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試圖驅趕民夫上城助守,但劉協以強硬手段回應,非但沒能緩解守城壓力,反而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引發了城內更深的怨恨和恐慌。
李傕見此法無效且徒增惡名,隻得作罷,隻能依靠殘存的嫡係部隊,苦苦支撐,敗亡的氣息已彌漫在整個長安城的上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決戰前夕的氣氛愈發凝重之時,一日,揚烈將軍楊奉興衝衝地前來中軍大帳稟報:
“陛下!喜訊!臣的兩位舊部,白波軍統帥韓暹、胡才,已率五千精銳,日夜兼程,趕來勤王!現已抵達霸陵大營之外!”
劉協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化為玩味的笑意:
“哦?韓暹、胡才?朕記得楊將軍曾言,已去信招攬他們。沒想到他們來得倒是及時,正好趕上這收官之戰。宣他們進來吧,朕倒要見見這兩位‘白波豪帥’。”
“諾!”楊奉領命,連忙出帳去引見。
不多時,帳簾掀開,楊奉領著兩名將領走入大帳。
為首一人身形魁梧,麵色黝黑,豹頭環眼,滿臉橫肉,穿著一身不甚合體的皮甲,腰挎環首刀,正是韓暹。
另一人稍顯瘦削,但眼神閃爍,透著一股精悍狡黠之氣,乃是胡才。
這兩人昔日縱橫河東、河內,打家劫舍,嘯聚山林,也是稱霸一方的草頭王,自有一股凶悍匪氣。
然而,此刻一踏入這中軍大帳,感受到帳內肅殺凝重的氣氛,看到兩旁肅立的那一乾西涼宿將——段煨麵色沉靜如淵,張濟眼神銳利如鷹,尤其是剛剛立下大功,渾身煞氣未散的龐德如同鐵塔般矗立一旁……這些百戰餘生的西涼悍將,身上散發出的那種從屍山血海中淬煉出的冰冷殺意,瞬間將韓暹、胡才那點所謂的“匪氣”衝得七零八落。
畢竟白波軍劫掠河東,也不過是不高興就殺人,而這些西涼武夫,那可真是不殺人就不高興,這是根本上的差彆。
兩人頓時覺得呼吸一窒,原本挺直的腰杆不自覺地微微佝僂了幾分,眼神也不敢再亂瞟,規規矩矩地跟著楊奉,來到禦前,學著剛才看到的禮節,有些笨拙地躬身抱拳,聲音都帶著幾分不自然的緊張:
“末將韓暹胡才),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他們的口音帶著濃重的河東土腔,舉止也遠談不上優雅,在這群要麼是世家出身、要麼是久經沙場的正規將帥中間,顯得格格不入,如同誤入猛虎領地的土狼。
劉協將這一切儘收眼底,心中覺得有些好笑,麵上卻不動聲色,平和地問道:
“二位將軍遠來辛苦。一路行軍可還順利?麾下兒郎們狀態如何?”
韓暹咽了口唾沫,努力讓自己的聲音平穩些:“回陛下!托陛下洪福,一路順利!兒郎們聽說為陛下勤王,打長安都憋著股勁呢!”
話說得磕磕絆絆,但意思倒也表達到了。
胡才也連忙補充道:“是!陛下,我等接到楊大哥……不,楊將軍的信,就立刻點齊兵馬,輕裝簡從,一路不敢耽擱,就怕趕不上為陛下效力!”
劉協點了點頭,勉勵道:“好!二位將軍深明大義,主動勤王,其心可嘉!如今長安克複在即,正是用人之際。二位來得正是時候!暫且將兵馬歸於楊奉將軍節製,且當個軍司馬,休整一日,後日便隨朕一同,總攻長安!”
“末將遵命!”韓暹、胡才如蒙大赦,連忙應諾。
劉協又對楊奉吩咐道:“楊將軍,好生安置韓、胡二位將軍及其部眾,供給酒食,讓他們養精蓄銳,準備建功立業!”
“末將明白!”楊奉領命,帶著兩位還有些拘謹的舊部退出了大帳。
帳內眾將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嘴角大多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
在這些真正的職業軍人看來,韓暹、胡才帶來的所謂“精銳”,不過是群烏合之眾,打打順風仗、壯壯聲勢尚可,真要打硬仗,恐怕指望不上。
不過,天子既然接納了他們,多一份力量總歸是好事,至少可以充作攻城時的輔兵或預備隊,減少一些主力部隊的消耗。
喜歡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請大家收藏:()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