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和大家說一下,老有一群不懷好意的人總在那自以為是自認清高的帶節奏。】
【xxx:喲,作者不容易,進廠打螺絲還上的中專。】
【xxxxx:呦,趕緊進場打螺絲吧。】
【抱歉作者讓你失望,上的普通中學,而且明年畢業就去當兵了,懶得理你這種認少羽當爹,靠親生父母養老金過日子的巨嬰辯解,你喜歡罵就多罵大不了書也不寫了,有空就天天舉報你,創了四個號輪流舉報,反正寫書這麼受氣,無所謂。】
【更新的事,希望大家理解,作者也是人,也得想劇情內容,理解的祝你天天開心、事事順利、財源滾滾來不理解的就彆看或者自己去寫,沒人拿砍刀架你脖子上逼你看,不看就滾。】
好了,該吐槽的也吐槽了,放片頭
1917年的開端,見證了歐洲舊秩序無可挽回的崩塌與來自“新秩序”的重組,戰爭的焦點從未如此分散,卻又奇異地交織在一起,決定性地塑造著大陸的未來。
時間:1917年1月3日地點:法國,巴黎凡爾賽宮,鏡廳
冰冷的水晶吊燈映照著鏡廳內無數麵巨大的玻璃鏡,將廳內的一切景象無限複刻、延伸,仿佛一場沒有儘頭的夢魘。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著屈辱、勝利以及絕望的味道,混合著舊日宮廷的奢華香氣與今日法蘭西戰敗的苦澀塵埃。
這裡,曾是1871年德意誌帝國在普法戰爭勝利後宣告誕生的榮耀之地;
在另一個時間線的主時空裡,它也曾是德意誌帝國的終點因為德二覆滅了),而今天,曆史在這裡完成了一場徹底的顛倒。
長長的談判桌,如同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劃分了勝利者與失敗者的世界。
一端端坐著以德國首相貝特曼霍爾維格和總參謀長興登堡元帥為首的同盟國代表團。
興登堡身軀筆挺,元帥權杖置於手邊,灰白的眉毛下眼神銳利如鷹,審視著對麵的一舉一動,仿佛任何細微的抵抗都會被他瞬間碾碎。
身旁的意大利王國北意大利傀儡政府)代表臉上掛著難以掩飾的、近乎諂媚的得意,西班牙王國的代表則顯得更為超然,但眼神中也流露出分一杯羹的期待,奧匈帝國的代表正襟危坐,眉宇間卻藏著一絲對自身帝國未來的隱憂。
談判桌的另一端,法國臨時政府的全權代表——前議長拉羅克和一位名叫杜蒙的將軍,麵色死灰,如同正走向斷頭台。
他們代表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已在德國的鐵蹄下事實上消亡,他們此行唯一的目的,便是為這具巨大的屍體簽署死亡證明。
貝特曼霍爾維格首相輕輕清了清嗓子,打破了幾乎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先生們,曆史將銘記這一天,德意誌帝國尋求的並非無止境的複仇,而是歐洲持久且穩定的新秩序。”
“這份《凡爾賽條約》條款雖嚴苛屈辱,但意在根除法國再次破壞大陸和平的能力,而非毀滅法蘭西民族自身,我們希望,這能成為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興登堡元帥低沉的聲音緊接著響起,帶著軍人特有的強硬,更像是對首相話語的補充與強調拉羅克議長的手微微顫抖。
拉羅克議長深吸一口氣,試圖做最後的掙紮:“首相閣下,元帥閣下。阿爾薩斯洛林的歸還……我們……我們可以理解,但弗朗什孔泰的緩衝區?這割讓的是法蘭西的心臟之地!還有賠款的數額,這幾乎是榨乾我們一代人的鮮血。這並非和平,而是在播種仇恨的種子!”
興登堡元帥冷哼一聲,粗糲的聲音在大廳回蕩:“仇恨?議長先生,當你們的軍隊在1914年夢想著效仿拿破侖攻入柏林時,可曾想過今日?仇恨的種子是你們種下的,而現在,是收獲其果實的季節。”
“至於緩衝區……”他頓了頓,銳利的目光掃過對方,“正是為了確保你們無法再次讓仇恨的果實成熟。德國的安全必須得到絕對保證。”
杜蒙將軍的嘴唇微微顫抖,他試圖保持軍人的尊嚴,聲音卻難免沙啞:
“元帥閣下,您這是在閹割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砸斷它堅硬的脊梁,十萬軍隊甚至不足以維持龐大的國內秩序……”林曉:“希望他們未來不會參考某個帝國整300萬警察出來。”)
“秩序?”意大利代表迫不及待地插話,聲音尖利:“當你們在1916年背棄盟約指英法沒有管意大利死活。)讓我們遭受被肢解的痛苦時,可曾想過秩序?尼斯和薩伏依自古以來就是意大利的土地,如今隻是物歸原主,我們希望未來的法國政府能更…‘信守承諾’。”
“不過呢,將軍,請您放心,尼斯的海灘在我們治下,一定會得到更好的開發,或許將來您來度假時,會為此感到欣慰。”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落井下石的快意。
前議長拉羅克痛苦地閉上了眼睛,手中的鋼筆重若千鈞,他低聲對身邊的將軍說,聲音輕得幾乎隻有兩人能聽見:“我們簽下的不是和平,而是為期一代人的奴役契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杜蒙將軍苦澀地回應:“但我們還有選擇嗎?每拖延一天,柏林和維也納的那些大人物的耐心就減少一分,興登堡的眼神告訴我,他正巴不得我們拒絕,好讓他的軍團有機會進行‘第二次巴黎閱兵’。”
杜蒙將軍猛地抬起頭,眼中燃燒著最後的火焰,聲音因屈辱而沙啞:“你們今天剝奪了我們的土地、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尊嚴!但你們無法摧毀法蘭西的靈魂,終有一天……”
“將軍!”貝特曼霍爾維格厲聲打斷了他,“請注意您的言辭。現在討論的是現實,而非虛無縹緲的靈魂,現實就是這份條約,簽字吧,這是結束流血的唯一方式。”
最終的條約內容體現了德國“嚴厲但非毀滅性”的策略,旨在永久性地削弱法國,使其成為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附庸:
領土條款:
法國立即將阿爾薩斯洛林全境歸還德意誌帝國。弗朗什孔泰大區除最南部一小部分外,全部割讓給德國,作為德法之間的“戰略緩衝區”,由德國直接管轄。將薩伏依和尼斯地區割讓予意大利王國。
對比利時與法國北部邊界進行有利於德國的調整,包括部分礦產豐富區域的割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