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正蹲在錄音棚角落,用螺絲刀擰著舊調音台的螺絲,金屬摩擦聲“哢嗒哢嗒”響,混著窗外偶爾傳來的蟬鳴,倒有幾分熱鬨。蘇澈坐在調音台前,手指無意識地劃過手機屏幕——剛才給華星娛樂的李娜發完消息後,心裡總有些不踏實,像是懸著一塊石頭,既怕錯過機會,又怕踩進坑裡。
“還在想華星的事?”老林直起腰,擦了擦額頭的汗,手裡還攥著半截生鏽的螺絲,“彆琢磨了,那種大公司看著光鮮,裡麵的彎彎繞多著呢,咱們小老百姓玩不過他們。”
蘇澈點點頭,卻沒說話。他不是沒聽過行業裡的負麵新聞,可華星畢竟是頭部公司,手裡的資源是小公司比不了的——萬一錯過了,下一個機會不知道要等多久。他掏出手機,點開係統界麵,淡藍色的光膜在視野裡展開,之前解鎖的“資源置換權限”下麵,多了一個灰色的“資源分析”圖標,旁邊標注著“可消耗500聲望值激活,用於分析文娛機構、行業資源的真實屬性及風險”。
“資源分析?”蘇澈眼睛一亮。之前完成“首筆收入到賬”任務時,係統提過會解鎖“輔助決策類功能”,沒想到是這個。500聲望值不算多,現在他有點聲望,完全夠消耗。
“激活‘資源分析’功能。”蘇澈在心裡默念。
【功能激活成功,消耗聲望值500點,當前剩餘點。請選擇需分析的文娛機構名稱。】
“先分析華星娛樂。”
光膜上的文字飛速滾動,幾秒鐘後,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跳了出來,分成“公司背景”“藝人案例”“風險評估”三個板塊,每個板塊都標注著醒目的紅色或綠色標識:
【華星娛樂分析報告】
1.公司背景:藍星華國頭部文娛公司,成立15年,核心業務為藝人經紀、綜藝製作、影視投資。早期靠選秀節目起家,近年主打“流量愛豆”路線,旗下藝人多為包裝型偶像,原創能力薄弱。公司營收80來自藝人商演、代言及綜藝分成,音樂版權收入占比不足5。
2.藝人案例負麵):
案例1:2022年簽約原創民謠歌手陳默,合約分成37公司7),強製要求其轉型電音風格,首張專輯《電音民謠》銷量慘淡後,公司停止所有資源傾斜,將其雪藏至今,未允許解約。
案例2:2023年簽約校園歌手林小雨,要求其每月參加15場商演,暫停原創創作,僅允許翻唱熱門口水歌,目前藝人粉絲流失率達60。
3.風險評估:
原創歌手適配度:★☆☆☆☆極低)
合約公平性:★☆☆☆☆條款傾向公司,包含多項“違約高額賠償”條款)
資源真實性:★★★☆☆承諾的“熱歌榜第一”“綜藝資源”需綁定高額度商演,未完成則資源收回)
核心風險點:“流量優先”策略下,原創作品易被篡改,藝人創作自由受限,後期易被“榨乾價值後雪藏”。
蘇澈盯著報告裡的“陳默案例”,心裡一陣發涼。陳默的經曆和他現在的處境太像了——都是原創歌手,都被要求改風格,最後落得雪藏的下場。華星提出的“37分成”“接受包裝”,原來早有先例,根本不是針對他的“特殊待遇”,而是壓榨原創歌手的固定套路。
“還好沒簽……”蘇澈喃喃自語,後背驚出一身冷汗。之前還覺得可惜,現在看來,拒絕華星是最正確的選擇。他想起李娜電話裡說的“幫你推上熱歌榜第一”,原來還要綁定商演,完不成就要收回資源,這哪裡是扶持,分明是陷阱。
“怎麼了?臉色這麼難看?”老林湊過來,看到蘇澈盯著手機發呆,還以為他被華星拒絕了。
蘇澈把分析報告念給老林聽,老林越聽越生氣,手裡的螺絲刀“啪”地拍在調音台上:“我就說他們沒安好心!陳默我知道,當年他那首《老街》多火啊,結果被華星改得亂七八糟,現在連人影都見不著了!還好你沒跳坑!”
蘇澈深吸一口氣,平複了情緒,對係統說:“再分析星火傳媒。”
星火傳媒是昨天聯係他的三家公司之一,中等規模,沒什麼頂流藝人,但經紀人提過“老板是資深音樂人,注重作品質量”,當時他沒太在意,現在正好用係統查清楚。
【星火傳媒分析報告】
1.公司背景:成立8年,中等規模文娛公司,創始人周建明為藍星華國早期搖滾樂手,曾製作經典搖滾專輯《呐喊》,行業口碑良好。公司核心業務為原創音樂經紀、獨立音樂推廣,營收60來自音樂版權及小型音樂節合作,無強製商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