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決戰的餘波,如同投入池水的巨石,漣漪持續擴散,徹底改變了天下的格局。靖南王楚驍之名,攜大勝虎賁軍之威,真正響徹寰宇,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反王,而是擁有了逐鹿中原資格的強大勢力。
龍潛城,如今已更名為“承天”取“承天景命”之意,作為靖南政權的都城,一派萬象更新的氣象。城牆在原有基礎上再次加固擴建,城內宮室、官署、市坊、工坊區劃分明,流民得到安置,商路逐漸恢複,一種亂世中難得的生機與秩序正在孕育。
楚驍並未沉醉於勝利的喜悅,他深知根基未穩,強敵環伺。在張掖、程青已從江南秘密抵達)以及新近投奔的一些原朝廷能吏的輔佐下,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內政,夯實王業之基。
正式開府建製:設立“尚書省”,下分吏、戶、禮、兵、刑、工六曹,初步搭建起中央行政架構。張掖領尚書令,總攬軍政;程青任戶曹尚書,掌管財政、戶籍、稅收;原俚人聯盟大首領岩鷹受封鎮南公,領兵曹侍郎,統轄俚兵及部分步兵。
·厘定律法:頒布《靖南新律》,廢除了趙元庚時期的諸多酷法苛稅,強調“約法省禁,與民休息”,明確保護私有財產,鼓勵墾荒,規範軍功授田製度,贏得了士紳百姓的廣泛支持。
·招賢納士:《招賢令》效果顯著,不僅吸引了中原不得誌的文人謀士,更有許多精通水利、農桑、工巧的實乾之才前來投效,人才儲備初見規模。
軍事方麵:
·軍隊整編:以原聯軍骨乾為基礎,吸納部分歸附的朝廷降兵及新募士卒,正式組建“靖南軍”。下設前、後、左、右、中五軍,分彆由張掖、岩鷹等將領統率。水師獨立成軍,由滄任水師都督。
·技術革新與量產:匠作監升格為“軍器監”,魯昆任監正。設立火炮司、火銃司、弩機司、舟船司等,集中力量攻關技術瓶頸,推行標準化生產。新型“靖南銃”燧發槍雛形)開始小規模試製,火炮的射程與可靠性也在不斷提升。
·軍屯與府兵深化:在控製區內大力推行軍屯,讓士兵閒時耕種,以減輕後勤壓力。府兵製進一步完善,形成了一套集征兵、訓練、作戰、授田於一體的體係,保證了兵源的穩定與戰鬥力。
楚驍站在承天城新建的王宮高台上,俯瞰著逐漸恢複生機的城市和遠處操練的軍隊,目光沉靜。南方已基本平定,但北方的趙元庚雖遭重創,仍據有廣袤的中原和京城,更有漠北狄人蠢蠢欲動。他知道,休養生息的時間不會太多。
就在楚驍致力於整合南方之際,北方的局勢也在急劇變化。
西州世子麴智盛率領曆經血戰、急需休整的鐵鷂子主力,攜帶著楚驍支援的大量糧草軍械,踏上了返回西州的歸途。然而,他們尚未抵達玉門關,便接到了來自西州的緊急軍情——
狄王阿史那咄吉在左賢王阿史那賀魯的不斷慫恿和“玉門大捷”的刺激下,終於下定決心,儘起王庭精銳,並聯合多個依附部落,號稱二十萬鐵騎實際兵力約八萬),再次大舉南下!其兵鋒首要目標,直指因徐穆殉國、守軍損失慘重而防禦虛弱的玉門關!同時,另一支偏師則威脅西州東境重鎮瓜州!
西州王麴文泰壓力巨大,一邊緊急動員全國兵力,向玉門關和瓜州增援,一邊連連派出信使,催促麴智盛儘快回師!
麴智盛聞訊,歸心似箭。他下令部隊拋棄不必要的輜重,輕裝疾進。
“全軍聽令!日夜兼程,馳援玉門!絕不能讓徐將軍和玉門關將士的血白流!絕不能讓狄人踏破我們的家園!”麴智盛的聲音在隊伍中回蕩,充滿了決絕。
五千鐵鷂子,帶著征戰後的疲憊,更帶著保衛家園的堅定意誌,如同歸巢的猛虎,向著西北方向,卷起漫天煙塵,疾馳而去。北方的天空,再次被戰爭的陰雲籠罩。
南方雖定,但並非鐵板一塊。原嶺南、荊湖部分地區,仍有不少擁兵自重、觀望風向的地方豪強和潰散的朝廷殘兵,占據山嶺險要,不時襲擾地方。
楚驍決心在北上之前,徹底肅清後方,打通與江南程青勢力的直接聯係。
一係列針對性的清剿作戰隨即展開。這些戰鬥規模不如三江口大戰宏大,卻同樣考驗著靖南軍的組織、戰術與耐力。
盤踞在雲霧山,擁兵數千,自稱“鎮南將軍”的地方豪強劉霸。
靖南軍出動左軍一萬,由岩鷹副將率領。此戰,靖南軍並未強攻山險,而是采取了“圍困為主,攻心為上”的策略。大軍封鎖所有下山通道,切斷其水源與糧道,同時不斷用弓箭向山上射去勸降信和公告,宣布隻誅首惡,脅從不問,並公布靖南王的安民、授田政策。
圍困半月,山上糧儘,軍心渙散。劉霸試圖趁夜突圍,遭靖南軍預設的伏兵迎頭痛擊,劉霸被陣斬,餘眾皆降。
活動在荊南水道,以原朝廷水師潰兵為主的“翻江幫”,擁有大小船隻數十,劫掠商旅,阻斷水路。
水師都督滄親率艦隊圍剿。靖南水師裝備精良,戰法嚴整,絕非烏合之眾可比。滄采取分進合擊戰術,以大型戰船正麵壓迫,黎母峒快船側翼迂回,利用火箭和弩炮遠距離攻擊。一番激戰,“翻江幫”主力戰船被焚毀大半,幫主被俘,餘部星散,荊南水道遂通。
流竄於贛西丘陵地區的原虎賁軍潰兵集團,約兩千人,戰鬥力較強,為害甚烈。
楚驍派出中軍一部五千人,由張掖親自指揮,並配屬一個都的神機銃手。張掖利用兵力優勢,分路進剿,驅趕其進入預設的平坦地帶。隨後,神機銃手在刀盾兵掩護下,進行輪番齊射,潰兵集團從未見過如此密集的火力,陣型大亂,騎兵隨後掩殺,一戰即潰,大部被殲。
通過一係列高效、精準的清剿作戰,靖南政權有效地控製了新占領區,恢複了地方秩序,並將影響力輻射至更廣闊的區域。通往江南的道路基本打通,與程青領導的“互助同盟”聯係更加緊密,為下一步的戰略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疆漸定,王業初成。楚驍的目光,已然越過長江,投向了那片更加廣闊、也更加紛亂的中原大地。他知道,與趙元庚的最終對決,與狄人的恩怨了結,都已不再遙遠。承天城內的靖南王,磨劍秣馬,靜待風雲再起之時。
喜歡喋血江山:從邊陲狼煙到九五之尊請大家收藏:()喋血江山:從邊陲狼煙到九五之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