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文創園的春日總帶著淡淡的桂花香,可今年的香氣裡,還混著新辦公室裝修後的鬆木味——澈心工作室的新址就選在這裡,一棟三層小樓,外牆爬著青藤,窗沿下掛著青花瓷紋樣的風鈴,風一吹,叮當作響,像在唱一首輕快的歌。
“蘇老師,您看這邊!”李薇踩著高跟鞋走在前麵,手裡拿著新工作室的平麵圖,語氣裡滿是藏不住的雀躍,“一層是前台和藝人部,特意留了個小舞台,方便澈心係日常排練;二層是影視部和文學部,影視部旁邊有個小型放映廳,以後看《三國》的樣片不用再跑外麵;三層是您的辦公室和會議室,還有個露台,您寫歌累了能吹吹風。”
蘇澈跟在後麵,看著眼前的場景,忍不住想起一年前的舊工作室——那是個不到一百平米的小套間,前台擠在門口,排練隻能在客廳,老林的錄音設備占了半間房,李薇的辦公桌永遠堆著比人高的文件。而現在,新工作室光一層就有三百平米,前台的背景牆是用青花瓷碎片拚的“澈心”二字,旁邊的展示架上擺著《澈·時光》的實體專輯、亞洲音樂大獎的迷你複刻獎杯,還有瓷坊老師傅送來的“十場圓滿”瓷盤,每一件都透著“成長”的痕跡。
“現在咱們總共50個人,比之前多了30個新夥伴。”李薇翻出員工名單,指尖劃過上麵的名字,“影視部來了8個人,有從星瀚影視挖來的資深製片人張姐,她之前參與過《長安十二時辰》的製作,對曆史劇的細節把控特彆嚴;還有兩個編劇,正在幫陳舟導演細化《紅樓夢》的劇本,昨天還跟張啟明教授請教‘金陵十二釵’的服飾文化呢。”
正說著,一個穿米色風衣的女人走過來,手裡拿著一疊《三國》的服化道清單,笑著打招呼:“蘇老師,李總,這是今天剛跟西安文物局對接的盔甲紋樣確認表,您看看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之前您說‘赤壁之戰’的盔甲要還原漢代劄甲,我們特意找了非遺傳承人做了樣品,下午就能送過來。”
“這是張嵐,影視部的負責人。”李薇介紹道,“她昨天剛把《三國》的拍攝時間表定下來,下個月就開機,ost的錄製棚也聯係好了,就在隔壁樓,設備都是頂配。”
蘇澈接過清單,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標注——從盔甲的甲片數量到兵器的長度,每一項都寫得清清楚楚,甚至還附了漢代文物的參考圖。“辛苦你們了,”他指著“周瑜甲胄”那欄,“這裡可以加一點吳地的紋樣,比如雲紋,符合江東的地域特色,張教授之前提過,漢代吳地的服飾常用這種紋樣。”
張嵐立刻掏出筆記錄,眼裡滿是認可:“您考慮得真細!我這就跟傳承人溝通,確保細節到位。”
往二層走時,樓道裡傳來討論聲。文學部的辦公室門開著,幾個年輕人圍在桌前,對著《紅樓夢》的簡版大綱爭論——有人說“大觀園的戲份要突出建築美學”,有人建議“增加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對非遺工藝的描寫,比如瀟湘館的竹編簾子”,還有人拿著一本《清代園林誌》,翻到“沁芳閘”的章節,說要參考裡麵的水流設計。
“文學部的5個人,都是從名校中文係或者出版社挖來的,”李薇壓低聲音,“他們不僅在細化《紅樓夢》的劇本,還在整理藍星的古典文學資料,想挖掘一些沒被開發的ip,比如《聊齋》裡的短篇,打算先寫成小說,再改編成影視和音樂。”
一個戴眼鏡的姑娘看到蘇澈,趕緊站起來,手裡拿著一疊稿紙:“蘇老師!這是我們昨天整理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非遺對應表,林黛玉的瀟湘館用竹編,薛寶釵的蘅蕪苑用緙絲,王熙鳳的榮國府用雲錦,您看看行不行?”
