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夜宴的成功,隻是一個開始。它像一張精心編織的大網,將京師中所有渴望變革的力量,都初步地聯結在了顧昭的周圍。然而,顧昭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張網的根基,依舊是脆弱的。京師,是天子腳下,是文官集團的巢穴,是所有舊勢力的核心。在這裡,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無數雙眼睛放大、審視、乃至曲解。他可以憑借皇帝的恩寵,贏得一時的勝利,但長此以往,必然會陷入無休無止的政治內耗之中。
他需要一塊根據地。一塊遠離朝堂紛爭,能夠讓他將手中那千萬兩白銀,以及《南京條約》所帶來的未來稅賦,轉化為真正的鋼鐵、戰艦和百戰精兵的根據地。
在獻俘儀式的第三天,顧昭再次得到了崇禎皇帝的秘密召見。
地點,依舊是乾清宮的暖閣。
與上一次君臣奏對時的緊張氣氛不同,這一次的暖閣裡,爐火燒得正旺,空氣中甚至還彌漫著一絲淡淡的禦賜茶香。崇禎皇帝斜倚在軟榻上,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對顧昭的滿意與信任。
“顧愛卿,”崇禎的聲音帶著幾分隨和,“‘皇家商會’的銀子,你打算如何使用?京營新軍的整編,又進行得如何了?”
顧昭躬身一禮,神情卻不似往日那般意氣風發,反而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憂慮”。
“啟稟陛下,臣正為此事憂心。”
“哦?”崇禎的興趣被提了起來,“有何難處?可是戶部或兵部,有人從中作梗?”
“那倒不是。”顧昭搖了搖頭,語氣誠懇地說道:“陛下天威在此,無人敢於懈怠。隻是臣在整編新軍,尤其是組建皇家海軍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實際的掣肘。皇家海軍乃我大明開天辟地之新事物,其戰艦之構造,火炮之配置,訓練之法門,皆是軍國機密。如今艦隊停泊於京師左近港口,每日補給、操練,皆在百官與萬民注目之下,人多眼雜,極不利於新式戰艦與戰術的保密。”
他頓了頓,觀察著崇禎的表情,繼續拋出自己的“顧慮”:“再者,京師港口水淺,難以容納未來將要建造的更大型戰艦。日常的實彈射擊訓練,也因離京師太近,多有不便,難以達到實戰效果。長此以往,這支艦隊,恐怕會淪為一支隻能在內河巡弋的‘儀仗隊’,而非能為陛下遠航四海,開疆拓土的無敵艦隊。”
顧昭的這番話,句句都說在了崇禎的心坎裡。他最希望的,就是顧昭能為他打造出一支無人能敵的強軍,自然不希望這支軍隊因為外界因素而受到影響。
“愛卿所言,確是老成之見。”崇禎微微頷首,“那你以為,該當如何?”
看到時機成熟,顧昭轉身,從一旁的太監手中,取來了一幅早已準備好的《北直隸輿圖》,恭敬地在崇一禎麵前緩緩展開。
“陛下,請看。”
他伸出手指,在地圖上,指向了那個位於京師東南,緊鄰渤海灣的地點。
“臣懇請陛下,將天津衛,劃為皇家海軍及神機營新兵的專屬駐防與訓練基地。”
他的姿態放得極低,言辭懇切,仿佛隻是在請求一個最合情合理的安排。
“陛下請看,天津東臨渤海,乃京師海上之門戶,若在此建立水師基地,可使艦隊隨時出海,拱衛京畿,震懾遼東建奴之後路。其南接大運河,又可確保漕運之暢通,與南下艦隊遙相呼應。更重要的是……”
顧昭加重了語氣,說出了最關鍵的理由:“天津衛眼下隻是一處尋常衛所,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在朝中諸公眼中,不過是一處無足輕重的荒僻之地。將此地劃給臣,既不會像京畿重地那般引人矚目,招致非議,又能讓臣有一個安靜之所,可以心無旁騖地,專心為陛下編練強軍,打造艦隊。臣保證,不出三年,必為陛下練出一支可縱橫四海的鐵甲雄師!”
在他謙卑恭敬的言辭之下,隱藏著的,卻是一顆勃勃跳動的、充滿了宏大戰略構想的野心。
在他的內心獨白中,天津的價值,絕非如此簡單:
其一,地理位置!天津,是海運與漕運的唯一交彙點。控製了天津,就等於同時扼住了大明南北經濟交流的咽喉。未來無論是海貿的稅收,還是南方的漕糧,都將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其二,工業基礎!他早已通過錦衣衛的情報得知,天津周邊的唐山、開平一帶,蘊藏著豐富的煤鐵資源。這裡,是整個華北平原上,最適合建立一個集煤鐵、冶煉、軍工於一體的龐大工業基地的絕佳地點!戰艦、火炮、燧發槍,所有他構想中的戰爭機器,都可以在這裡,源源不斷地被製造出來。
其三,遠離政治中心!這一點,至關重要。隻有離開了京師這個巨大的漩渦,他才能徹底擺脫文官集團無孔不入的監視與彈劾,按照自己的意誌,建立新的行政體係,推行新的經濟政策,培養完全忠於自己的軍政人才。他要的,不是一個簡單的軍港,而是一個獨立的“國中之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此刻的崇禎皇帝,完全無法洞察到這番話語背後,那深不見底的戰略意圖。
在他的視角裡,顧昭的請求,聽起來是那樣的合情合理,甚至堪稱“英明”。
首先,顧昭的理由無懈可擊,海軍確實需要一個專業的、保密的基地。其次,天津衛,在他的印象中,的確是一個毫不起眼的窮地方,把它給顧昭,既能滿足這位愛將的需求,又不至於引起朝臣們關於“封賞過重”的激烈反彈。最重要的一點,崇禎也正為如何平衡顧昭與文官集團的關係而頭疼。將顧昭這個“煞星”遠遠地打發到天津去,讓他遠離京城的是非圈,正好可以減少君臣間的正麵衝突,有利於朝堂的穩定。
這簡直是一舉三得的妙計!
崇禎皇帝幾乎沒有經過太長時間的思索,便龍顏大悅地做出了一個在他當時看來無比英明,但在後世史書中卻被評價為“放虎歸山”的決定。
“準奏!”崇禎一拍龍椅扶手,當即下旨,“朕即刻加封你為‘太子少保、平虜大將軍、天津防海總兵官’,節製天津衛及周邊地區所有軍政要務!所需工匠、物資,皆可自行招募調配。朕再從‘皇家商會’的利潤中,撥銀五百萬兩,專用於你在天津衛‘大搞建設’!朕隻有一個要求,把朕的海軍,給朕練出來!”
顧昭心中狂喜,麵上卻依舊是一副感激涕零的忠臣模樣,重重叩首謝恩:
“臣,顧昭,領旨!必不負陛下所托,縱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當他走出乾清宮,沐浴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時,他知道,自己終於為那即將到來的滔天巨浪,找到了一個可以穩固停泊的港灣。
一場更大規模的,足以改變整個時代走向的建設,即將在那片看似貧瘠的鹽堿地上,轟轟烈烈地展開。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