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周末午後,蘇澈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手裡拿著平板,眉頭卻越皺越緊。屏幕上播放的是藍星當前最火的音樂綜藝《星光派對》——鏡頭裡,嘉賓們圍著遊戲道具打鬨,半小時的節目裡,真正唱歌的時間不到5分鐘,剩下的全是“組隊撕名牌”“互喂零食炒cp”的環節。某流量愛豆走音的演唱被後期修音掩蓋,鏡頭卻反複給到他和女嘉賓的“曖昧互動”,彈幕裡滿是“磕到了”的粉絲刷屏,偶爾有觀眾吐槽“想看唱歌,不是看戀愛真人秀”,卻很快被淹沒。
“這就是現在的綜藝常態?”蘇澈關掉平板,隨手翻了翻桌上的“藍星綜藝市場報告”——數據顯示,近一年上線的32檔音樂綜藝中,28檔包含“遊戲競技”“情感互動”環節,19檔明確將“cp營銷”作為核心賣點,真正聚焦“唱功比拚”的純音樂綜藝,數量為0。報告末尾的觀眾調研更刺眼:72的觀眾表示“對綜藝裡的遊戲、炒cp感到疲勞”,68的受訪者“想看到純粹的歌手比拚,聽好歌”。
他想起工作室的林曉——去年憑《後來》火遍藍星,卻因為拒絕在綜藝裡炒cp、不願參與遊戲環節,被多家綜藝邀約拒之門外;還有之前在《生命的價簽》soundtrack裡合作過的獨立音樂人阿哲,唱功紮實卻沒流量,發了三首原創歌曲都沒人關注,隻能靠跑酒吧駐唱維持生計。“明明有那麼多有實力的歌手,卻隻能在綜藝裡當‘遊戲工具人’,靠炒cp博眼球——這不是音樂綜藝該有的樣子。”蘇澈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綜藝市場空白:純唱功、無作秀的音樂競技。”
“蘇總,您找我們?”下午三點,工作室的核心成員都聚到了會議室,李薇抱著綜藝市場的數據報表,張嵐手裡拿著幾家平台的綜藝邀約全是“遊戲+cp”模式),連剛結束《三國》後期工作的周明,也被蘇澈臨時叫了過來。
蘇澈把平板放在會議桌上,調出《星光派對》的片段,語氣帶著篤定:“我想做一檔不一樣的音樂綜藝——沒有遊戲,沒有cp炒作,隻聚焦‘純唱功比拚’。讓歌手站在舞台上,靠歌聲說話,觀眾隻憑耳朵投票,不管他是不是流量,有沒有話題。”
會議室裡瞬間安靜下來,李薇先開口:“蘇總,我查過數據,藍星近五年沒做過純唱功綜藝了。平台方說‘太單調,沒爆點’,之前有公司試過做小規模的《歌手挑戰賽》,因為沒有遊戲和cp,收視率墊底,播了3期就停了……”
“收視率墊底,不代表觀眾不喜歡,是沒做對。”蘇澈打斷她,打開自己的筆記,“之前的《歌手挑戰賽》為什麼失敗?因為他們選的歌手一半是流量愛豆,唱功不過關,還硬要飆高音;賽製設計也混亂,一會兒評委打分,一會兒粉絲投票,根本沒做到‘純粹’。我們要做的,第一,選角隻看唱功,不看流量,不管是成名歌手還是素人音樂人,隻要唱得好就有機會;第二,賽製簡單直接,踢館、補位、大眾聽審團投票,全程聚焦舞台演唱;第三,舞美、後期全為‘聽歌’服務,不搞花裡胡哨的特效,鏡頭多給歌手的演唱細節,少給無關的互動。”
周明眼前一亮,他拍了拍桌子:“我支持!之前拍《三國》,我們靠‘尊重曆史’打破了流量魔咒,現在做綜藝,一樣能靠‘尊重音樂’走出新路。觀眾不是不喜歡純粹的東西,是沒人敢做、沒人做好——你看《生命的價簽》,沒有流量明星,不也靠真實火了?”
張嵐還是有些猶豫:“可平台那邊……之前我們談《三國》的版權時,平台就說‘純品質路線風險高’,要是綜藝再做純唱功,他們會不會不接?”
