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盤點資產定買地_重生70,我帶著糙漢變首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2章 盤點資產定買地(1 / 1)

周三清晨的陽光剛漫過清璞閣的櫃台,鐘清清就把賬本攤在桌上,指尖劃過泛黃的紙頁,心裡正算著一筆關鍵賬目。

這時薑國棟扛著袋新米進門,額角沾著晨露,他把米袋往廚房一放,轉身就從懷裡掏出個鼓囊囊的藍布包,往鐘清清麵前一遞:“清璞閣的分紅,會計昨天給我的,三千塊,你收著。還有我之前的補貼,存折裡有三百二,現金一百八十六,都給你管。”

鐘清清捏著布包,指尖觸到分紅款厚實的手感,心裡先暖了半截。

她拉著薑國棟坐下,拿出紙筆開始逐筆盤點家底,聲音清晰又實在:“咱們先算收入:清璞閣這次分紅,我和你各三千,一共六千;我這邊還剩賭石賺的五百二、製糖廠收的定金張老板和福興樓)一百五、賣古董的尾款兩百,總共是三千+五百二+一百五+兩百=三千八百七十。你這邊是三千分紅+三百二存折+一百八十六現金=三千五百零六。咱們倆加起來,總收入是三千八百七十+三千五百零六=七千三百七十六。”

薑國棟湊過來看,手指點著“七千多”的數字,眼睛都亮了:“這麼多?比我在部隊乾十年攢的還多!”他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大的數。

鐘清清話鋒一轉,筆尖落在“支出”欄:“支出得扣掉甜源製糖廠的投入——買廠房、鍋灶、榨汁機,還有第一批甘蔗的錢,一共五千塊。

這五千是咱們之前攢的:賭石賺的八百五、賣古董的兩百、清璞閣前期盈利六百八,再加上這次分紅提前支的三千多,湊齊的。扣完五千,咱們現在可支配的錢是七千三百七十六五千=兩千三百七十六。”

她頓了頓,特意把“可支配資金”圈出來,眼神裡帶著篤定:“國棟,這兩千多看著不少,但你想啊,去年一斤紅糖五分錢,今年就漲到七分,錢留著會‘縮水’。

咱們投了五千辦製糖廠,現在最缺個穩當的倉庫——荔灣廠房堆不下那麼多甘蔗,雨季一潮就壞,壞一批就虧一批。

天河的地現在便宜,一畝才兩百塊,買一畝二分地才兩百一十塊,剩下的錢夠圍籬笆、挖水井,以後甘蔗能存,成品糖能放,清璞閣的玉石也能囤在那兒,比把錢捏在手裡靠譜。”

薑國棟雖不懂“縮水”的深層道理,但他信鐘清清——之前聽她的話開清璞閣、投製糖廠,哪次都沒差。

他把布包裡最後幾張皺巴巴的角票也推過去:“都聽你的!你說買多大就買多大,我這腦子算不清這些,你管錢我放心。”

鐘清清把兩人的錢歸攏好,貼身揣進荷包,心裡卻想起穿越前的記憶——70年代末的兩千塊算“巨款”,但再過十年通脹上來,可能連半間市區房都買不到,而天河棠下村的地,未來會成為cbd,現在花幾百多塊買下來,簡直是撿了個金疙瘩。

這些話不能說出口,隻能用“防縮水”“當倉庫”這些實在理由,讓薑國棟覺得買地是穩賺的事。

上午九點,鐘清清騎著自行車去了北京路的“誠信中介”。

老周正趴在櫃台上撥算盤,見她進來,立刻迎上去:“鐘小姐,稀客!是不是清璞閣要擴店?”

“這次想在天河棠下村買塊地,給製糖廠當倉庫。”鐘清清坐下,把需求說清楚,“要靠路、靠水,地契齊全,預算兩百多塊。”

老周愣了一下,從抽屜裡翻出張房源卡:“還真有!棠下村東頭有畝二分地,老農李阿伯急著賣,要價兩百二十塊,靠小河,還通了電線,你要是要,我幫你砍到兩百一十塊。”

“天河現在都是農田,您咋反而往那兒買地?”老周忍不住問。

鐘清清笑著接過涼茶:“老周,您沒聽廣播嗎?上個月市裡說要‘支持個體戶擴生產’,以後廠子多了,市區地不夠用,肯定往東邊擴。棠下村離東站近,以後修了新路,拉甘蔗、運糖都方便,現在買就是占個‘近路’的便宜。”

這話半真半假——廣播裡的政策是真,東站規劃是她穿越前的記憶,兩者結合,既不突兀,又顯眼光。

老周琢磨著點頭:“你這麼說還真對,上次我去東站送貨,見人在丈量土地,說是要修公路。”

中午,鐘清清和李阿伯見了麵,地契上“四至清晰東至小河、西至小路、南至王家地、北至空地)”,還有1950年的登記章,沒一點問題。

她當場付了兩百一十塊,兩人直奔房管局過戶。

回到家時,薑國棟正幫徐師傅整理製糖廠的賬本。

見她手裡的地契,薑國棟立刻放下筆:“地買著了?明天我叫上周偉,找老鄉圍籬笆、挖井!”

鐘清清把地契遞給他,心裡滿是踏實——投了五千的製糖廠有了倉庫保障,手裡的錢有了地當“壓艙石”,就算以後遇到麻煩,也有底氣應對。

玄墨蹭到她腳邊,她彎腰抱起,心裡暗想:這日子,會越來越穩。有了手上這幾處核心地段的地契,以後躺平都可以了。

越想越高興,忍不住偷樂。

地契薑國棟看過以後,鐘清清趁無人注意,就放入了空間。貴重的東西,還是放空間最安全。

喜歡重生70,我帶著糙漢變首富請大家收藏:()重生70,我帶著糙漢變首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塌房倒計時:頂流罪案認證直播 陰鬼道路 我靈魂擺渡人,開局被逼娶阿茶 民國情淵綺夢 鐵槊鎮唐末 仙植道主 我在三國靠吐槽稱霸 我的8【歲】妹妹當女朋友 留守村婦的豔陽天 重生1995回到衛校上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