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為一個軟弱無能的皇帝和貪婪的柏林流血犧牲?!”
“這證明所謂的‘多瑙聯邦’不過是德國人套在我們脖子上的又一道枷鎖!”
街頭也隨之出現了反德和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局勢一度緊張,卡爾皇帝的權威受到了自戰爭開始以來最嚴重的挑戰,多瑙聯盟內部本就深刻的裂痕,不僅未能因外部冒險而彌合,反而因這次慘痛的外交失敗而進一步加劇、公開化。
德意誌帝國用其冰冷強硬的腕,清晰地告知所有盟友:在這個同盟體係內,隻有一個聲音是決定性的,任何挑戰這一秩序的企圖,都將被無情碾碎。
在遙遠的遠東,奧托·斯科爾茲內少校指揮的“玄武”刺殺行動,如同隱藏在陰影中的毒蛇,悄然亮出了致命的獠牙。
利用德國情報機構在日本經營多年的地下網絡,以及重金收買的本地黑幫分子和對現實強烈不滿的底層少壯軍官,數個精乾的刺殺小組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鎖定了目標。
9月14日黃昏,東京:陸軍大學教官石原莞爾中佐,一位以“最終戰論”和敏銳戰略洞察力著稱的精英軍官,在其經常光顧的一家僻靜居酒屋外的小巷中,遭遇數名看似酩酊大醉的浪人“鬥毆”。
混亂中,石原被卷入,遭到亂刀“誤傷”,要害部位中刀,雖被迅速送醫,但終因失血過多不治身亡,東京警視廳的調查報告最終定性為“流氓尋釁滋事導致的意外傷亡事件”。
9月18日,靜岡縣山區公路: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員岡村寧次大佐,一位心思縝密、經驗豐富的華夏通,在前往靜岡縣某部隊視察的途中,其所乘坐的汽車在一段險峻山路上,刹車係統“突然完全失靈”,車輛以高速衝出護欄,翻滾墜入深穀,岡村與隨行人員當場斃命,後續的“技術鑒定”得出結論:車輛長期缺乏保養,關鍵部件老化斷裂。
9月22日夜,北洋東北奉天: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一位狂熱的“滿蒙生命線”論鼓吹者和行動派,在下榻的一家日式旅館房間內,被人發現因使用炭火盆取暖不當,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現場門窗緊閉,無明顯外力入侵痕跡。儘管關東軍內部高層對此深表懷疑,認為板垣之死過於“巧合”,但在缺乏任何直接證據的情況下,最終也隻能接受這個“意外”結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短短數日之內,日本陸軍內部三位極具戰略眼光、對大陸擴張抱有狂熱信念且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精英”軍官,接連以各種看似合情合理的“意外”方式非正常死亡,這在日本軍部內部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和恐慌。
一股無形的寒流瞬間席卷了參謀本部和陸軍省,雖然沒有任何人敢公開指責強大的德國,但一種深刻的恐懼和彼此猜疑的情緒開始像瘟疫一樣蔓延,尤其是在那些最強烈地反對德國並倡導激進的“向北打擊”政策的人中。
奧托·斯科爾茲內以其精準、冷酷、不留痕跡的手法,再次向世人證明了其“歐洲最危險男人”的稱號絕非虛傳。
東線,決定性的時刻終於在血腥的等待中降臨。得到了來自西線的生力軍補充和大量新型技術裝備加強的德軍,於9月25日拂曉,在彌漫的晨霧和震天動地的炮火轟鳴中,向困守莫斯科的紅軍發起了代號“皇帝攻勢”的總攻。
這次進攻不再是漫無目的的消耗和試探,而是由曼施坦因和博克元帥精心策劃的、旨在徹底粉碎紅軍抵抗意誌的致命一擊。
成千上萬門火炮以及4門“帝王”巨炮進行了人類戰爭史上空前密集的、長達數小時的炮火準備,重點摧毀紅軍在城郊結合部倉促構築的最後防線支撐點,以及城內殘存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疑似指揮節點。
