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的課程安排張弛有度,理論灌輸之餘,極重案例研討。
這日下午,便是一堂名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風險防控”的案例教學課。
授課的是位姓鐘的副教授,年紀不大,卻以案例設計刁鑽、課堂引導犀利著稱。他不多寒暄,上來就拋出一個模擬項目。
“各位同學,假設你們是某沿海經濟強市‘臨港新區’的領導班子。市裡給你們一個新任務:引入並落地一個巨型化工綜合體項目,總投資超百億,預計年利稅數十億,能帶動上下遊就業數萬人。”
ppt上打出項目簡介,光鮮亮麗的數據引得台下不少學員,尤其是來自欠發達地區的,眼睛發亮。
鐘教授話鋒一轉:“但是,”他加重了語氣,ppt翻頁,露出風險點,“第一,該項目由一家外資巨頭控股,技術壁壘高,我方談判地位相對弱勢。第二,項目環保壓力巨大,雖承諾采用最新技術,但周邊居民已有反對聲音。第三,投資方提出一係列優惠條件要求,包括土地近乎無償劃撥、稅收‘五免五減半’、配套基礎設施由地方政府完全負責,並要求我方協助獲取國有銀行巨額低息貸款。”
他環視台下,看到學員們眉頭漸漸鎖緊:“最後一點,投資方通過中間人暗示,項目成功落地,將對各位班子成員有‘特彆表示’。現在,請模擬班子討論:這個項目,接,還是不接?如果接,怎麼操作?如果不接,理由是什麼?給大家二十分鐘小組討論,然後各組派代表陳述。”
課堂瞬間炸了鍋。
“百億投資!幾十億利稅!這能拒絕?必須接!”一個來自中部省份的縣長拍了下桌子,情緒激動,“我們那窮縣,有個五億的項目書記縣長都得當祖宗供著!這點風險算啥?”
“風險算啥?”旁邊一位來自省環保廳的副處長冷笑,“馮縣長,你是沒經曆過群體性事件。這項目真要漏一下,或者炸一下,彆說政績,烏紗帽都得賠進去!到時候誰負責?”
“因噎廢食!”李偉副處長扶了扶眼鏡,拿出發改委的視角,“這麼大的項目,對地方經濟拉動是決定性的!環保可以投錢治理,群眾工作可以慢慢做,優惠條件可以談!外資有點特殊要求也正常,關鍵是把握住發展機遇!不能捧著金飯碗討飯!”
“李處長說得輕巧,”蘇瑾立刻反駁,她來自經濟發達地區,見過世麵也吃過虧,“土地近乎白送,稅收大幅減免,配套還要我們貼錢,銀行貸款風險最終誰兜底?算過投入產出比嗎?這哪裡是金飯碗,分明是賠本賺吆喝,還可能引來一隻啃我們老本的豺狼!那‘特彆表示’是什麼?是糖衣炮彈!碰不得!”
趙大河嘟囔:“俺覺得吧,項目是好,可這條件也太欺負人了!俺們鎮引進個廠子,還得談個三七開呢,這倒好,快成人家白嫖咱了!”
曹雲峰謹慎地說:“需要詳細測算地方財政的承受能力,以及潛在的隱性債務風險。”
傅逸明則玩味地笑著:“接也行,不接也行,關鍵在於怎麼操作。操作好了,風險可控,政績到手。操作不好,滿盤皆輸。”
小組內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林萬驍一直沉默地聽著,手指在桌上輕輕劃動,仿佛在計算著什麼。他經曆過這個案例的原型前世某個沿海城市確實引進了類似項目,初期風光無限,但不過五年,就因環保事故、外資撤資、債務窟窿巨大而爛尾,留下滿地雞毛和一屁股債,主政官員黯然落馬。
“萬驍,你啥意見?彆光聽著啊!”趙大河推了他一把。
眾人目光聚焦過來。林萬驍如今是班上公認的“實操派”高手,他的意見舉足輕重。
林萬驍抬起頭,目光平靜:“我的意見是,這個項目,目前條件下,不能接。”
“為啥?”李偉急了,“林書記,你們青橋搞得風生水起,不就是敢闖敢乾嗎?怎麼到這大項目上就縮了?”