蘇澈接過稿紙,上麵不僅有非遺工藝的名稱,還有對應的曆史出處和現代傳承人的聯係方式——原來文學部已經提前對接了蘇繡、竹編的大師,就等著劇本確定後啟動合作。“特彆好,”他笑著點頭,“這樣既能還原原著的雅致,又能讓非遺工藝被更多人看到,咱們做文化ip,就要這樣‘細’。”
走到藝人部時,熱鬨的氛圍撲麵而來。澈心係的成員們正圍著新加入的藝人助理討論行程——李然要去蘇州跟竹編大師學編琵琶套,阿哲要去西安錄《三國》的插曲,夏沫在跟文學部的編劇聊新歌《葬花吟》的歌詞,陳陽則在看舞蹈團隊送來的《紅樓夢》“黛玉葬花”編舞方案。
“藝人部現在有12個人,除了負責澈心係,還在篩選新的藝人。”李薇指著牆上的“藝人招募標準”,上麵寫著“優先選擇有文化特質、堅持原創的藝人,拒絕流量炒作”,“上個月麵試了20多個新人,最後簽了3個——一個會唱昆曲的小姑娘,一個能把古琴彈成流行樂的男生,還有一個擅長寫古典詩詞的創作人,以後他們會和澈心係一起,組成‘澈心文化藝人矩陣’。”
林曉看到蘇澈,立刻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張演唱會的行程表:“蘇老師!藝人部幫我們定了下個月的校園巡演,要去10所高校,還會帶原創數據庫的宣傳展,讓學生們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作品。”她的眼裡滿是興奮,比起剛進工作室時的膽怯,現在的她已經能獨當一麵,甚至能幫新人整理演出經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下午三點,工作室的全體員工聚集在三層的會議室——老員工坐在前排,新員工拿著筆記本,眼裡滿是期待。李薇站在講台前,身後的大屏幕上投影著“澈心工作室——文娛全產業鏈規劃”的標題,旁邊配著一張流程圖:小說ip開發→影視拍攝→音樂ost→衍生品開發→文化展覽。
“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不僅是慶祝工作室擴張,更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們未來的方向。”李薇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全場,目光掃過每一個人,“過去一年,我們靠音樂站穩了腳跟,推出了《澈·時光》,打造了‘澈心係’,推動了原創保護;現在,我們要從‘音樂’走向‘文娛全產業鏈’——從文學部挖掘的古典ip開始,先寫成小說,再由影視部改編成電視劇或電影,接著由蘇老師和澈心係創作ost,最後聯合瓷坊、非遺傳承人開發衍生品,比如《紅樓夢》的蘇繡周邊、《三國》的青銅器模型,甚至還會辦線下文化展,讓觀眾‘看得到影視,聽得到音樂,摸得到文化’。”
大屏幕上的流程圖開始動態演示:先是《紅樓夢》小說的章節標題,接著變成影視分鏡,然後彈出《葬花吟》的樂譜,最後出現青花瓷材質的“金陵十二釵”擺件。新員工們忍不住發出驚歎,老林坐在前排,手裡捏著當年舊工作室的鑰匙,眼裡滿是感慨——他還記得第一次錄《青花瓷》時,設備不夠用,隻能半夜借彆人的棚,而現在,他們不僅有了自己的錄音棚,還能整合這麼多資源,做這麼大的規劃。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做全產業鏈?”李薇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堅定,“因為我們想做的不是‘單一作品’,而是‘文化生態’。比如《三國》,我們不隻是拍一部電視劇,而是要讓觀眾通過電視劇喜歡上三國曆史,通過ost愛上漢代音樂,通過衍生品了解古代兵器和服飾,甚至願意去博物館看相關的文物——這才是‘文化傳播’的真正意義,也是我們作為‘文化複興者’該做的事。”
她頓了頓,看向台下的蘇澈,眼裡滿是信任:“蘇老師一直說,‘音樂是文化的信使’,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這個信使搭建更廣闊的舞台——讓文學、影視、音樂、非遺擰成一股繩,形成‘1+1>2’的力量。未來,我們不僅要做《三國》《紅樓夢》,還要挖掘更多藍星的文化寶藏,甚至和海外的團隊合作,把我們的文化ip推向世界。”
李薇的話剛落,會議室裡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張嵐站起來,激動地說:“作為影視部的負責人,我保證會把《三國》《紅樓夢》拍好,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曆史和觀眾的檢驗!”文學部的姑娘也舉手:“我們會加快ip開發,下個月就能拿出《聊齋》第一個短篇的小說初稿!”新簽的昆曲藝人站起來,聲音清亮:“我會好好打磨唱腔,讓昆曲能融入流行音樂,被更多年輕人喜歡!”
蘇澈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滿是溫暖。他想起一年前,隻有20個人的小團隊擠在舊工作室裡,討論《青花瓷》的編曲;而現在,50個人的新團隊,帶著對文化的熱愛,規劃著更廣闊的未來。他站起身,接過話筒,聲音平靜卻有力量:“謝謝大家願意加入澈心,和我們一起做‘文化’這件事。全產業鏈的路可能不好走,會遇到很多挑戰,比如ip開發的難度、影視拍攝的細節、非遺合作的協調,但我相信,隻要我們守住‘真誠’和‘專業’,守住對文化的敬畏,就一定能做成。”
他指著窗外的瓷坊,那裡正飄著淡淡的窯煙:“瓷坊的老師傅燒一件青花瓷,要經過選料、拉坯、上釉、燒製,少一步都不行;我們做文化ip也是一樣,從小說到影視再到音樂,每一步都要用心打磨,不能急。未來,我希望大家不僅是‘同事’,更是‘文化夥伴’,一起把澈心做成‘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文娛品牌。”
會議結束後,員工們三三兩兩地離開,有的去討論《三國》的服化道,有的去整理文學ip的資料,還有的在幫澈心係排練新的校園巡演曲目。瓷坊的老師傅特意送來一個新燒製的青花瓷瓶,瓶身上刻著“澈心展翅”四個字,笑著說:“你們工作室擴張了,我這瓷瓶也得跟上,以後你們的衍生品,我全包了!”
周明遠會長也打來電話,語氣裡滿是祝賀:“聽說你們成立了影視部和文學部,協會全力支持!原創數據庫可以和你們的文學ip合作,幫你們保護小說和劇本的版權,以後再也不用擔心ip被抄襲了!”
傍晚,蘇澈站在三層的露台上,看著夕陽下的新工作室——每層樓的燈都亮著,窗戶裡映出員工們忙碌的身影,風鈴在風中輕輕搖晃,傳來清脆的聲音。他的腦海裡,淡藍色的係統光膜悄然展開:
【檢測到澈心工作室完成擴張,成立“影視部”“文學部”“藝人部”,明確“文娛全產業鏈”規劃,推動“文化複興”目標落地,觸發“團隊成長”聲望獎勵……】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跨界影視,打造現象級ip”第二階段任務進度更新:因工作室產業鏈完善,《紅樓夢》劇本改編進度提速30,《三國》ost亞洲發行籌備完成,解鎖“全產業鏈資源整合”特殊權限可優先對接政府文化項目、海外文娛資源)】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