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是左丞相李善長,在一次和幾個心腹門生喝酒時,“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
“唉,你們是不知道啊。”李相爺端著酒杯,一臉的憂心忡忡,
“皇上最近,也不知是怎麼了,許是國事太過操勞,心力交瘁,竟然……竟然在禦花園裡,開辟了一塊菜地!”
“什麼?!”
在場的幾個官員,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李相,您沒說笑吧?在禦花園裡……種地?”
“千真萬確!”李善長長歎一聲,再次展現演技,奧斯卡都欠他一座小金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夫前日進宮議事,親眼所見!皇上他老人家,竟然穿著一身粗布短打,拿著個小鋤頭,在那兒……在那兒有模有樣地翻地呢!”
“還說,是什麼從海外尋來的祥瑞,叫什麼……番薯?聽說能畝產千斤。”
“皇上非要自己親手種一種,驗證真假。”
“老夫勸了半天,說此舉有損天子威嚴,可皇上就是不聽啊!還說,他就是泥腿子出身,不能忘本!唉,你們說,這叫什麼事兒啊!”
李善長一邊說,一邊搖頭歎氣,那副“我為皇上操碎了心”的忠臣模樣,簡直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而在場的幾個官員,在最初的震驚之後,一個個表情都變得無比古怪。
皇上……在宮裡種地?
還種什麼“番薯”?
畝產千斤?
那不是神話傳說中的仙種嗎?
這事兒,怎麼聽怎麼覺得……魔幻。
但這話是從李相的嘴裡說出來的,那肯定假不了。
一時間,各種猜測,開始在官場的小圈子裡,瘋狂流傳。
有人說,皇上這是被前段時間的“空印案”給氣糊塗了,開始自暴自棄,不理朝政了。
也有人說,皇上這是在效仿古代聖君,行“躬耕親試”之舉,是為了彰顯自己心係農桑,與民同苦的仁德。
更有人腦洞大開,說皇上這是在修煉什麼長生不老的“仙法”,那“番薯”根本不是什麼祥瑞,而是煉丹用的藥引子!
各種版本,傳得是有鼻子有眼。
但無論哪個版本,都指向了一個核心事實。
——皇上,他真的,在宮裡種地!
這個消息,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在壓抑的應天府官場,激起了層層漣漪。
那些原本因為“審計署”和“一體納糧”而惶惶不可終日的官員們,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心裡頭,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皇上都開始種地了,說明他老人家的注意力,已經從他們這些“貪官汙吏”身上,轉移開了。
這是好事啊!
天大的好事!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樂見其成。
官場之上,總有那麼些人,將祖宗禮法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
比如都察院的那位禦史張柬之。
他們這些老頑固,當聽到“皇上躬耕於禦花園”的消息時,
一個吹胡子瞪眼,覺得這“有損天威,亂我朝綱!”,
有的甚至想要上書死諫,將皇上從“歧途”上勸回來
隻是他們剛剛想有所行動,身邊就冒出一堆官員,一擁而上,直接架著他們去喝茶下棋,甚至他們的上司也直接給他們批了假期讓他們先休息休息。
開玩笑,皇上好不容易轉移注意力,你們去一噴,自己是噴爽了,又把皇上惹怒了怎麼辦?
此刻,在這些官員眼裡,皇上在禦花園裡種地,哪裡還是什麼有損天威的荒唐事?
那分明是菩薩心腸,是天大的恩典!
隻要皇上能一直對那“番薯”保持興趣,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就還能多過幾天安生日子。
於是乎,一個極其詭異的現象,出現在了應天府。
每天早朝之後,總有那麼一些個官員,會“不經意”地,湊到一起,開始討論一些……農業技術問題。
“哎,王大人,聽說了嗎?皇上昨天給那番薯地,澆了水了!”
“何止是澆水啊!我還聽說,皇上嫌宮裡的水不夠肥,還特意命人,從……從禦膳房,弄了些淘米水去澆呢!”一個消息靈通的戶部官員,壓低了聲音,神神秘秘地說道。
另一個工部的官員,也跟著湊了過來,一臉的炫耀:
“這算什麼?我跟你們說,前兒個,皇上覺得地裡的蟲子多了,還特意召見了我們工部的幾個老木匠,讓他們研究怎麼造一種……能抓蟲子的‘仙器’呢!”
“抓蟲子的仙器?那是什麼玩意兒?”
“誰知道呢!反正皇上給畫了個圖,奇形怪狀的,說是叫什麼……‘捕蟲網’?”
一時間,“皇上今天澆水了嗎”、“皇上今天施肥了嗎”、“皇上的番薯長芽了嗎”,成了應天府官場最熱門,也最安全的社交話題。
大家見麵,不再是討論國事,而是心照不宣地,開始交流起了“種地心得”。
仿佛一夜之間,整個大明的官場,都從“權謀劇”,切換到了“田園風光片”。
而始作俑者朱元璋,看著都尉府密探每天呈上來的,關於百官們“熱議農桑”的報告,在乾清宮裡,笑得是前仰後合,眼淚都快出來了。
喜歡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請大家收藏:()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