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官大人與西都統能應對!”魁玉僅僅猶豫片刻,便改變了主意,“本都統還是堅持武昌城比較危險…。”
“但是……”
“既然李製台堅持把藩庫安置在武昌,那我也隻能留下幫忙防禦了…。”
魁玉說的大義泯然,可在場之人也不是傻子,一瞬間明白了原因。
魁玉肯定想到了,以官文、西陵阿的為人,他們麵對打不過的敵人。
肯定第一時間跑路。
尤其是官文,不可能死戰不退的。
所以,魁玉很清楚,
現在再返回金口就是送死,一千多人去金口,簡直就是給賴裕新送人頭。
彭玉麟雖然嗤之以鼻,但也沒有拆穿,直接登船趕赴武昌。
李世安在得知李源與魁玉都跟著“幫忙”守武昌城,也沒有絲毫客氣。
直接把兩人的部隊安排去作戰。
武昌城依舊由蔣彪負責駐防,但是其中兩個標被李世安帶了出來。
雙鳳山也隻留下一個標。
也就是說,李世安親率四個標,外加四個“湘軍”水師水師營,還有劉官芳親自帶領的警衛營圍困江夏大營。
合計一個協加一個標,七千多人,外加半個炮兵營,八千人左右,加上四個水師營,一共也就堪堪上萬人。
圍困兵敗退至江夏大營的石翼王一部,其實還是有些不足的。現在有三千人馬加入,他自然不會放過。
用新軍士兵進攻,死傷了他會心疼,但是八旗兵死傷,他可不在乎。八旗兵死傷的越多,對之後的行動就越有利。
所以,
對於魁玉的小心思,李世安沒有拆穿,還將計就計的派去了前線。
名義上是偵查,實際上是用來與太平軍的偵查部隊、探哨拚消耗。
至於打過兩次交道的李源,李世安很給麵子,單獨接見了對方。
“李統領深夜到訪,可是為了湘勇糧秣之事?”李世安開門見山地問道,目光掃過李元度肩頭磨損的棉袍。
“看你這身打扮,糧餉可是緊缺?”
“本月協餉沒有及時下發嗎?本官可是記得,讓胡藩台提前撥付了…。”
“中堂大人,您誤會了。”李源苦笑著搖頭:“協餉已經送達湘軍糧台。”
“大人您高義,提前支付協餉,讓湘軍勇士得以安心在前線奮勇殺敵…。”
“您對湘軍,沒的說!”
“學生今日前來,並非為“湘軍”,而是想請大人看一樣東西。”說罷從懷中掏出一封泛黃的書信,“大人可知,去年九江兵敗時,恩師在信中如何訓斥門生?”
李世安挑眉示意他繼續。
李源打開書信,手指停在某處:“"次青李源字)血性過人,然調度稍疏’。”
“短短十字,便將湖口之敗的罪責歸於門生。”他的聲音有些發顫,“可大人知道嗎?當時門生率五百鄉勇死守要隘,力竭被俘,是咬舌裝死才逃了出來。”
李源是聰明人,不可能貿然的說自己要自立門戶,而是先行鋪墊。
告訴李世安,說自己在曾某人那地位並不怎麼樣,然後看李世安反應。
雖然沒有直接說曾某人的不是,但實際已經是這個意思了。
隻是李世安沒有想象中的反應。
於是,暖閣裡陷入短暫的沉默,炭盆中的紅炭突然爆出一聲脆響。
李世安起身添了塊炭,緩緩說道:“次青啊,你可知武昌收複後,朝廷為何把響銀交給我全權負責?”
不等對方回答,他指了指牆上的地圖,“湘軍在豫章省處處掣肘,駱秉章在瀟湘截留糧秣,官文在荊州冷眼旁觀。這天下,終究還是要看誰手裡有刀有槍。”
李源心中一動,抬頭看向李世安:“中堂大人的意思是……”
李世安直接改了稱呼,李源自然猜猜到了什麼,但他還不敢確定。
“你是聰明人,也很主動!”
“我也知道你有野心,咱們也不是第一次見麵了,我就直說了吧…。”
“我可以給你兩個選擇!”
“第一個,支持你自立,我支持五百支米尼槍,每月撥兩千兩餉銀。”
李世安突然轉身,目光如炬,“但是你的平江勇要改稱‘楚勇’!”
“歸湖廣總督衙門直轄。”
李源倒吸一口涼氣。
這個條件看似優厚,實則是要將他徹底從湘軍體係剝離。
他想起曾某人近日的冷落,想起徽州戰場上孤立無援的絕境,
當然,最重要的是,
他有小心思,有應對辦法,終於咬牙道:“中堂厚愛,次青願為前驅!”
“你不問問第二個選擇?”
“次青選的就是第二個!”
“我都沒說,你就選第二個?你知道本官給你的第二個選擇是什麼?”
“門生有所猜測!”
李源惶恐的說道:“您第二個選擇,應該是要門生直接加入新軍吧?”
“不錯,聰明!”李世安若有所思的說道:“那你是什麼意見?”
“門生的意見是,對內按照第二個選擇,對外按照第一個選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源小心觀察著李世安的反應,看到李世安點頭鼓勵,便繼續說道:“這次大戰過後,新軍肯定會被朝廷忌憚,”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所以,門生建議,楚勇還是遊走於湘軍與新軍之間,表麵獨立比較合適…,這樣門生在老師那裡也能交差…。”
最後似乎怕李世安誤會,馬上補充道:“當然,門生絕對支持您的…。”
“先不說門生在老師那裡現在遭到了不公,即使沒有這事,門生為了自己的前途,也知道如何選擇靠山…。”
“您比門生的年紀還小,但是地位已經即將位極人臣,跟著您,這輩子穩了,這一點,我那個老師沒法比…。”
“而且,門生願意接受您的製約!”
李世安滿意地點頭,從案頭取過一份名冊:“這是我帳下的兩個營長,明日便去平江勇協助整編。至於糧台……”
他頓了頓,“就設在武昌城內,由布政使司直接監管。”
“這是對外的,對內,本官這邊剛剛招降了長毛一名軍帥…。”
“我把他安排給你當副手,加上數千招降的人,組建一個協…。”
“待到這次打下江夏大營,把太平軍徹底趕出荊楚省,我給你請一個從四品知府,出任新軍第一鎮第三協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