阿爾伯特·凱塞林將軍的第1航空隊傾巢而出,如同遮天蔽日的蝗蟲,完全掌握了製空權,遊隼俯衝轟炸機帶著死神的尖嘯,肆意地將炸彈傾瀉在任何移動的目標、車輛集結地或懷疑是守軍指揮部的地方。
炮火延伸後,以厚重的“狼王”重型坦克為攻堅先鋒,德軍裝甲部隊和精銳的裝甲擲彈兵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終於在莫斯科南郊、西郊等多個地段強行突入市區。
整個城市瞬間化作了真正的人間地獄,最慘烈、最殘酷的巷戰全麵爆發,每一棟殘破的樓房、每一條瓦礫堆積的街道、甚至每一段下水道,都變成了雙方士兵血腥爭奪的屠宰場。
紅軍士兵、水兵和武裝起來的工人進行了逐層逐屋、舍生忘死的頑強抵抗,槍聲、爆炸聲、呐喊聲和瀕死的哀嚎晝夜不息。
然而,德軍風暴突擊隊嫻熟的近距離戰鬥技巧衝鋒槍、手榴彈、火焰噴射器的配合)、以及裝甲部隊提供的火力支援,逐漸占據了上風,緩慢但堅定地向城市中心擠壓。
9月28日,經過三天三夜的浴血奮戰,德軍部隊終於攻克了克裡姆林宮周邊的所有外圍陣地,突入了這座象征著俄國權力中心的神秘城堡。
一名德軍士兵艱難地將一麵巨大的黑白色紅德意誌帝國國旗,升上了伊凡大帝鐘樓的頂端,取代了那裡飄揚的蘇維埃紅旗。
這一極具象征意義的舉動,如同最後一擊,徹底摧毀了城內守軍殘存的、有組織的抵抗意誌。
9月30日淩晨,天色未明,在德軍先頭部隊的鉗形攻勢即將完全合圍其位於地鐵隧道內的最後指揮部的前一刻,列寧、托洛茨基以及蘇維埃政府最核心的成員,在一支忠誠的拉脫維亞步兵分隊拚死護衛下,乘坐數輛征用的汽車,冒著城外零星但致命的炮火和德軍巡邏飛機的低空掃射,倉皇逃離了已成廢墟的莫斯科,向東南方向的的下諾夫哥羅德狼狽潰退。
他們勉強帶走了部分最機密的檔案文件和有限的黃金儲備,但大量的政府文件、來不及銷毀的機密、堆積如山的物資和數以萬計未能及時撤離的政府工作人員、傷員及平民,最終都落入了德軍手中。
莫斯科,這座羅斯的古都,羅曼諾夫王朝的心臟,蘇維埃政權的紅色搖籃,在經過長達數月的饑餓、轟炸和血腥圍城之後,終於宣告陷落。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世界,引發了全球範圍的巨大震動。儘管蘇維埃俄國並未就此徹底滅亡,但其遭受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德意誌帝國在東線最為核心的戰略目標,至此,已基本達成。
九月的結束,以莫斯科的陷落為標誌,預示著這場席卷全球的戰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未知的階段。
在柏林無憂宮那間可以俯瞰全城的地圖室,威廉皇帝獨自站立,目光久久凝視著地圖上那麵剛剛插在莫斯科位置的、巨大的黑鷹帝國旗幟。
他的心中並沒有太多想象中的狂喜和興奮,反而充滿了一種沉重的、近乎疲憊的釋然,代價是如此的巨大,近四十萬最優秀的德國青年永遠長眠在了東線的凍土和廢墟之下,但預定的戰略目標,總算是艱難地實現了。
然而,作為一名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征服幅員遼闊的俄國,其複雜性和長期性,將遠遠超過擊敗法國和迫使英國妥協。
如何處置這片遼闊無比、民族構成複雜、且充滿了仇恨的土地?是建立傀儡政權還是直接殖民?
如何應對流亡的布爾什維克領導核心和分散在廣袤國土上的紅軍殘餘力量?如何防止東線從一個正規戰場演變成一個永無止境、消耗國力的治安戰泥潭?
一係列遠比軍事征服更為棘手、更為複雜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難題,已經如同濃重的陰影,悄然籠罩在勝利的巔峰之上。
喜歡帝國再臨:我的1915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臨:我的191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