“李處長,敢闖敢乾不等於頭腦發熱。”林萬驍語氣淡然,“這個項目的問題,不在於風險大,而在於風險收益完全不對等,且主動權幾乎完全旁落。”
他條分縷析:“第一,經濟賬不合算。土地、稅收、配套的巨額投入,折算成現值,遠超未來可能獲得的利稅分成。這還沒算環境治理的長期成本。我們是在用真金白銀和不可再生的資源,貼補一個利潤大部分歸外資巨頭的項目,本質上是虧本買賣。”
“第二,金融風險極大。協助獲取巨額低息貸款,實質是讓地方政府或國企變相擔保。一旦項目市場波動或外資撤資,巨額債務就直接壓到地方政府頭上,可能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
“第三,環保和社會風險不可控。技術壁壘高意味著我們無法有效監管其環保承諾。居民反對聲起,若強行推進,極易釀成群體性事件,破壞社會穩定。”
他頓了頓,聲音沉了幾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特彆表示’。這擺明了是圍獵的開端。一旦鬆口,整個班子都可能被拖下水。為了這樣一個經濟上不劃算、風險上不可控的項目,賭上政治生命,值得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席話,如同冷水潑入滾油,讓激烈爭論的小組瞬間安靜下來。連李偉也張了張嘴,一時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那……就這麼放棄了?百億項目啊!”馮縣長還是有些不甘心。
“不是放棄。”林萬驍搖頭,“是以我為主,重新談判。底線必須堅守:土地按市場價出讓,稅收優惠依法依規且在合理限度內,配套投入要有回報機製,貸款問題政府絕不兜底擔保。環保標準必須采用國內最嚴甚至國際最高,並引入我方認可的第三方機構全程監測。至於‘特彆表示’,”他冷笑一聲,“明確告知投資方,中國的招商引資,走的是陽關道,不搞歪門邪道。想要市場,就拿真技術、真資金、真合作來換。”
“如果對方不同意呢?”蘇瑾問。
“那就說明他們本就心存不良,並非誠心合作。這樣的項目,丟了不可惜。”林萬驍斬釘截鐵,“高質量發展,不是饑不擇食。我們不能為了短期政績,吞下長期毒藥。有時候,拒絕一個錯誤的選擇,比盲目抓住一個看似誘人的機會,更需要智慧和魄力。”
小組眾人陷入沉思。
二十分鐘後,各組開始陳述。果然,觀點激烈碰撞。有小組主張不惜代價拿下,有小組主張堅決拒絕,也有小組模棱兩可。
輪到林萬驍所在小組,推選他做代表。他將剛才的分析精煉提升,清晰闡述了“堅守底線、理性評估、拒絕誘惑、防範風險”的核心觀點。
鐘教授聽得極為認真,不時點頭。
最後總結時,鐘教授點了林萬驍的名:“林萬驍同學的觀點,很清醒,很有定力。發展是硬道理,但硬發展沒道理。我們現在一些乾部,就是太渴望政績,太容易被打著‘大項目’幌子的畫餅迷惑,忘記了算清經濟賬、風險賬、長遠賬,更忘記了廉政底線是絕對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他掃視全場:“招商引資,要親商、富商、安商,但前提是‘清’,是‘親清政商關係’。要以我為主,互利共贏,而不是被資本牽著鼻子走,甚至被圍獵!林萬驍同學提到了‘拒絕的智慧和魄力’,這一點,尤其重要!在你們未來的執政生涯中,會不斷遇到各種誘惑和抉擇,能否保持這份清醒和定力,至關重要!”
課堂結束時,鐘教授特意走到林萬驍身邊,低聲說了一句:“林同學,你在青橋的經曆,看來不隻是會搞經濟,底線守得更牢。很好。”
林萬驍謙遜一笑:“教授過獎,隻是吃過見過,更知道怕罷了。”
鐘教授哈哈一笑,拍了拍他肩膀,轉身離去。
李偉走過來,表情有些複雜,最終歎了口氣:“林書記,今天受教了。有時候……身在那個位置,迫於考核壓力,難免……唉。”
蘇瑾則笑意盈盈:“林主任,下次討論,我還和你一組。”
趙大河摟住林萬驍脖子:“老弟,俺算服了!你這腦子,咋長的?”
林萬驍笑著應付眾人,心裡卻明鏡似的。這課堂上的交鋒,何嘗不是官場的預演?每一次選擇,都暗藏著機遇與陷阱,考驗著智慧與定力。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這黨校的課堂,亦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