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新軍大營的“工業革命”_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 > 第173章 新軍大營的“工業革命”

第173章 新軍大營的“工業革命”(1 / 1)

如果說,那場針對京城貪官汙吏的雷霆抄家,是一場讓整個大明官場為之失聲的、殘酷的“外科手術”;那麼,當那數百萬兩被鮮血浸染過的白銀,源源不斷地被運送到京師西郊的那片廣袤土地上時,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足以顛覆整個時代格局的“鳳凰涅盤”,便以一種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熱火朝天的姿態,轟然上演!

北京西山,這片曾經專供皇室圍獵、草木豐茂的皇家苑囿,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便徹底換了人間。從高空俯瞰,這裡不再是寧靜的山林,而是一個巨大的、充滿了勃勃生機的沸騰工地。數以萬計的士兵和民夫,在顧昭那張清晰無比的規劃圖紙的指引下,正用他們的汗水與力量,將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了現代工業氣息的龐大軍事複合體,從一片荒蕪之中,硬生生地給“創造”出來!

這裡,便是“西山新軍大營”。這裡,也是顧昭試圖將他在偏遠的青山堡所積累的全部成功經驗,進行全麵複製、升級、並最終推向整個帝國的“改革試驗田”!

整個龐大的營區,被顧昭用一種近乎偏執的、後世軍事基地的功能化思維,劃分成了幾個涇渭分明、卻又通過寬闊的碎石道路緊密相連的核心區域。

首先,是占據了整個營區核心地帶的生活區。這裡徹底摒棄了傳統明軍大營那種雜亂無章、隨地安營的陋習。一排排用青磚與木料構建的、擁有統一尺寸和規格的標準化營房,如同閱兵式上的士兵方陣般,整齊劃一地排列著。每一間營房,都設計了通鋪式的雙層床架與可以通風采光的窗戶,確保了居住環境的整潔與衛生。在營房區的中央,是足以容納數千人同時就餐的集體食堂,以及擁有數十個獨立隔間的巨型公共澡堂。而在營區的角落,一座小型的醫療所已經初具雛形,從京城請來的幾位郎中,正在顧昭親手繪製的圖紙下,學習著諸如“傷口消毒”、“草藥提純”等全新的戰地急救理念。對於顧昭而言,士兵,不再是冰冷的消耗品,而是帝國最寶貴的、需要精心維護的“戰爭機器”。

與生活區遙相呼應的,則是充滿了肅殺之氣的訓練區。這裡的一切設施,都完全是為了模擬最殘酷、最真實的戰場環境而設計。巨大的障礙訓練場上,高牆、壕溝、獨木橋、鐵絲網……各種挑戰人體極限的設施,讓每一個新兵,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體能與意誌,錘煉到極致。而在訓練區的另一側,是數個被嚴格區分開來的、規模宏大的射擊靶場。近程的手槍靶,百步之外的步槍靶,以及最遠處那用山坡改造而成的、專門供神機炮和紅夷大炮進行實彈射擊的炮兵靶……士兵們在這裡,將學會如何像信賴自己的兄弟一樣,去信賴手中那冰冷的、能夠決定生死的火器。甚至,顧昭還下令,用土石和木料,搭建起了一片模擬真實城牆和複雜巷道的戰術訓練場,讓士兵們在這裡,提前演練未來可能麵對的、最為慘烈的攻城戰與城市爭奪戰。

然而,如果說生活區和訓練區,還隻是對傳統軍事理念的優化與升級,那麼,位於整個大營最深處、也是戒備最為森嚴的生產區,則無異於一場,發生在這個時代的、真正的“工業革命”!

這裡,就是與西山大營一體兩麵、由孫元化親自坐鎮指揮的“軍械總局”所在地。在充足到近乎奢侈的資金支持下,孫元化這位對西方科技充滿了無限熱忱的學者型官員,終於得以將他腦海中那些醞釀了半生的、天馬行空般的構想,一一變為現實!一座座規模巨大的工坊,拔地而起。能夠將鐵礦石煉成優質鋼水的煉鋼廠,日夜不停地噴吐著衝天的火光;而緊鄰著它的,便是整個生產區的核心——機械廠!在這裡,數十台由青山堡老工匠們親手打造、再由新招募的頂級工匠們進行改良升級的、以水力驅動的巨型車床、鏜床與鑽床,正在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這些能夠加工精密金屬部件的“工作母機”,是整個工業體係的基石!而在山穀的另一側,嚴格按照防火防爆標準建造的火藥廠、負責生產標準化軍服與帳篷的被服廠、以及進行木料加工的木工廠……一個完整且高效的、自給自足的軍事工業鏈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構建起來!

