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武將班列中的宗澤猛地攥緊刀柄,刀鞘上的豁口在晨光裡閃著寒光,“汪大人這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靖康之恥還沒過去一載,你便要官家再棄中原百姓,再做逃兵不成?南陽雖近金人,卻有我等武將在!老臣願率部駐守南陽城外,哪怕拚了這把老骨頭,也要護得官家周全,護得中原寸土不失!”
“宗將軍莫要激動。”黃潛善慢悠悠地轉過身,看向宗澤,“末將並非要官家做逃兵,隻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官家乃是大宋之根本,若有半點閃失,我等便是千古罪人。您老骨頭硬,可官家萬金之軀,豈能拿來冒險?”
殿內頓時吵作一團,文官們分成兩派,一派支持李綱,力主幸南陽;一派擁護黃潛善、汪伯彥,主張巡幸東南。武將們則大多站在李綱這邊,紛紛請戰,甲胄上的銅扣碰撞在一起,發出“當啷當啷”的聲響,像極了戰前的鼓點。
李綱看著眼前的亂象,心頭一陣發涼。他轉頭看向龍案後的趙構,希望能從官家眼中看到半月前的篤定與決心。可趙構卻避開了他的目光,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龍案上的輿圖,眉頭緊緊皺著,像是在權衡什麼。
“官家,”李綱深吸一口氣,聲音裡帶著幾分懇求,“中原百姓苦金人久矣,去年冬天,河北百姓為了給士卒送棉衣,自己凍得手腳潰爛,卻連一聲怨言都沒有——他們盼的,就是朝廷能守住中原,能讓他們重回家園。官家若此時棄中原而去,百姓的心便寒了,再想收複失地,難矣!”
趙構的手指頓了頓,抬眼看向李綱,眼神複雜。“李相公的心意,朕明白。”趙構的聲音低沉了幾分,“你為了抗金,日夜操勞,朕都看在眼裡。南陽之事,朕……朕同意你的意見。待秋末霜降之後,便啟程前往南陽。”
李綱心中一鬆,正要躬身謝恩,卻見黃潛善與汪伯彥交換了一個眼神,汪伯彥又往前踏出一步,聲音帶著幾分急切:“官家,此事萬萬不可!臣昨日收到江南漕運使的奏報,說金人已在滄州、景州一帶集結兵馬,看樣子是要南下了!南陽離滄州不過四百裡,金人鐵騎三日便可抵達,官家若此時前往南陽,豈不是自投羅網?”
黃潛善也跟著說道:“官家,臣昨夜與十多位朝臣議事,他們都認為,巡幸東南乃是萬全之策。您看,這是他們聯名呈上的《請幸東南疏》,上麵有三十多位大臣的簽名——他們並非貪生怕死,隻是為了官家安危,為了大宋社稷啊!”
趙構的目光落在黃潛善手中的奏疏上,那上麵密密麻麻的簽名,像一根根針,刺得他眼睛發疼。他想起半月前在殿上許下的誓言,想起李綱案頭堆積如山的《禁軍訓練圖譜》,想起宗澤甲胄上的舊箭孔,可他也想起了靖康二年那個清晨,金兵的鐵蹄踏過朱雀門的聲響,想起了二帝被擄時的慘狀,想起了自己一路南奔時,枕著馬鞍睡覺的惶恐。
他的手指再次落在輿圖上,這一次,卻從南陽的標記,慢慢移到了建康的位置。那裡畫著一條蜿蜒的長江,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將金人鐵騎擋在江北。“朕……”趙構的聲音有些沙啞,“朕再想想。”
接下來的幾日,殿內的爭論愈演愈烈。黃潛善與汪伯彥每日都帶著不同的朝臣覲見,有的說南陽糧草不足,有的說南陽城防破敗,有的甚至拿出了所謂的“金人探報”,說金人已定下“擒獲趙構,滅亡大宋”的計策,目標直指南陽。而李綱則每日帶著校場的操練記錄、南陽的城防圖紙、中原百姓的請願書入宮,一次次勸說趙構,一次次據理力爭,嗓子都喊得沙啞,袍角上沾滿了校場的塵土。
宗澤也跟著李綱一起入宮,老將軍每日都穿著那身帶著舊箭孔的甲胄,跪在殿外請命,有時一跪便是數個時辰,晨光裡,他花白的胡須上凝著霜,卻始終不肯起身。張所則率河間營的士卒在宮門外操練,刀槍碰撞的聲響震得宮牆都微微發顫,士卒們齊聲高喊“願隨官家北上,誓滅金賊”,聲音裡的熱血與決心,連殿內的趙構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可這一切,終究沒能改變趙構的心意。
那日傍晚,夕陽透過窗欞,將殿內染成一片昏紅。趙構坐在龍案後,麵前擺著兩杯早已涼透的龍團茶。李綱站在殿中,看著趙構疲憊的側臉,心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李相公,”趙構終於開口,聲音裡沒有了往日的信任,多了幾分疏離,“關於巡幸之地,朕已想清楚了。”他頓了頓,抬眼看向李綱,目光避開了他的眼睛,“東南一帶漕運便利,糧草充足,且有長江天險可守,朕決定,於下月啟程,巡幸建康。”
“官家!”李綱猛地往前踏出一步,聲音裡帶著不敢置信,“您忘了半月前在殿上許下的誓言?您忘了中原百姓的期盼?您忘了宗將軍跪在殿外請命的模樣?您怎能……怎能如此輕易便放棄中原?”
