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雞肋_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4章 雞肋(1 / 2)

諸葛瑾在襄陽館驛下榻的第二日,便有訪客絡繹不絕。消息傳開,荊襄之地的名士才俊聞風而動,紛紛以“拜謁天使”、“請教朝堂事宜”為名前來拜訪。

這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隱士龐德公、名滿江漢的黃承彥,也有才華橫溢的青年士子如孟建孟公威、石韜石廣元等。

他們表麵上是對朝廷使者表示敬意,實則言語間多有試探,核心目的無非是想通過諸葛瑾這位天子近臣,搭上通往長安朝廷的門路,為自己或家族子弟謀求一個更好的仕途前景。

尤其是龐德公,把自己那位名為龐統的子侄誇得天花亂墜,完全沒有隱士高人的風範,估計也是看現在有個好機會,之前荀攸他們一步登天,他們也想插上一腳。

畢竟,留在荊州,仕途天花板肉眼可見,若能進入中央,則前途無量。

麵對如此多熱情的士人,諸葛瑾雖感壓力,卻始終保持著溫和謙遜、不卑不亢的態度。

他深知自己使命在身,不宜過度介入地方人事,更不能輕易許諾。

對於眾人隱晦的請托,他大多巧妙地引導至正規渠道,建議他們可向主管官員銓選的尚書令鐘繇投遞行卷、陳述才學,並承諾自己返回長安後,會酌情向鐘繇提及荊襄之地人才濟濟的情況。

這番應對既未越權,又給了對方希望,顯得十分得體。

在與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交談中,結合前日的觀察,諸葛瑾對荊州內部錯綜複雜的派係關係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首先是劉表的牧繼承人之爭,劉表有二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蔡瑁、張允等掌握軍權的蔡氏家族全力支持年幼但更易控製的劉琮。

而荊州本土大族如黃家,黃承彥家族,與蔡家並非一心。以及部分元老則更傾向於年長且為人寬厚的劉琦。

劉表的侄子、鎮守江夏的驍將劉磐,則與支持劉琦的黃家等勢力關係更為密切。

如蒯家這般,既有深厚地方根基,又渴望中央晉升通道的家族,對朝廷態度最為積極。

而更多的地方豪強和士人,則顯得更為現實,他們習慣於依附最強勢力。

如今朝廷聲勢漸起,大軍即將陳兵宛城南陽,展現出重返中原的勢頭,這些人便開始暗中盤算如何向朝廷靠攏,其見風使舵的本性,比諸葛瑾初時想象的更為明顯。

梳理清楚這些情況後,諸葛瑾意識到,要穩定荊州,確保劉表在朝廷東征和未來圖謀漢中時保持合作或至少中立,關鍵在於處理好其兩個兒子的繼承問題,化解內部爭端,避免荊州因內亂而失控,或被某一派係如蔡氏徹底綁架。

他連夜奮筆疾書,寫就一封密奏,派人快馬送往長安,呈報天子劉協。

在奏疏中,他詳細分析了荊州派係情況,並提出了一條“明升暗分,以爵位換穩定”的策略:

“臣瑾謹奏,荊州之要,在於劉景升二子琦、琮之爭。蔡氏擁琮而忌琦,本土士族多附琦而疑蔡氏,此乃荊州內患之源。若處置不當,恐生變亂,殃及討逆大局。”

“臣愚見,陛下可施恩於劉表,主動加恩其子,以示朝廷優渥宗親、看重荊州之心。可冊封劉琮為江夏縣侯,劉琦為宛城縣侯。”

“江夏乃荊州江東門戶,富庶重要;宛城乃南陽郡治,北通中原,地位關鍵。如此封賞,名位尊崇,劉表必感念天恩。”

其深意在於將兩位世子之封地分隔開來。江夏毗鄰蔡氏勢力範圍,亦可牽製江東。

宛城則靠近朝廷未來即將經營的南陽前線,便於施加影響。如此,既可暫時平息其內部爭嗣之議,又可使其兄弟各有憑依,難以合力對抗朝廷,更可借此將朝廷影響力滲透至荊州腹地。

諸葛瑾接著寫道。

“即便將來劉表故去,荊州牧之職朝廷另委他人,其二子亦能安於侯位,不致生亂。此乃‘分而治之,以恩馭之’之策也。”

在發出奏疏的同時,諸葛瑾也沒有忘記前線軍事。他另外修書一封,派人送至已抵達南陽前線、正籌備東征事宜的前將軍劉備軍中,信中寫道:

“…荊州情勢複雜,蔡、蒯等族及各路士人心懷異誌,見風使舵者眾。將軍大軍屯駐宛城,威勢已成,當借此良機,以整備東征、調度糧草為名,頻繁操演兵馬,顯耀軍容,並遣偏師巡弋荊州北境,示之以力。”

“如此,可震懾宵小,使荊州內部心懷觀望者知朝廷兵威之盛,不敢輕舉妄動,亦可策應瑾在襄陽之行動,防患於未然…”

做完這一切,諸葛瑾才稍稍安心。他深知,外交的背後必須有武力作為後盾。


最新小说: 雪月大明 碧血大明:穿越係統改寫江山 寒門崛起我靠科技顛覆曆史 超古代:神明紀元 回到80年代,鄉村幸福快樂生活 四合院:一巴掌下去棒梗眼神清澈了 重生:校花真是我女朋友 晝寢入夢 我怎麼可能是救世主 軍中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