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使勿慮,孤以為慶國雖然來勢洶洶,但於大齊而言,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
“至於陳青堯所派之兵馬,亦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絕不敢渡江攻齊,因此孤才按兵不動。”
“儘管如此,孤在聽聞大周出兵之後,也立即命鎮南將軍帶兩萬精兵移營天河渡口。”
“隻是大軍出動稍微繁雜,恐怕這兩萬精兵要明天才能出發。”
麵對謝玉書的質疑,顧冒笑著解釋道。
謝玉書深知見好就收的道理,當即躬身道:“多謝魏王出兵,大齊上下感激不儘。”
顧冒回道:
“既已結盟,這些便是孤該做的,謝使不必言謝。”
謝玉書道:“外臣此來,隻為出兵一事。如今魏王既已答應出兵,外臣也該回去了。”
顧冒頷首,沒有挽留,任其離去。
與此同時,荊州戰場,解琿在攻取第二個郡時就收到蕭輝大軍將至的消息。
“來得好快,看來大齊去年雖大敗於徐州,但其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楊雲撫須感慨,接著分析道:
“我軍若不減速,繼續向前,雙方的先頭部隊用不了兩天便會相逢。”
“那裡是一片狹窄地帶,大軍不好展開。加之人煙稀少,後勤補給困難,因此雙方一旦僵持在那,必發展成爛戰。”
解琿皺眉道:“此地亦不適合安營紮寨,軍師莫不是想勸我後撤?”
謝寶不悅道:“未戰先退,於士氣無益。軍師若真是這般想的,我可要向父王提議免去你的軍師之職。”
楊雲笑道:“世子彆急,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我是想向主公舉薦一員大將在前開路。”
“哦,不知軍師以為誰可擔此大任?”解琿好奇道。
楊雲回道:“非趙藝不可。”
解寶冷哼道:“趙藝乃外將也,焉會為我軍效死。”
楊雲反駁道:“倘若慶王告訴趙藝,隻要他能帶兵殺出狹窄地帶,慶王便允許他們這些外援回家,他豈會不用心?”
解寶提醒道:“軍師的想法不錯,不過你莫不是忘了我父王真正的打算?”
解琿聞言神色不變,靜靜等待楊雲的解釋。他想要收三千精兵為己用的心,他不信楊雲真的會忘。
楊雲回道:“慶王的打算,我自是不敢忘。不過齊皇興大軍而來,必不會將狹長地帶拱手相讓。”
“如此一來,他必派精兵強將來與我軍爭奪。因此趙藝縱然真的做到了,其手下也必然死傷慘重。”
“再者,如今趙國已無,慶王隻要多許好處,便可輕易收編他們。”
解琿頷首,笑道:“軍師妙策,的確非趙藝不可。”
解寶依舊不服,他覺得他才是更適合的人選。
不過既然解琿已經表態,那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不久後,趙藝聽到了解琿的許諾,他心中卻不像楊雲想的那樣開心。
畢竟他雖然早就從趙王口中得知趙國要亡,可他也沒想到趙國會亡得這麼快。
最關鍵的是,如今趙國無了,他帶這三千精兵回去乾嘛?
軍令如山,儘管有些迷茫,但趙藝還是帶著他的三千精兵走在最前麵開路。
另一邊,作為荊、揚二州之主,蕭輝自然也能判斷出雙方的先頭部隊會在哪碰麵。
他環顧左右,笑道:
“慶王不自量力,不知哪位將軍願意代朕敲打敲打他?”
“末將願往。”
眾將齊聲應道,聲勢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