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甲子,寒儘不知年。
小六子雖方向大致無誤,但青丘嶺周邊山脈連綿,地勢複雜。
加之他急於趕路,又需分心熟悉新獲得的幽鱗甲和破罡銀梭。
竟在不知不覺間,偏離了原本的路徑,深入了更為荒僻的支脈。
一連數日,他都在莽莽蒼林與險峻山嶺間穿梭。
風餐露宿,以野果獸肉果腹,以山洞樹杈為床。
雖然以他如今的修為,早已寒暑不侵,但連續多日未能安眠。
精神上也難免,感到一絲疲憊,更懷念熱騰騰的飯菜,和遮風擋雨的屋頂。
這日黃昏,他奮力翻過一座,尤為險峻陡峭的山嶺。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終於在山巒起伏的儘頭,看到了一片地勢相對平坦的河穀地帶,遠處隱約可見炊煙嫋嫋,人煙跡象!
而更讓他精神一振的是,前方不遠處的半山腰上,竟矗立著一座規模不小的寺廟!
青磚灰瓦,飛簷鬥拱,在夕陽餘暉下顯得頗有幾分莊嚴氣象。
更重要的是,此刻雖已近日落,卻仍可見三三兩兩的香客,沿著山路下行,顯然是剛從寺中出來。
寺廟上空,有淡淡的香火煙氣繚繞。
“總算見到人煙了!”小六子心中一喜,多日的疲憊似乎都減輕了不少。
他整理了一下因趕路而略顯淩亂的衣袍,施展身法,悄無聲息地掠下山梁,混入了下山的人流中。
他刻意放緩腳步,隻聽身旁幾個挎著籃子的婦人正在閒聊。
“…這金光寺的菩薩可真靈驗呐,俺上次來求子,回去沒多久就有了!”
“誰說不是呢,慧明方丈佛法高深,一看就是得道高僧…”
“就是廟裡的齋飯差了些意思,沒啥油水…”
“知足吧你!慧明方丈慈悲為懷,從不強求香火錢,能有口熱乎的吃就不錯了…
唉,就是廟裡那幾個小沙彌,長得可真俊俏,就是看著身子骨弱了些…”
小六子快走幾步,來到一位看起來頗為麵善的老丈身旁。
拱手施禮,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屬於一個迷路旅人的疲憊與客氣:
“這位老丈請了,在下遊曆至此,不慎在山中迷了方向,敢問此處是何地界?前方寶刹是?”
那老丈見他衣衫華貴,身材高大,相貌俊朗,氣度不凡,不敢怠慢,連忙還禮:
“哎呀,公子是外鄉人吧?此地已是陽穀縣地界了,前麵那山叫做小芒碭山,山上的寺廟便是金光寺了,香火靈驗得很呐!”
“陽穀縣?”小六子微微一怔。
他記得清河縣與陽穀縣確是鄰縣,沒想到自己這一偏,竟直接偏到了陽穀縣來。
不過轉念一想,他倒也鬆了口氣——橫豎兩縣相鄰,從這裡折返清河縣,也不過是一兩日的腳程。
“多謝老丈指點。”小六子再次道謝,“不知此去陽穀縣城還有多遠?”
“不遠不遠,沿著山下這條官道往東,也就十來裡地,腳程快些個把時辰就到了。”老丈熱情地指著方向。
小六子抬頭看了看天色,夕陽已大半沒入山脊,暮色開始彌漫。
他心中一動,又問道:“天色已晚,在下想在寺中借宿一宿,不知可否?”
“借宿?”老丈捋了捋胡須,“按理說佛門清淨地,留宿香客也是常有事。
金光寺的慧明方丈是位慈悲人,應該會行個方便。
公子隻需捐些香油錢,想必無礙。寺裡的齋飯雖然清淡,倒也乾淨管飽。”
“多謝老丈!”小六子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再次道謝後,便與老丈彆過,轉身沿著山路向上,朝著那座暮色中的金光寺走去。
越靠近寺廟,越能感受到其香火之盛。山門頗為氣派,雖有些舊跡,但打掃得乾乾淨淨。
來到寺門前,隻見一位穿著嶄新僧袍、眉清目秀的小沙彌正在迎客,態度謙和,笑容可掬。
“這位施主,天色已晚,可是要進香?本寺即將關閉山門了。”小沙彌雙手合十,聲音清脆。
他走上前,對著小沙彌拱手道:
“這位小師傅,在下乃遊學之人,途經寶山,天色已晚,想在寶刹借宿一宿,品嘗些齋飯,不知可否行個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