而驅動這場“革命”的核心動力,則是顧昭對先進技術近乎貪婪的追求——一場全麵的技術升級2.0!他巧妙地利用了西山地勢高、水資源豐富的天然優勢,下令修建了複雜的水渠係統,將山澗的溪流,彙聚到一個個巨大的蓄水池中。然後,再通過精準的引導,驅動著十幾架高達數丈的巨型水車,日夜不息地緩緩轉動!這,就是遠超這個時代任何人想象的、穩定而強大的“水力驅動”!奔騰的水流,通過一套套精密的齒輪與傳動軸,被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機械能,驅動著煉鋼廠那巨大的鼓風機,讓爐膛的溫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驅動著鍛造廠那重達千斤的水力鍛錘,將燒紅的鋼錠,一次又一次地反複捶打、鍛造成型;更驅動著機械廠裡那些冰冷的鑽床與鏜床,將原本需要數名工匠耗費數日才能完成的精密加工,縮短到了幾個時辰!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此基礎上,那套早已在青山堡被證明了無比成功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在這裡,得到了最完美的完善與升級。以新一代、也是未來大明軍隊的製式武器——“鎮北元年式”燧發槍的生產為例。整個生產過程,被孫元化和石鐵生等人,細分成了多達七十二道獨立的工序!從最初的鋼材檢驗,到槍管的鑽孔與拉製膛線;從擊發組件中每一個彈簧、每一個螺絲的精密打磨,到槍托的選材與塑形;再到最後,那數十個零件的標準化組裝與校對……每一名工匠,在他的工作台前,都隻需要重複一個簡單到近乎枯燥的動作。他或許一輩子,都隻負責打磨同一個零件,但他卻能將這個零件的精度,控製到毫厘不差!正是這種極致的專業化分工,讓燧發槍的產量,如同井噴一般,瘋狂地增長!更重要的是,它保證了每一支走下生產線的步槍,都擁有著幾乎完全相同的性能與質量,它們的零件,甚至可以做到初步的互換!這,就是標準化的力量!

當然,顧昭深知,任何偉大的變革,其核心,永遠都是“人”。一部部先進的機器,如果沒有能夠駕馭它們的、擁有先進思想的人,那也不過是一堆廢鐵。因此,在工坊拔地而起的同時,一場規模浩大的“人才引進”計劃,也早已秘密展開。顧昭通過孫元化在士林中的人脈,高薪聘請了許多在朝堂上鬱鬱不得誌、卻對算學、幾何、物理等“奇技淫巧”抱有濃厚興趣的民間學者。他又通過喬五爺那遍布天下的關係網,從江南、從廣東,挖來了大批懷才不遇、擁有一技之長的頂級民間工匠。甚至,他還親自出麵,通過一些特殊的渠道,與幾位剛剛從澳門來到北京、尋求傳教機會的西洋傳教士,建立了聯係。其中,便包括了那位日後將在大明朝堂上,聲名顯赫的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jovonbe)。顧昭並沒有強迫他們改變信仰,而是以一種“技術顧問”的身份,用遠超當時任何人想象的、豐厚無比的薪金,聘請他們,為軍械總局,提供來自遙遠西方的、最新的科技情報與數學理論。

這一日,顧昭陪同著已經全身心投入到這場偉大事業中、整個人都仿佛年輕了十歲的孫元化,站立在西山大營最高處的一座了望塔上。望著山下那一片煙囪林立、機器轟鳴、人聲鼎沸的熱火朝天之景,孫元化的眼中,充滿了激動與感慨。而顧昭的目光,則看得更遠。他指著那片正在不斷擴張的工坊區,用一種無比堅定的、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的語氣,對身邊的孫元化說道:“先生,我們要建立的,不隻是一個能夠生產幾千支火槍、幾十門大炮的兵工廠,而是一個能夠自我進化、自我學習、自我造血的科技搖籃!”“我希望有一天,這裡走出去的,不僅僅是士兵和武器,更是能夠改變整個大明、改變整個世界的思想與技術!”“因為,技術,才是決定未來數百年間,國與國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戰爭勝負的唯一關鍵!”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全族扶我青雲誌,我贈族人朱紫袍 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 龍門戰神贅婿 都市仙主 聽風雲笈 入宗選擇水靈根,總跟師姐們鬼混 九州爭天命 鎮乾坤!現代兵王攜九鳳殺瘋了! 特工世子妃:戰神黑化寵翻天 開局:殺戮加點,我戰力無限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