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當打之年》策劃案確定後的第一周,蘇澈把“導師人選”列為重中之重。他在筆記本上圈出兩個名字——藍星華國樂壇的“教父級”人物李伯庸平行世界對應李宗盛,以細膩創作與犀利點評聞名,近十年專注幕後製作,極少參與綜藝),以及以“鐵肺唱功”和“敢說真話”著稱的實力派歌手那嵐平行世界對應那英,多次公開吐槽“綜藝裡的音樂像裹腳布,又長又臭”,拒絕過無數流量綜藝邀約)。
“邀請這兩位,不是為了‘流量噱頭’,是為了‘音樂公信力’。”蘇澈在團隊會議上強調,“李伯庸老師懂創作、懂唱功,能給歌手專業的音樂指導;那嵐老師敢說真話,能過濾掉‘花架子’,守住‘純唱功’的底線。隻有他們,能讓觀眾相信,這檔綜藝是真的在做音樂,不是搞形式。”
邀請李伯庸的過程,比想象中順利。蘇澈特意選在李伯庸的私人錄音棚見麵——這間藏在老城區巷子裡的錄音棚,牆上掛滿了泛黃的樂譜,角落裡堆著他為不同歌手製作的專輯母帶,空氣中飄著淡淡的咖啡香。李伯庸戴著老花鏡,正在修改一首民謠的和弦,看到蘇澈遞來的策劃案,第一句話就是:“先聲明,遊戲、炒cp的綜藝,我不接。”
“李老師,您看第一頁的‘核心原則’。”蘇澈指著策劃案上“三不原則”——不搞遊戲互動、不炒嘉賓cp、不做修音造假,“我們邀請的歌手,不管是成名的還是素人,都要靠現場真唱比拚;您的角色不是‘流量導師’,是‘音樂評審’,負責點評歌手的唱功、編曲、情感表達,甚至可以指出他們的不足——我們要的是‘真實’,不是‘皆大歡喜’。”
李伯庸翻策劃案的手指頓了頓,目光停在“素人踢館”和“原創扶持”的章節上。他抬起頭,眼裡帶著難得的激動:“你們真的願意給素人音樂人機會?之前有綜藝找我,說要‘扶持原創’,結果最後還是讓流量愛豆唱改編的口水歌。”
“我們不僅給機會,還會請您和專業製作人一起,幫素人歌手打磨原創作品。”蘇澈拿出一段素人歌手阿哲的演唱視頻——阿哲在酒吧駐唱時彈唱自己的原創《逆光》,嗓音沙啞卻充滿力量,“像他這樣有才華卻沒舞台的音樂人,我們計劃邀請10位,讓他們和成名歌手同台競技,靠實力說話。”
李伯庸盯著屏幕,手指跟著旋律輕輕打節拍,視頻結束後,他立刻在策劃案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這檔綜藝,我接了!終於有不搞花活的音樂綜藝了——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好音樂,是沒人給他們好的引導。我要讓他們知道,唱歌不是靠修音和顏值,是靠氣息、共鳴、情感,是靠對音樂的敬畏。”
離開錄音棚時,李伯庸還特意把自己珍藏的“老麥克風”送給蘇澈:“這是我當年錄第一張專輯用的,音質雖然不如現在的專業設備,但有‘音樂的溫度’,你們錄節目時要是需要,隨時拿去用——就當我為‘純粹的音樂’出份力。”
邀請那嵐的過程,充滿了她標誌性的“直爽”。蘇澈在一家主打爵士的ivehouse見到她時,她剛結束一場小型演出,手裡還拿著吉他撥片,開口就問:“蘇總,你彆跟我繞彎子,你這綜藝,有撕名牌嗎?有讓嘉賓互喂東西炒cp嗎?”
“那老師,您放心,這些全沒有。”蘇澈把策劃案遞過去,翻到“賽製流程”部分,“您看,每期節目90分鐘,80分鐘是歌手演唱和點評,剩下10分鐘是投票結果公布,連歌手後台的互動都隻剪‘和樂隊溝通編曲’的片段,其他無關的全刪。”
那嵐快速翻完策劃案,突然拍了下桌子,聲音引得鄰桌客人側目:“早該這麼做了!之前有個綜藝請我當導師,讓我給一個走音的流量愛豆‘打高分’,說‘觀眾就喜歡看這個’,我當場就辭了——音樂是用來聽的,不是用來演的!”她指著策劃案裡的“大眾聽審團”規則,“1000個聽審,涵蓋不同年齡、職業,還排除了粉絲群體,這才叫‘公平’!不像有些綜藝,聽審團全是粉絲,投票根本沒參考價值。”
蘇澈趁機遞上林曉的清唱視頻——林曉在錄音棚裡無修音演唱《後來》,副歌部分的真假聲轉換流暢自然,尾音的處理充滿情感。那嵐看完,眼睛一亮:“這小姑娘唱功不錯啊!之前聽她的歌,還以為是靠包裝,沒想到現場這麼穩——這種有實力的歌手,就該多給舞台!”