“李相公,朕沒忘。”趙構的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幾分煩躁,“可朕也沒忘靖康之恥!朕也沒忘,朕是大宋唯一的皇帝,若朕有閃失,大宋便真的完了!黃潛善、汪伯彥說得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朕巡幸東南,不是為了逃避,是為了積蓄力量,待日後再圖北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積蓄力量?”李綱苦笑一聲,眼眶微微發紅,“官家,中原百姓等不起了!河北、河東的士卒等不起了!您今日棄了中原,明日金人便會占領南陽,後日便會渡過長江——到那時,您就算逃到臨安,又能逃到哪裡去?”
“夠了!”趙構猛地一拍龍案,茶盞被震得跳起,茶水灑在輿圖上,將南陽的標記暈成一團黑漬,“李相公,朕意已決,無需再議!此事就這麼定了,你退下吧。”
李綱看著趙構決絕的側臉,看著輿圖上那團被茶水暈開的黑漬,隻覺得心頭像是被什麼東西狠狠揪住,疼得喘不過氣。他想起半月前,趙構在晨光裡說“朕與士卒同飲馬黃河,同殺敵陣前”,想起自己笏板內側刻著的“複土”二字,想起宗澤老將軍眼角的淚水,想起河北百姓凍得潰爛的手腳——這一切,仿佛都在這一刻,變成了一場笑話。
他躬身行禮,聲音沙啞得像磨過砂石:“臣……遵旨。”
轉身走出殿門時,夕陽正好落下,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金磚上,像一道無力的歎息。殿外的梧桐葉還在簌簌落下,落在他的袍角上,帶著初秋的寒意,一點點浸透了他的衣衫,也浸透了他那顆滾燙的心。
從那日起,君臣之間的裂痕便再也無法彌補。李綱此後呈上的奏章,無論是關於新軍操練的建議,還是關於北伐的計策,都石沉大海,再無回音。趙構偶爾召他入宮,也隻是問些糧草籌備的瑣事,再也不提親征之事,再也不提複土之誌。
黃潛善與汪伯彥則愈發得勢,每日圍繞在趙構身邊,說些東南的繁華,說些金人的凶猛,說些李綱的“固執”與“魯莽”。殿內的氣氛,漸漸又恢複了往日的沉悶,隻是那份剛剛燃起的希望,那份剛剛凝聚的熱血,卻像被秋風掃過的落葉,一點點消散在宮牆的寒意裡,再也找不回來了。
李綱轉身走出殿門時,夕陽正好落下,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投在金磚上,像一道無力的歎息。殿外的梧桐葉還在簌簌落下,落在他的袍角上,帶著初秋的寒意,一點點浸透了他的衣衫,也浸透了他那顆滾燙的心。
夜風漸起,卷著宮牆下的落葉打轉,李綱踏著滿地碎綠往政事堂走,緋色朝服的下擺掃過金磚,竟似拖著千斤重的鉛。他腦中反複回響著高宗那句“朕意已決”,那聲音裡的煩躁與決絕,像一把鈍刀,在他心口反複切割。半月前殿上君臣同心的暖意、陛下指尖按在黃河墨線上的堅定、衛兵甲胄上閃耀的希望之光,此刻都成了刺目的碎片,紮得他眼眶發酸。
剛到政事堂門口,便見屬官陳默捧著一疊文書候在廊下,見他來,忙迎上前:“相公,這是今日河北諸路送來的軍情奏報,還有南陽城防司畫的修繕圖紙。”陳默的聲音壓得極低,目光落在李綱蒼白的臉上,帶著幾分擔憂,“方才聽聞殿內爭論……”