“平台不接,是因為他們沒看到‘純粹’的價值。”蘇澈打開係統界麵,心裡默念“希望能有綜藝策劃的支持”——話音剛落,淡藍色的光膜突然彈出提示:【檢測到宿主發現綜藝市場空白,提出“純唱功音樂綜藝”創新方向,符合“文化品質傳承”理念,解鎖“綜藝策劃全案”功能!】
光膜上瞬間展開一份詳細的《歌手·當打之年》藍星版)策劃案,從賽製設計、選角標準到舞美方案、宣發策略,一應俱全:
賽製核心:邀請8位“實力歌手”作為首發陣容涵蓋流行、搖滾、民謠等不同風格),每兩周進行一次“踢館賽”——3位素人小眾音樂人挑戰首發,大眾聽審團1000人,涵蓋不同年齡、職業,無粉絲群體)現場盲聽投票,票數最低的歌手淘汰,踢館成功的歌手補位;最終總決賽采用“歌王爭霸賽”,歌手演唱3首不同風格的歌曲,由聽審團+專業音樂人評審5位,均為音樂製作人、聲樂教授,無流量藝人)共同投票選出“年度歌王”。
選角標準:明確“三不選”——流量愛豆無專業唱功認證者)不選、靠綜藝炒作出名者不選、拒絕唱原創隻唱口水歌者不選;優先邀請“有代表作但缺乏曝光”的實力派歌手如林曉、阿哲)、“深耕小眾領域的音樂人”如民謠歌手、歌劇演員)、“素人裡的唱功黑馬”通過線下海選選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舞美與後期:舞台設計簡約大氣,以“聲光電服務歌聲”為原則——無複雜遊戲道具,主舞台用“環形聲廊”設計,確保聽審團和觀眾能聽到最真實的音質;後期剪輯“去娛樂化”,刪除所有歌手後台互動的無關片段,隻保留“演唱前的準備如和樂隊溝通編曲)”“演唱過程”“投票結果公布”三個環節,字幕重點標注“歌手的演唱技巧如真假聲轉換、氣息控製)”“歌曲創作背景”,而非“藝人八卦”。
“有了這個策劃案,平台那邊就好談了!”蘇澈把策劃案投影到屏幕上,指著“市場調研”部分,“係統給出的數據顯示,藍星2545歲的‘品質觀眾’群體,近一年對綜藝的付費意願增長了40,他們正是‘純唱功綜藝’的核心受眾。而且,我們可以承諾‘不搞流量營銷,不買熱搜’,靠節目質量吸引自然流量——就像《生命的價簽》,靠口碑逆襲。”
團隊成員們看著詳細的策劃案,之前的顧慮漸漸消散。李薇翻到“招商方案”部分,眼睛一亮:“策劃案裡還提到‘品牌聯動’——可以和音響品牌、耳機品牌合作,打造‘沉浸式聽歌’場景,甚至可以聯合瓷坊做‘歌手主題瓷杯’如印上歌手的代表作歌詞),這些都是‘品質路線’的招商亮點,比炒cp的綜藝更吸引高端品牌。”
瓷坊老師傅聽說要做音樂綜藝,特意趕過來,手裡拿著一個剛燒好的“音樂主題瓷盤”——盤麵上用青花繪製了麥克風和五線譜,邊緣刻著“好歌如瓷,越品越醇”。“要是綜藝需要周邊,我隨時能燒!”老師傅笑著說,“比如給每個歌手定製‘專屬瓷牌’,上麵刻著他們的代表作,觀眾投票後能兌換,既好看又有紀念意義,比那些塑料應援物強多了!”
老周也從醫院發來消息,說病友群的阿姨們“早就想看純唱歌的綜藝了”:“之前看那些綜藝,全是年輕人打鬨,我們根本看不懂,要是有蘇總做的綜藝,隻聽歌、投票,我們肯定追!”
接下來的一周,蘇澈帶著策劃案拜訪了三家長視頻平台。某平台的內容總監看完策劃案,猶豫道:“純唱功、無遊戲、無cp……確實創新,但我們擔心‘話題度不夠’,畢竟現在的綜藝都靠熱搜引流。”
“話題度,不一定靠炒cp。”蘇澈打開平板,播放了一段林曉在錄音棚裡清唱《後來》的片段無修音,隻有鋼琴伴奏),“這段視頻在我們工作室的賬號上,沒有任何營銷,播放量破了500萬,評論裡全是‘想聽林曉在舞台上這麼唱’‘好久沒聽到這麼乾淨的歌聲了’——這就是‘純粹’的話題度。觀眾不是不需要好內容,是我們沒給他們足夠的好內容。”
他又指著策劃案裡的“素人踢館”環節:“我們計劃在全國搞10場線下海選,尋找‘民間唱功高手’——比如酒吧駐唱的歌手、音樂學院的學生、甚至是喜歡唱歌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和歌聲,本身就是話題。之前《生命的價簽》裡的老周、小宇,都是普通人,卻成了電影的核心話題,綜藝也一樣。”
平台總監沉默了片刻,最終點頭:“我們願意賭一把!就按你的策劃案來,平台給‘a級資源’支持,要是前期數據好,立刻升級成‘s級’!”
消息傳到網上,蘇澈要做純唱功綜藝話題迅速衝上熱搜,網友們的期待聲刷屏:
“終於!不用再看綜藝裡的遊戲和cp了!隻想安安靜靜聽好歌!”
“希望蘇總能說到做到,彆最後又加遊戲環節——相信你的品質路線!”
“提名林曉!她的《後來》清唱太絕了,一定要上這個綜藝!”
“要是能看到小眾音樂人有舞台,我願意每周守著看!”
當天晚上,係統的淡藍色光膜再次亮起,金色的文字帶著“創新認可”的溫度:
【檢測到宿主推出“純唱功音樂綜藝”創新方案,解鎖“綜藝策劃全案”,獲得平台支持與觀眾期待,填補藍星綜藝市場空白,觸發“綜藝創新”聲望結算……】
【結算完成:獲得聲望值點,當前聲望值累計點!】
【“綜藝創新”後續權限更新:
1.解鎖“綜藝資源對接”綠色通道:係統自動匹配優質合作方——音響品牌“藍星之聲”主動提出獨家冠名,提供專業音響設備;線下海選場地全國10個城市的音樂廳)免費提供;
2.觸發“歌手報名熱潮”:上線24小時內,近500位歌手報名含林曉、阿哲等實力派,及多位小眾音樂人),係統自動生成“唱功評估報告”,輔助選角;
3.獲得“國家廣電總局”“文化創新項目”扶持資金8000萬元,用於綜藝製作與宣發,確保“純唱功”路線不被商業因素乾擾。】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