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自己的利潤,3608.5149.72=341.766萬兩。
哪怕是對外宣稱的1809.728.514=161.766萬兩,
也是恐怖的數據,足以抵扣這次購買的戰船與步槍、火炮等武器了。
也就是說,
李世安其實一分錢沒花,就給新軍第一鎮裝備了先進的武器。
還賺了180萬兩。
與此同時,李世安上任四個月,僅僅是茶葉這一項,就給省政府增加了8.514+9.72=18.234萬兩。
加上藥材、棉花等貿易出口,大約給荊楚省藩庫增加了20萬兩。
這些錢,雖然由李世安主管,但是他具體使用審核交給了胡林翼。
其實是他看不上這點小錢。
他隻需要把控大方向即可。
後世的財政,
不是一樣由常務副負責具體使用審核嗎?一把手沒必要事事躬親。
現在的胡林翼,就是那個常務副。
李世安是輕鬆隨意了,可胡林翼卻認為這是李世安的信任。
現在的藩庫,加上原有厘金關稅,這一個月的收入,還有30萬的撫恤金。
除去實際撫恤金十萬兩,還剩20萬兩,301000+701000=)。
現在藩庫餘額高達80萬兩。
提前支付三萬兩的協餉輕輕鬆鬆。
不過,外貿商行的利潤看著很高,可是年出口也就23次。每年集中在春茶和夏茶季約35月、78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是因為戰亂,兩次積壓的緣故,也是因為李世安第一次開埠。
以後每次能保持5萬石就差不多了。
藥材、棉花也是差不多。
今年這些都是一次性的,下一次就要等來年春茶收購以後了。
不過,
李世安現在已經收複了大片失地,隻要把太平軍徹底趕出荊楚省,他統一規劃好,出口翻倍也不是沒有可能。
同時,李世安也不可能指望在明麵上以這點一次性收入養新軍第一鎮。
他另外開辟了兩條穩定收入來源。
第一條,控製鹽稅,繼續使用在江南的以鹽代餉策略,開辟川鹽濟楚。
一旦穩定下來,未來幾年就能達到400萬兩每一年的鹽稅。
即使沒有李世安出現,川鹽濟楚政策1857年也出現了)年入200400萬兩,李世安隻是把他提前了而已。
第二條,開設荊楚省銀元鑄幣局。
這兩個來錢快的,預計下個月也能達到10幾萬兩,月收30萬不是問題。
除了這兩個,青雲銀行與漢陽鐵廠,也會在年底達到一個恐怖的收入。
即使李世安直接把漢陽鐵廠直接對接新軍第一鎮,不上交稅收。
僅僅是青雲銀行,李世安的金融幕僚預測,年收益最少200萬兩。
參考曆史上1905年大清銀行,省一級銀行年收益,取最大值。)
喜歡穿越1850之晚清亂臣賊子請大家收藏:()穿越1850之晚清亂臣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