李綱接過文書,指尖觸到紙頁上未乾的墨跡,隻覺一片冰涼。他擺了擺手,徑直走進堂內,將奏疏往案上一放,那力道竟讓案上的硯台晃了晃,墨汁濺出幾滴,落在《禁軍訓練圖譜》的“騎兵陣法”一頁,暈開一小片黑斑,像極了輿圖上被茶水浸染的南陽標記。
“官家定了,下月巡幸建康。”李綱坐下,端起案上早已涼透的茶盞,抿了一口,苦澀的茶湯順著喉嚨滑下,卻壓不住心頭的憋悶,“黃潛善、汪伯彥幾句話,便把半月前的誓言都吹散了。”
陳默站在一旁,眉頭緊鎖:“相公,那中原百姓的請願書、宗將軍的血書,還有河間營士卒的呼聲……難道官家都忘了?”
“忘了?”李綱苦笑一聲,指節因用力攥著茶盞而泛白,“他沒忘靖康的惶恐,沒忘南奔的狼狽,卻偏偏忘了河北百姓凍爛的手腳,忘了宗將軍甲胄上的舊箭孔,忘了這大宋江山,本就該在中原立足!”
話音剛落,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內侍監的總管太監王繼恩提著宮燈走進來,昏黃的燈光映著他臉上的褶子,語氣帶著幾分小心翼翼:“李相公,官家請您即刻入宮,說是有要事商議。”
李綱心頭一動,起身整理了一下朝服,笏板內側“複土”二字硌得掌心發疼。他跟著王繼恩往內宮走,宮道兩側的宮燈次第亮起,昏黃的光在青磚上投下斑駁的影子,像極了此刻搖擺不定的朝局。
養心殿內,燭火跳動,龍案上擺著一盤剛呈上的水晶肘子,油光鋥亮,卻沒動過幾口。趙構坐在龍椅上,見李綱進來,起身走下台階,臉上帶著幾分刻意的溫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李相公,白日裡殿上之事,朕語氣重了些,你莫往心裡去。”
李綱躬身行禮:“臣不敢。官家心係社稷,臣隻是憂心中原安危,言語間若有冒犯,還望官家恕罪。”
“朕知道你是為了大宋好。”趙構引著他在側席坐下,內侍奉上新沏的龍團茶,茶香嫋嫋,卻暖不透殿內的寒意,“這些日子,你為了新軍操練、南陽城防,日夜操勞,朕都看在眼裡。黃潛善、汪伯彥雖主張巡幸東南,卻也隻是擔心朕的安危,並非貪生怕死。”
李綱端著茶盞,指尖冰涼:“官家,臣並非質疑黃、汪二位大人的用心,隻是中原乃大宋根基,一旦放棄,民心離散,再想收複,難如登天。臣昨日收到河北轉運使的奏報,說真定府的百姓已自發組織鄉勇,日夜操練,就盼著朝廷能派兵馬北上——他們若得知官家要巡幸建康,怕是會心寒啊!”
“朕何嘗不知?”趙構歎了口氣,走到窗邊,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可金人在滄州、景州集結兵馬,旦夕之間便可南下。南陽無險可守,朕若留在那裡,一旦有失,大宋便沒了主心骨。李相公,你是國之柱石,該明白‘保全皇室,才能圖謀將來’的道理。”
李綱起身,再次躬身:“官家,臣願以全家性命擔保,率部駐守南陽!宗將軍、張所將軍也願領兵護駕,隻要官家留在中原,河北、河東的兵馬定會奮勇殺敵,金人雖強,也未必能突破我軍防線!”
喜歡鐵馬冰河肝膽照請大家收藏:()鐵馬冰河肝膽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