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若有若無的甜香味,如同無形的毒蛇,纏繞在鼻尖,瞬間攫住了三人的心臟。
“又來了!”李瑾低吼一聲,猛地轉身,長弓瞬間指向氣味飄來的方向——正是他們退回木屋的路徑。
林澈臉色鐵青,強迫自己冷靜分析:“味道比昨天濃,但好像……更分散?”不像昨天那樣從一個點源釋放,而是從林間彌漫開來,仿佛一張正在緩緩收攏的網。
“不能原路返回。”蘇晚秋立刻判斷,作為醫生,她對未知化學物質的風險極為敏感,“繞路!從西邊的山脊走,那邊風大,容易吹散!”
沒有猶豫,三人立刻改變方向,放棄了最近的路徑,轉而向更高、更崎嶇的西側山脊攀爬。每一步都心驚膽戰,耳朵豎起著捕捉任何異常的聲響,鼻子警惕地分辨著風中的氣息。
幸運的是,隨著海拔升高,風力明顯增強,那詭異的甜香味逐漸被山風吹散,最終徹底消失。但他們不敢大意,一路急行,直到遠遠看到“初曦”小屋的輪廓,才稍稍鬆了口氣。
留守的陳浩和沈玟顯然也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看到他們安全返回,才如釋重負。
“剛才……好像又聞到那股味道了,很淡,從下遊飄過來一會兒,後來又散了。”沈玟心有餘悸地說。
陳浩的臉色則更加凝重:“它們在試探。或者是在圈定範圍。”
第一次接觸雖然失敗,但並非全無收獲。對方收下了“禮物”,並且表現出對物資的明顯需求,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而那句“它們會知道的”警告,雖然令人不安,卻也暗示著對方掌握著某些關鍵信息。
經過一夜的休整和討論,林澈決定再次嘗試。這一次,他們準備了更豐富的“禮物”:更多的肉乾、一些蘇晚秋辨認出的可用草藥、甚至還有一小塊從裝甲車殘骸裡找到的、功能未知但看起來很有價值的複合金屬材料。
依舊是三人小組,但路線更加迂回,警惕性也提到了最高。
再次來到那片岩縫區域,他們發現昨天放置“禮物”的石頭上,竟然也放了一樣東西——一小捆乾燥的、散發著淡淡清香的驅蟲草藥,以及一塊打磨得十分光滑的黑色燧石。
“這是……回禮?”蘇晚秋有些驚訝。這意味著對方接受了這種無聲的交流方式,並且表現出善意。
林澈將帶來的新禮物放在石頭上,然後拿起了那捆草藥和燧石。草藥是這片山區常見的品種,但處理得很專業。燧石更是打火的好工具,比他們現在用的摩擦生火方便得多。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接下來的幾天,這種無聲的“以物易物”持續進行著。雙方極有默契地從未同時出現,但每次林澈他們放下東西離開,下次再來時,石頭上的物品必然會被取走,並換上新的東西。
通過交換來的物品,他們逐漸拚湊出對方的一些情況:他們缺少金屬工具、高級藥品和耐儲存的優質食物肉乾極受歡迎),但他們擁有不錯的皮革鞣製技術換到一小塊柔軟堅韌的鹿皮)、辨識草藥的知識換到的草藥都很有用)以及熟練的石器製作能力換到的石刀、石斧都很精美實用)。
更重要的是,通過幾次放在禮物旁的、用木炭畫著簡單符號和問題的木片,他們開始進行極其有限的信息交流。
對方用同樣的方式回應。木片上的符號歪歪扭扭,但意思大致能懂。
【危險】【很多】【躲起來】
【上遊】【你們】【小心】
【鐵鳥】【巡邏】【東南】
【地下】【聲音】【彆下去】
零碎的信息,卻每一條都至關重要!它印證了軌道避難所的警告,指出了“鷂鷹”鐵鳥?)的活動區域和方向,甚至暗示了山體內部確實存在問題!
這一天,當林澈再次來到石頭前時,發現除了常規交換的野菜乾和一塊新石斧外,石頭上還多了一樣東西——一張畫在樹皮內側的、極其簡陋的地圖。
地圖用炭筆勾勒出了幾條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向,標注了幾個點。
其中一個點,明顯是他們所在的這片岩縫區域,旁邊畫了一個小小的人形符號。
在上遊更遠的地方,另一個點被著重標記,旁邊畫著一個清晰的、代表危險的叉號,以及一個類似飛鳥的圖案——很可能指的是“鷂鷹”的據點或頻繁活動的區域。
而在地圖的下遊另一個方向,另一個點被畫上了一個問號,旁邊標注了【吵鬨】【人多】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