沒等蘇澈再開口,那嵐就拿起筆,在策劃案上簽下名字:“這檔綜藝我接了!我不僅要當導師,還要幫你把關選角——要是有唱功不行還想靠流量混進來的,我第一個不同意!”
兩位導師答應加盟的消息,沒等官方公布,就先在樂壇傳開了。李伯庸的好友、藍星華國著名編曲人張弛主動聯係蘇澈,願意免費擔任綜藝的“音樂總監”:“伯庸都出山了,我肯定得幫忙——咱們一起把這檔綜藝做成‘樂壇清流’!”那嵐也拉來了自己的老搭檔、聲樂教授劉敏,加入“專業評審團”:“讓更多年輕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唱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瓷坊老師傅聽說兩位樂壇大佬加盟,特意燒了一套“導師紀念瓷”——給李伯庸的是“吉他造型瓷盤”,盤麵上刻著他的經典歌詞“音樂是心裡的話,要慢慢說”;給那嵐的是“麥克風造型瓷瓶”,瓶身上繪著她標誌性的舞台形象,釉色用的是她最愛的“中國紅”。“這兩套瓷,我燒了整整一周,每一個細節都不敢錯——就像他們做音樂一樣,較真才能出好東西!”老師傅笑著說。
林曉得知導師是李伯庸和那嵐,激動得在工作室練了一下午歌:“李老師是我入行時的偶像,他的歌詞我能背下來;那老師的唱功一直是我的目標——要是能得到他們的點評,就算被指出不足,我也開心!”之前報名的素人歌手阿哲,更是連夜重新錄製了報名視頻,把自己的原創《逆光》改了一版更細膩的編曲:“希望能讓李老師和那老師看到我的誠意。”
官方公布導師陣容的當天,李伯庸那嵐加盟歌手當打之年話題瞬間衝上熱搜第一,24小時閱讀量破8億,討論量超500萬。網友們的評論裡,滿是“爺青回”的感慨和對綜藝的期待:
“我的天!李伯庸老師居然出山了!這檔綜藝的含金量直接拉滿!”
“那嵐老師敢說真話,有她在,絕對不會有‘走音愛豆混過關’的情況!”
“這導師陣容,再加上純唱功比拚,我已經開始期待了!就等開播!”
“之前還擔心蘇總搞不定導師,現在看來,隻有真正的好策劃,才能吸引真正的樂壇大佬!”
平台方看到這樣的熱度,立刻把《歌手·當打之年》的資源升級為“年度s+級重點項目”,宣發預算追加5000萬,還承諾“全程不乾預內容製作,讓導師和歌手擁有絕對的音樂話語權”。某音響品牌更是主動提出,要為每位歌手定製“專屬麥克風”,上麵刻著歌手的名字和“純粹音樂”的字樣——“能和李伯庸、那嵐老師合作,是我們品牌的榮幸,我們要讓最好的設備,服務最好的音樂。”
當天晚上,淡藍色的係統光膜在蘇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帶著“行業認可”的厚重感:
【檢測到李伯庸、那嵐等樂壇大佬加盟《歌手·當打之年》,引發行業震動與觀眾高度期待,綜藝公信力與專業度顯著提升,觸發“權威加持”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綜藝創新”後續權限更新:
1.解鎖“樂壇資源聯動”核心權限:李伯庸、那嵐帶動20位樂壇資深音樂人編曲、製作、聲樂指導)加入綜藝團隊,為歌手提供全方位專業支持;
2.觸發“優質歌手報名潮”:上線72小時內,報名歌手突破2000人,其中包含5位“隱退多年的實力派歌手”如90年代紅極一時的民謠歌手陳曦),均表示“為李伯庸、那嵐而來,想再登純粹的音樂舞台”;
3.獲得“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合作邀約,將綜藝與“青年音樂人扶持計劃”綁定,優秀素人歌手可獲得基地提供的創作資金與錄音棚資源,推動樂壇人才培養。】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