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後,霸陵大營旌旗招展,營門大開。劉協在徐晃及虎賁精銳的護衛下,風塵仆仆卻神采奕奕地返回了大營。
以司空楊彪為首,鐘繇、士孫瑞、賈詡等文武重臣,以及楊奉、馬騰、張濟等將領,早已在營門外列隊恭迎。
“臣等恭迎陛下凱旋!陛下萬歲!”眾人齊聲高呼,聲震四野。場麵隆重,言語間皆是恭維天子西征涼州、擊破韓遂的赫赫武功。
劉協笑著擺手,與眾人一同進入中軍大帳。然而,剛一落座,帳內的氣氛便從表麵的歡慶轉為了一絲凝重。
楊彪率先出列,臉上帶著後怕與擔憂,躬身道:
“陛下!老臣……老臣萬死!陛下親冒矢石,深入險地,雖天威浩蕩,克定涼州,然萬金之軀,關乎社稷存續,豈可屢屢以身犯險?若有差池,臣等萬死難贖其罪啊!還請陛下日後務必以龍體為重,坐鎮中樞,運籌帷幄即可!”
鐘繇、士孫瑞等人也紛紛附和,言辭懇切,雖為臣子,卻帶著長輩般的關切與責備。
劉協聽著眾人的“埋怨”,隻是笑嘻嘻地掏了掏耳朵,一副渾不在意的模樣。
待眾人說完,楊彪神色一肅,再次開口,這次卻是請罪:
“陛下,此外,老臣要彈劾侍中楊修!身為近臣,扈從陛下西征,未能儘到規諫之責,致使陛下涉險,此乃失職大過!請陛下革去其侍中之職,以示懲戒!”
一旁的楊修聞言,立刻低下頭,不敢言語。
劉協哈哈一笑,擺了擺手:
“哎呀,司空言重了!德祖此次隨朕西行,表現甚佳!雖說身手嘛……是差了點意思,被嚇得夠嗆,但忠勇之心可嘉!是朕偏要帶他去的,豈能怪他?非但無過,反而有功!”
他目光掃過楊修和鐘繇,繼續道:
“此次能說動馬騰將軍棄暗投明,共擊韓遂,鐘繇大夫深入虎穴、陳說利害是首功!楊修臨機決斷,獻策詐降李傕,助我軍大破其精銳,亦是功不可沒!這些功勞,朕都記著呢!待攻下長安,一並敘功封賞!”
楊彪見天子如此維護楊修,並明確表功,心中雖仍擔憂,卻也鬆了口氣,不再多言,躬身道:“陛下聖明。”
此時,馬騰出列,命人呈上一個木匣,打開後,裡麵正是經過硝製、麵目猙獰的李彆人頭。
“陛下,此乃逆賊李傕族弟、助紂為虐之李彆首級!已於七日前,依計誘其出城,圍而殲之!”
劉協看了一眼,點了點頭,饒有興趣地問:“哦?這麼快就得手了?具體是如何辦的?說與朕聽聽。”
馬騰恭敬回道:“全賴陛下洪福與司空大人運籌!乃是楊侍中定下詐降之計,由末將遣子馬休持降書入長安為質取信李傕,楊太尉居中調度,楊奉將軍配合佯動,方誘得李彆率精銳出城,得以一舉殲之!”
劉協聞言,眼中一亮,笑道:“好!好一個連環計!楊司空老成謀國,調度有方!朕讓你監國,真是選對人了!馬將軍深明大義,親冒風險,亦是功勳卓著!”
楊彪連忙謙辭:“老臣惶恐!此皆陛下天威所向,將士用命之功,老臣豈敢居功!”
“誒,有功就是有功,不必過謙!”劉協心情大好,對一旁的劉艾道:“劉艾,都詳細記下!楊司空、馬將軍、楊侍中、鐘大夫……所有人的功勞,一件不許漏!待克複長安,朕要重重封賞!”
“臣遵旨。”劉艾躬身應道。
劉協伸了個懶腰,感覺休息得差不多了,正準備召集眾將,商議總攻長安的具體部署,忽然帳外侍中高聲稟報:
“啟稟陛下!營外有使者求見,自稱乃河內太守張楊遣來,有要事稟奏陛下!”
劉協聞言,微微一怔,隨即露出感興趣的神色:“張楊?張稚叔?他倒是消息靈通。宣他進來吧,朕倒要看看,給朕帶來了什麼消息。”
帳內眾人也紛紛收斂心神,目光投向帳門,好奇這位一直駐守河內的地方實力派,在此刻派來使者,究竟意欲何為。
帳簾掀開,一名身著整齊官服、儀容端正、一看便是久曆官場的中年文士穩步走入,來到帳中,對著禦座上的劉協大禮參拜,聲音清朗:
“臣,河內太守麾下從事董昭,奉我主之命,特來拜見陛下,恭祝陛下萬歲!我主張太守聞聽陛下龍馭西歸,克定逆亂,欣喜萬分,特遣臣前來,呈上勤王之意,願率河內之兵,供陛下驅策,共襄複漢盛舉!”
他這番話說完,帳內不少將領,如張濟等,都忍不住發出低低的嗤笑聲。張濟更是直接開口道:
“董從事,你家張太守這勤王之心,來得可真是時候啊!陛下如今掃平雍涼在即,長安指日可下,他這才想起來要勤王?早乾嘛去了?”
其他文臣武將也紛紛麵露譏誚之色,覺得張揚此舉頗有投機取巧、摘取勝利果實之嫌。
董昭麵對眾人的嘲諷,臉上並無窘迫,反而拱手向四周環揖,高聲辯解道:
“諸位將軍、諸位明公!此言差矣!非是我主張太守不願早來,實是陛下天威赫赫,用兵如神,進展之神速,遠超我等預料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轉向劉協,語氣誠懇中帶著恰到好處的恭維:“陛下明鑒!當初我主在河內,最早聽聞陛下聖駕抵達新豐,便欲起兵來迎。然河內地處要衝,毗鄰袁紹、曹操等強藩,兵戈之地,豈敢擅離?”
“故遣臣星夜兼程,欲至新豐請示陛下旨意。孰料臣剛到半路,便聞陛下已東進華陰!臣隻好轉道華陰,可等臣趕到華陰,陛下又已揮師西進,大破李傕於霸陵!”
“臣一路追趕陛下旌旗,直至今日方得覲見天顏!陛下月餘之間,連戰連捷,掃蕩群醜,此等雷霆之勢,古之明君亦不過如此!我主在河內,是欲勤王而無門,欲效忠而追不及啊!”
他這番說辭,表麵上是在叫屈辯解,實則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劉協軍事能力和輝煌戰績的由衷讚歎與推崇。
帳內眾將聽了,雖然覺得張揚還是滑頭,但董昭這番馬屁,確實拍得讓人舒服,不由得都麵露得色,與有榮焉。
劉協坐在上麵,聽著董昭這通既解釋了遲來原因、又狠狠誇讚了自己的話,心裡也十分受用,臉上的笑意更濃了,擺了擺手道:
“好了好了,董卿平身吧。張太守有心了,朕心甚慰。”
董昭這才鬆了口氣,謝恩起身。
劉協饒有興致地問道:“董卿,張太守河內郡,如今有多少兵馬?糧草輜重可還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