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去疾也跟著點頭,笑著說道:
“第一個‘托兒’話剛說完,其他武將,第二個、第三個……絕對會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呼啦’一下全衝出來!”
“‘陛下!他不行!他暈船!讓臣去!’”
“‘放屁!你才暈船!你全家都暈船!陛下,末將當年在鄱陽湖水戰,在水裡泡了三天三夜!這活兒我熟!’”
“‘都給老子滾!老子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了,正缺個金夜壺!誰跟老子搶,老子跟他急!’”
李去疾惟妙惟肖地模仿著那些武將粗鄙不堪的叫罵聲,聽得在場眾人都忍不住哄笑起來。
李先生這番描述,簡直就是把朝會的場景,原封不動地搬了過來!不,比那還要熱鬨!
“武將們為了搶功勞,在金鑾殿上就能打起來。那文官呢?”
李去疾話鋒一轉,看向一旁的朱標。
“那幫平日裡之乎者也,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掛在嘴邊的文臣們,會眼睜睜看著這金山銀山,落到那幫粗鄙武夫手裡?”
“他們是打不了仗,可他們有的是錢,有的是人!”
“他們會立刻盤算,自己家哪個不成器的侄子外甥,可以塞進船隊裡。或者,乾脆自己幾家聯合起來,上奏朝廷,說是願意‘為國分憂’,自備船隻糧草,組建商隊,追隨大軍,前往海外,‘宣揚大明國威’!”
李去疾說到這裡,輕蔑地笑了一聲。
“說白了,就是想跟在屁股後麵,撿點金渣銀末。”
朱元璋的眼神,越來越亮。
他已經完全被李去疾描述的那個場景給吸引住了。
他能想象到,整個奉天殿,會變成一個何等瘋狂的菜市場。
武將們紅著眼珠子爭搶出征的名額,文官們交頭接耳在私底下串聯,所有人都為了那“金夜壺”和“仙種”,變得瘋狂!
而他自己,則高高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這幫人,為了他畫出的大餅,爭得麵紅耳赤。
那感覺……光是想想,就舒坦!
“馬大叔。一個托兒,負責挑起話頭;一個故事,負責勾起貪念;再來幾個愣頭青,負責點燃火焰!”
“要是想保險一些,還可以多找幾個托兒,故意和第三個托兒搶著出海。”
“總之,一定要烘托氣氛,要讓現場的大部分人都覺得,開海能讓他們獲得很多好處,”
“到時候,就算還有一些不希望開海的人想攔,也攔不住了!”
“這之後,滿朝文武,會爭先恐後跪在地上,哭著喊著求皇上解除海禁,開啟大航海!甚至求皇上恩準他們,自備乾糧,自掏腰包,遠赴海外,為大明……開疆拓土!”
“然後……你們說皇上該怎麼做?”
朱元璋忍不住接話:“然後,皇上勉為其難,同意眾人的意見,決定在將來開海!要求大臣們,搞出一套章程來!”
聽到這話,李去疾不由讚歎:“厲害啊!馬大叔!”
“我還以為你會說直接開海呢。”
得到誇獎,朱元璋有些得意:“先生之前也說過了,這海禁雖然是個錯誤的決策。”
“但當初皇上實施時,也是考慮了諸多因素的。”
“要是一下子開放,絕對會出現很多問題。”
“大明是絕對不可能完全解除海禁的。”
“就算是商業最繁榮的宋朝,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海禁。”
李去疾點點頭,接著說道:“這之後就簡單了。”
“皇上找一兩個心腹大臣,讓他們主導,和其他大臣確定開海的章程。”
“同時,把《大明皇家遠洋貿易總行章程》交給心腹大臣,但不能讓他直接公開。”
“而是讓他在和其他人製定章程的時候,引導其他人寫出相關內容。”
“對!對對!”朱元璋露出驚喜的表情。
還能這樣?
借力打力!
讓他們自己吵,自己爭,最後再讓他們自己把章程給“想”出來。
到時候,這開海的要求,是他們自己提出的;這開海的章程,是他們自己寫的。
誰要是再敢嘰嘰歪歪,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這幫平日裡最重臉麵的文臣,到時候怕是比誰都更賣力地維護這開海的新政!
“先生這招高啊!”
朱元璋由衷地讚歎,他已經能想象到,到時候朝堂上,那幫老狐狸一個個抓耳撓腮,絞儘腦汁,最後得意洋洋地捧出一部章程,卻不知道那上麵的每一條,都是先生早就寫好的!
自己隻需要坐在龍椅上,看著他們演戲就行了。
這他娘的,比看戲還過癮!)
一想到那場景,朱元璋心裡頭樂開了花。
李去疾看著馬大叔那副想笑又得憋著的古怪表情,還以為他是在為這個計策的陰損而感到不好意思,便笑著解釋道:“馬大叔,這並非什麼陰謀詭計。”