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實驗小學的校門口,初冬的晨光裡飄著淡淡的桂花香。原本普通的宣傳欄,此刻被改造成了“文化長廊”——王桂英團隊用剪紙工藝複刻了《三國》赤壁戰船和《紅樓》瀟湘竹影,陳老師傅燒製的青瓷小擺件擺在展台上,刻著“桃園三結義”“黛玉葬花”的紋樣,連廊柱上都纏著學生們提前畫的《三國》人物漫畫,整個校園透著一股“古意與童真”的交融感。
今天是“青少年文娛教育計劃”的啟動儀式,蘇澈穿著簡單的白色襯衫,袖口依舊彆著那枚青花瓷紐扣,正和教育部的李司長、學校的張校長一起,在教室外查看課程準備情況。透過玻璃窗,能看到教室裡的課桌上擺著特殊的“教材”:《三國:互動版》的精簡劇本、《紅樓》動漫的分鏡手稿,還有一遝遝空白的剪紙和迷你青瓷陶土——這是為“影視鑒賞課”和“文學創作課”準備的教具。
“之前調研時,不少老師反映‘傳統文化課太枯燥,學生坐不住’。”李司長指著教室裡正在調試設備的老師,“現在用《三國》互動版當教材,讓學生自己選劇情,再分析曆史細節,應該能提起他們的興趣。”
蘇澈點點頭,目光落在講台旁的展架上——那裡擺著老周整理的“《三國》曆史考據手冊”,裡麵貼著徐州漢墓出土的箭簇照片、漢代軍服複原圖,還有老周用紅筆寫的批注:“赤壁火攻的船,不是電影裡的‘大帆船’,是有‘樓櫓’的蒙衝鬥艦”。“這是老周特意為學生整理的,他說‘要讓孩子知道,故事裡的每一個細節,都有曆史的根’。”
正說著,教室裡傳來一陣笑聲。原來是五年級2)班的學生圍著王老師,看她展示《紅樓》動漫裡的蘇繡服飾分鏡。王老師拿著一張黛玉的服飾手稿,指著袖口的紋樣說:“你們看,黛玉這件‘掐牙背心’的梅花紋,用的是蘇繡裡的‘虛實針’,針腳要細到像頭發絲,這樣動畫裡衣服飄動時,紋樣才會自然——這就是非遺的魅力。”
“王老師,我能試試剪一個黛玉的剪紙嗎?”紮著馬尾的小雨舉著手,眼裡滿是期待。她昨天在《紅樓vr體驗館》體驗過剪紙互動,回家後還讓媽媽買了紅紙練習。
王老師笑著點頭,從教具袋裡拿出紅紙和剪刀:“當然可以,咱們這節‘文學創作課’,就先從剪紅樓人物開始,剪完再寫一段你眼裡的黛玉故事,好不好?”
蘇澈和李司長走進教室時,學生們正圍在一起動手剪紙。小雨拿著剪刀,小心翼翼地剪著黛玉的裙擺,旁邊的男生小宇則在剪“趙雲”,他還特意在趙雲的鎧甲上加了自己畫的“龍紋”:“蘇叔叔,我覺得趙雲的鎧甲應該更威風,所以加了龍紋,這樣他救阿鬥的時候更帥!”
蘇澈蹲下來,看著小宇的剪紙,笑著說:“想法很棒!不過趙雲是漢代的將軍,漢代鎧甲上的紋樣多是‘雲氣紋’,龍紋在當時很少用——咱們可以在剪紙旁邊加個小注釋,說明你為什麼加龍紋,這樣既保留你的創意,又能學到曆史知識,好不好?”
