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掌櫃的’不能叫‘將軍’,‘上貨’不能叫‘裝載軍械’,‘喝茶’是‘上路’的暗號,‘點煙’是‘警戒’的意思……”
這是一場偽裝到牙齒的遠征。
掀開那些蓋著貨物的厚重油布,底下根本不是什麼茶葉、絲綢和瓷器。
一杆杆擦得鋥亮的燧發槍,被拆解成零件,用油布精心包裹,嚴絲合縫地藏在茶葉箱的夾層裡;一枚枚黑黝黝的手榴彈,被偽裝成南方的醬菜壇子,碼放在角落;甚至那些笨重的虎蹲炮,也被拆卸開來,偽裝成釀酒的大缸和鐵匠鋪的工具箱,牢牢地固定在車廂底部。
就連拉車的挽馬,也不是普通的馬匹,而是經過精挑細選、耐力與爆發力兼備的戰馬。
這支所謂的“商隊”,就是一頭收起了利爪和獠牙的鋼鐵巨獸,一旦它在目的地露出真容,瞬間就能爆發出撕碎一切的恐怖力量。
當日上三竿,一切準備就緒。
王五走出馬車,站在高處,看著這條緩緩蠕動的鋼鐵長龍,他最後檢查了一遍腰間,那裡,藏著臨行前,公爺親手交給他的最後一道密令。
他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中激蕩的殺氣,努力讓自己的表情看起來像一個和氣的商人,然後用儘全力,模仿著晉商大掌櫃的腔調,高聲喊道:
“夥計們!開拔!!”
……
商隊沿著官道,一路向北。
起初,他們的行進速度並不快,一切都嚴格按照普通商隊的規矩來。逢鎮便歇,遇卡便查,王五甚至還捏著鼻子,給沿途的官吏和將領,送上了幾份厚厚的“程儀”。
在付出了幾千兩銀子的“過路費”後,“鎮北營商號”這支財大氣粗、背景深厚的“皇家商隊”,便再也無人敢於細查。
當商隊最終抵達大同鎮,穿過那座象征著帝國邊疆的宏偉關隘——殺虎口之後,整個畫風,驟然一變。
一隊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由科爾沁部落最好的向導組成的蒙古騎兵,悄無聲息地與商隊完成了彙合。
隨即,整支商隊,便如同人間蒸發一般,脫離了所有官道和商路,一頭紮進了茫茫的、無邊無際的漠南草原。
他們沿著一條極其偏僻的、隻有世代生活在這裡的蒙古人才知道的、乾涸的古河道,開始了一場風馳電掣般的急行軍!
偽裝被撕下,效率被提到了極致。
白日,馬不停蹄;夜晚,則在向導的指引下,尋找背風的沙丘或山穀宿營,並且嚴禁點燃任何明火。
所有的龍騎兵,都恢複了他們作為戰士的本色。沉默、堅韌、高效。
他們就像一群在黑夜中潛行的狼,收斂起所有的氣息,沿著一條無人知曉的密徑,繞過了所有明軍和後金部落的哨卡與眼線,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向著他們的最終目標——歸化城,高速挺進。
在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王五獨自坐在沙丘上,借著星光,再次展開了顧昭給他的那道密令。
密令的前半部分,是關於如何攻打“西風烈”金庫的詳細部署。而密令的最後,卻用朱筆,寫下了一段讓他至今都感到心驚肉跳的文字:
“此戰,隻搶金庫,不傷平民,不掠商旅,以彰我鎮北軍仁義之師的威名。但,城中有一處所在,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行宮’!若遇其人,可殺。但若其家人在,尤其是其妻妾子嗣,務必活捉!記住,活捉他的家人,比殺他一萬個蒙古騎兵,還有用!”
王五看著這行字,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背脊直衝頭頂。
他這才恍然大悟!
公爺的這一箭,根本就不是雙雕,而是……一箭三雕!
他不僅要借此戰,徹底摧毀晉商的經濟根基,還要順手,將蒙古這個一直遊離在大明和後金之間、最不穩定的因素,也一並解決掉!
這盤棋,下得太大了!
王五小心翼翼地將密令收好,貼身藏起。他站起身,望著北方那片深邃而黑暗的夜空,仿佛已經看到了歸化城那高大的城牆。
他知道,一場即將震撼整個大漠南北的風暴,就要來臨了。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