頭,趕緊叫店員來幫忙。
鐘清清走到二樓辦公桌前,翻開賬本,在“原料采購”一欄寫下:
原石十五塊老坑料,三千二)、原料市場珍珠六十五串淡水五十、海水十五,四千三)、涼茶草藥十種共五十八斤,兩百八十一)。
她又在旁邊添了行備注:原石加工分三檔手鐲、掛件、手鏈),覆蓋高中低端市場;
涼茶草藥按配方比例分裝,確保每批口感一致。
“對了,張嬸那邊怎麼樣了?”鐘清清抬頭問李姐。
“剛打電話來,說鵬城工業區東邊的地談妥了,十五萬三畝,房主下周就能過戶,”
鐘清清前幾天在鵬城的地已經去看了一輪,價格也談了差不多了,因為時間趕,後麵的手續留給張嬸對接。
李姐遞過電話,“她還問涼茶原料要不要從鵬城采購,我說你不在店裡。回來再回電話給她。”
鐘清清接過電話,撥通張嬸的號碼:“張嬸,草藥我收夠了,你不用操心。
鵬城的地定了就好,建樓的事,我讓周偉下周過去跟你對接。我過幾天會過趟鵬城簽合同。
對了,涼茶試生產前,我會把配方和原料比例發過去,你讓車間先按小批量試,確保口感沒問題。”
掛了電話,鐘清清靠在椅背上,看著窗外的夕陽——羊城的采購任務總算完成,玉石原料把控在自己手裡,能確保首飾品質;
涼茶原料親自收,能保證口感和功效;
再加上港城存著的黃金、鵬城待建的樓房,她的供應鏈和資產布局都穩了。
按現代的商業思維,原料是根基,隻有把根基紮牢,後續的加工、量產、銷售才能順理成章。
她從帆布包裡摸出港城地塊的圖紙,又拿出鵬城地塊的信息,在本子上畫起草圖:
鵬城三棟樓,兩棟宿舍、一棟商鋪,租金能覆蓋部分成本;
羊城的玉石加工後,一部分供清璞閣銷售,一部分送全國珠寶展;
涼茶量產後,先供羊城和鵬城的分銷點,再逐步鋪到其他城市。
每一步都按計劃推進,像一張慢慢展開的網,把實業、原料、不動產都網在裡麵。
夜裡,鐘清清住在小院裡,聽著窗外的蟲鳴,手裡摩挲著塊剛收的原石。
靈泉水浸潤過的石頭,在燈下泛著柔和的光。
喜歡重生70,我帶著糙漢變首富請大家收藏:()重生70,我帶著糙漢變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