小宇眼睛一亮,立刻拿起鉛筆在剪紙旁寫字:“我加龍紋是因為趙雲很勇敢,像龍一樣厲害,漢代鎧甲常用雲氣紋。”蘇澈摸了摸他的頭,心裡暖暖的——這正是計劃的初衷: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他們在創作中主動了解文化,培養原創意識。
啟動儀式結束後,“影視鑒賞課”正式開課。老師先播放了《三國:互動版》裡“劉備安撫流民”的片段,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為什麼劉備要先安撫流民,再對抗曹操?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第一組的學生很快有了答案,組長小軒站起來說:“我選安撫流民!因為《三國誌》裡說劉備‘以人為本’,而且流民如果沒人管,會餓肚子,就算打贏了曹操,也不是好將軍。”他還拿出老周的考據手冊,指著裡麵的“漢代流民安置政策”說:“我昨天看了這本手冊,知道漢代有‘屯田製’,劉備可能是想讓流民種地,有飯吃。”
老師讚許地點點頭,又問:“那大家覺得這段互動劇情,比單純看電視劇好在哪裡?”
“能自己選!”小雨舉手說,“我第一次選了‘直接抗曹’,結果流民跟著打仗,很多人受傷了,我覺得很後悔;第二次選了‘安撫流民’,看到流民給劉備送糧食,覺得很溫暖——這樣我就記住了‘以人為本’的道理。”
教室外,老周由兒子推著輪椅,正透過窗戶看著裡麵的場景。他手裡拿著一個青瓷小杯,是陳老師傅為課程燒製的“三國人物杯”,杯身上刻著小軒剛才提到的“屯田製”示意圖。“蘇小子,你看孩子們多認真,比我們當年背書有意思多了。”老周的聲音裡滿是欣慰,“我病友群裡的退休曆史老師,都想來當誌願者,給孩子們講三國故事呢。”
蘇澈接過老周手裡的青瓷杯,指著杯身上的示意圖:“陳師傅考慮得真周到,把曆史知識刻在杯子上,孩子們用的時候還能複習。接下來我們還會請侗族的石爺爺來學校,教孩子們唱侗族大歌裡的‘曆史小調’,讓他們用音樂記住文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天下午,學校的“非遺手工課”也熱鬨起來。陳老師傅的徒弟帶著迷你陶土和窯爐模型,教學生們做“青瓷小擺件”。小宇捏了一個“赤壁戰船”,雖然船身有些歪,但他特意在船帆上刻了“漢”字:“我要把它送給我爸爸,他總說我不愛學曆史,現在我要告訴他,三國故事可有意思了!”
小雨則捏了一個“黛玉葬花”的青瓷擺件,花鋤是用細陶土捏的,還沾了一點褐色的“泥土”顏料):“我想把它放在書桌前,每次看到它,就想起黛玉的《葬花詞》,以後我還要讀完整版的《紅樓夢》。”
一周後,“青少年文娛教育計劃”的首批反饋數據出來了:江城實驗小學的學生,課後借閱《三國》《紅樓夢》的人數比之前多了3倍,有80的學生表示“想了解更多非遺知識”,還有學生主動提交了自己寫的“紅樓小故事”“三國新劇情”——其中小宇寫的《趙雲教我懂勇敢》,還被選中刊登在學校的校刊上。
教育部的李司長特意來到學校,看著學生們展示的剪紙、青瓷擺件和作文,對蘇澈說:“這個計劃太成功了!我們打算把它納入全國中小學課程體係,明年在10個省市推廣,還要請澈心文娛的團隊幫忙培訓老師,把《三國》《紅樓》的文化資源和教學結合得更緊密。”
蘇澈看著操場上正在玩“三國角色扮演”的學生——小宇穿著自製的“趙雲鎧甲”紙板做的),小雨穿著“黛玉漢服”媽媽的圍巾改的),他們圍著老周,聽老周講“官渡之戰”的故事,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像給文化的種子鍍上了金邊。
“其實我們沒做什麼。”蘇澈笑著說,“隻是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看到文化不是枯燥的課本,是能剪出來、捏出來、寫出來的有趣故事——隻要他們願意靠近,文化的種子自然會在心裡發芽。”
喜歡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請大家收藏:()穿成窮學生,我用老歌火遍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