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團滿載而歸!
林萬驍敏銳的發現一個現實而尖銳的問題:土地。
龍湖作為林州市的老牌工業區,早期粗放式發展留下了大量占地麵積大、產出效益低、能耗汙染高的“僵屍企業”和低效工業用地。
新引進的華偉科技生產基地及其他一批高科技項目,無不對土地指標、地理位置、基礎設施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邊是“項目等地”的急切,另一邊卻是“無地可用”的窘境。
土地,成了卡在龍湖喉嚨裡的一根硬刺。
常規的征地拆遷,周期長、成本高、矛盾多,遠水難救近火。區長章峰柏拿著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報上來的存量土地清單,眉頭緊鎖,找到林萬驍商議。
“書記,情況不樂觀。符合華偉這類項目要求的成熟工業用地,幾乎為零。現有的幾塊儲備地,要麼位置偏遠,要麼麵積太小,要麼基礎設施跟不上。”章峰柏將清單鋪在林萬驍桌上,手指點著幾個關鍵數據,“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杯水車薪,審批流程也慢。”
林萬驍沒有看清單,這些數據他早已爛熟於心。他走到牆邊懸掛的龍湖區地圖前,目光掃過那些標注著老廠區、舊倉庫的灰色區塊,眼神銳利如鷹。
“新增指標是唐僧肉,誰都盯著,指望不上。”林萬驍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出路不在增量,在存量。國家三令五申要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這就是尚方寶劍!”
他轉過身,對章峰柏和李明坊說道:“我們不能捧著金飯碗討飯吃。龍湖這些低效工業用地,就是埋在地下的金礦!要把它們挖出來,擦乾淨,換成能下金蛋的母雞!”
破局的關鍵,在於找到政策依據和可操作的路徑。林萬驍讓李明坊調來了近三年國家、省、市關於節約集約用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所有政策文件,閉門研究了整整一天。最終,他的目光鎖定在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關於深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指導意見,以及北江省配套出台的實施細則上。
文件中明確鼓勵對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築危舊的城鎮存量建設用地進行再開發,並給出了“政府收儲改造、原土地使用權人自行改造、市場主體收購改造”等多種模式,同時在規劃調整、土地出讓、稅費減免等方麵給予了政策支持。
“就是它了!”林萬驍一拍桌子,眼中精光閃動,“立刻成立龍湖區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我任組長,峰柏任常務副組長。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區、住建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一把手全部進來。我們要打一場存量土地的革命!”
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氣氛凝重。涉及利益調整,觸動的是多年沉屙。
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麵露難色:“書記,區長,政策是好政策,但操作起來難度太大。首先是認定標準,哪些算低效用地?很多企業雖然效益不好,但土地手續合法,我們總不能硬搶吧?其次是補償問題,要錢,區財政緊張;要地,我們沒那麼多地置換。最後是拆遷和汙染治理,都是硬骨頭。”
“認定標準,按省裡文件來,結合我們龍湖的實際情況,細化出台我們自己的認定辦法。重點瞄準那些連續停產兩年以上、畝均稅收低於一定標準、環保安全不達標的企業用地。”林萬驍一錘定音,“補償問題,思路要打開!不是隻有貨幣補償和原地安置兩條路。可以探索‘指標置換’、‘異地安置’、‘作價入股’等多種方式。比如,鼓勵企業將低效用地交由政府統一收儲規劃,政府在新區置換給他們麵積較小但配套更完善的工業用地,或者將補償款折算成區級產業引導基金份額,支持他們轉型發展。”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至於那些漫天要價、企圖當釘子戶的,也要有霹靂手段!稅務、環保、安監、消防、市場監管,各部門聯合上門,‘依法綜合體檢’!我倒要看看,有幾個屁股底下是絕對乾淨的!”
這番恩威並施、軟硬兼搭的組合拳,讓與會人員精神一振。書記這是要下死手了!
試點先行。林萬驍選擇了位於經開區核心區域、占地麵積近兩百畝的原市第二紡織廠地塊作為第一個突破口。這家老國企早已停產多年,廠房破敗,土地閒置,但產權關係複雜,涉及職工安置等曆史遺留問題,幾任領導都想動而不敢動。
林萬驍親自掛帥這個項目的“項目長”。他並沒有直接強推,而是帶著章峰柏、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從省裡請來的規劃專家,連續一周泡在紡織廠地塊和周邊的社區裡調研,與老職工代表、周邊居民座談,聽取訴求。
調研發現,老職工最關心的不是補償款的多少當然也不能少),而是未來的生計和社區的環境。周邊居民則飽受廠區臟亂差和安全隱患之苦,迫切希望改變。
掌握了這些核心訴求,林萬驍拿出了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方案:不是單純的商業開發,而是打造一個集高端研發、創新工坊、社區公園和人才公寓於一體的“龍湖科創社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親自向老職工們描繪藍圖:“這塊地,將來會有頂尖的研發機構入駐,會有年輕的創業者來來往往,會有漂亮的公園和學校。我們區政府會牽頭,成立一個社區服務公司,優先招聘符合條件的原廠職工和家屬,負責社區的物業、安保、綠化等工作,保證大家有穩定的收入和社保。同時,在置換的補償方案上,我們會充分考慮大家的利益!”
這個方案,既盤活了土地,提升了區域價值,又妥善安置了職工,改善了民生,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對於少數仍想借機撈一把的“釘子戶”,林萬驍果決地啟動了法律程序,同時稅務部門對其過往賬目進行核查,很快找到了偷漏稅的證據。在法律的威懾和多數人的輿論壓力下,“釘子戶”們紛紛妥協。
紡織廠地塊的成功破冰,一石激起千層浪。龍湖區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工作迅速全麵鋪開。政策明晰,路徑暢通,又有成功案例在前,許多手握低效用地的企業主態度從抵觸觀望轉變為主動接洽。
短短三個月,龍湖區通過收儲、置換、協議改造等多種方式,盤活低效工業用地超過一千五百畝,為華偉科技等一批重大項目精準騰出了寶貴的發展空間。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個過程不僅沒有引發大規模的社會矛盾,反而因為合理的補償和科學的規劃,優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環境品質,贏得了群眾口碑。
章峰柏在一次工作總結會上由衷感歎:“林書記這一招‘向存量要空間’,真是點石成金!不僅破解了土地瓶頸,更盤活了沉睡的資產,倒逼了產業升級,簡直是一舉多得!”
林萬驍站在辦公室的新地圖前,看著那些原本標注灰色的區塊逐漸被代表生機與希望的彩色所覆蓋,心中並無多少得意。他知道,這隻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接下來,如何讓這些寶貴的土地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如何確保引進的項目真正成為龍湖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才是更艱巨的考驗。
土地瓶頸已破,但發展,才剛剛開始。
喜歡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官場重生從雪夜救大佬到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